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圣与世俗: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5,1(6):21-26
神圣与世俗是现实生活的二重品质。马克思哲学以反观、规范、引导现实生活为其理论旨趣,由此,神圣性与世俗性关系的辩证解决使马克思哲学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生成了新型的哲学样态,形成了独特的思维逻辑;同时构成解读马克思哲学,揭示其深层文化本质、哲学特质的重要路径。文章强调追寻神圣是马克思哲学的深层内蕴;而神圣与世俗的关系也是当下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从而审视、检讨“我们的”生活的重要视窗与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可以大体分为三种主要理论趋向或类型,即“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或“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及“教授的”或“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呈现出从“沟通”马克思经济学到“重构”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主流的”或“权势的”经济学进行批判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周海春陈建新简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1)王新华《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自觉(1)石书臣田伯伏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1)李士菊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5)———青年马克思宗教思想发展的文本解读黄皖毅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中的世界史观解读(5)徐景星论马克思“社会革命”概念的深刻内涵(6)———兼评哲学教科书对“社会革命”概念的误读毕顺堂郝秀芬论科学发展观(1)程新英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蕴(3)王永辉吕占华阎东利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6)———论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三大主导性范式———传统“教科书”范式、“实践唯物主义”范式和“回到马克思”范式。这三大范式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谱系的内在脉络 ,各种范式之间虽然具有不可通约性 ,但具有理论互补性与超越性。这样 ,清理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谱系 ,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后一度引起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形成“手稿热”,与此同时产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由《手稿》引发了理论取向和理论中心的变迁,加上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造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采用哲学的逻辑的方式去想象革命却同实践相背离的局限。对西文马克思主义的探讨与反思,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理论内容的科学性上,而且体现在思维方式的先进性上。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建立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辩证法,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来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方法论依托。本文仅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的自然观念、人的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中分析马克思的实践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神圣世俗观是解读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视角。和西方思想传统不同,儒佛道经典哲学在本体论、人生论和修养论层面上片面强调神圣与世俗的交融、贯通,消融了神圣域和世俗域的固有界限,表现出形而上学特征。立足于对生活世界的深度阐释,现代中国哲学构型强调世俗界域中的问题意识,在吸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现代性观念基础上重构形上核心义理架构,进而塑造出现代中国哲学话语系统和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资本论》的辩证逻辑与邓小平的"两重性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申应用辩证逻辑观点对马克思《资本论》进行解读的合理性;在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哲学研究的新成果的基础上,表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两者并非简单地相互排斥;应用“两重性逻辑”解读邓小平的“政治一经济不等式”,为邓小平“南方讲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逻辑辩护。  相似文献   

9.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4):I0001-I0002
哲学研究·政治理论研究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与人的二重性存在史少博(1):5周敦颐:儒学本体论思维向度的开启者何善蒙(1):11试析黑格尔从自我意识的起源论个体性存在的思想范晓丽(1):17普罗提诺论Being章雪富(2):30存在主义的女性主义哲学的归宿———略论波伏娃《第二  相似文献   

10.
哲学批判的双重维度与革命的“乌托邦”困境———兼论卢卡奇“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的意蕴胡绪明韩秋红(1)在柏拉图与近代哲学之间———从黑格尔对柏拉图哲学的解释和提升谈起朱耀平(1)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实践标准吴苑华(1)“理解”与“认识”之辩———对解释学与认识论研究对象之再审视潘惠香(2)世界观的宽容与文化的比较吴承业马拥军(2)从“思变”到“变思”———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嬗变彭立群(2)自由主义“自主”概念的局限性及可能的修正邹平林(2)和谐理论的实践论路向研究陶火生(3)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歧见评析刘新宜(3)…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932年全文发表后,在西方理论界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手稿》中突出地强调了人、人的本质和异化的思想,某些所谓新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就错误地认为,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费尔巴哈主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尽管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观点毕竟有质的区别,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其中从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发展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的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薛莲 《考试周刊》2014,(12):17-18
马克思将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结合,既重视经济学研究,又重视哲学研究。本文以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在中国现当代的运用和发展为出发点,从毛泽东思想对社会矛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论述到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实践,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对哲学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商品价值理论来看,交换价值是马克思经济思想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岔点,后者由此出发走向表层的价格分析和价格建模,而马克思则走向深处的价值阐释,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和展现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从而创立了科学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在此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原则、“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发挥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作用,也成为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西方学术界“轻蔑缄默”的局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最初的“复兴”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始在欧美广泛传播,出现了力图“沟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取向,同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来自西方“正统”经济学的更为频繁的非难和攻击;从6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学者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关系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入再度“复兴”阶段,这次“复兴”,除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之外,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不发达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思想形成史这两个新的理论研究领域;8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出现新的取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发源地──纪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150周年蔡英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一部天才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几乎包含了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有人把它称之为马克思的“思维密码库”,看作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哲学费尔巴哈、马克思与“哲学的终结”朱耀平(1)略述语言的本性及其思想效应———中西哲学思想比较的一个路向王耀华(2)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转折刘珍英(2)论自由概念(上)王海明(3)《逻辑研究》视野中的老子之“道”沈广明(3)论自由概念(下)王海明(4)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浅析何善蒙(4)政治学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规律庄锡福(2)和谐社会的行政文明发展观朱银端庄锡福(4)社会发展成果公平分享中的“以人为本”何峻(4)论训政的失败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吴贤辉(4)宽容论坛宽容为本和而不同———吴承业教授宽容思…  相似文献   

17.
·本刊专稿·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朱佳木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确立先进生产力的至尊地位王 霁  (2 )南方谈话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张贺福  (3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与时俱进的治国方略程天权  (5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杨 耕 (11)论“基本经验”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 中国的新发展顾海良 (12 )·教学与研究论坛·新世纪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思考纪宝成  (1)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陈先达  (1)营造更加适合经济理论创新的环境厉以宁  (1)努…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资本论》的哲学底蕴与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马克思“早年实践观———中年唯物史观———晚年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资本论》的整体创造过程之中,《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作,而且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制高点;2《资本论》中蕴涵着创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马克思构想”,从哲学高度解读“《资本论》的逻辑”,从理论上再现“马克思辩证法构想”,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思想基点;3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来说,早期手稿只是思想萌芽形态,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核心原理形态,只有《资本论》历史观才是系统展开的发达机体形态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中产生的一种“反传统”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理解有极其深刻、独到之处。与传统理解相比,“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走近了马克思哲学的一面,也有远离了马克思哲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