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的发展总是由应然走向必然,应然需要开创、需要付出;而必然则是历史的选择和见证.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舆论监督的足迹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10,(6):39-39
李辉(1956年—),《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编辑,传记文学作家,著名出版策划人。湖北人,1974年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劳动,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至1987年在《北京  相似文献   

3.
正"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呢?"毫无疑问,谁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这其实与你想得到什么和为此怎么做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如果想了并做了,生活就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梦想成真。所以,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才会如此执着地去想、去做,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放弃努力的,放弃并非因为懒散或者认为成不成功都无所谓,而是在渴望成功的背后,那些貌似很努力的行为所达到的结果与梦想的距离差之甚远,使得迈向成功的过程被无限期地拉长,让你感觉总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4.
据人民日报,10月18日,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去世。谢晋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他创造了一种传统,而在于他继承和发扬了一种传统,一种将伦理喻示、家道主义、戏剧传奇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政治伦理情节剧“的电影传统。谢晋延续了一种精神传统,开启了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匠精神既是编辑业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命题.编辑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媒介产品的精品意识.编辑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好的编辑制度.通过编辑规范和制度来约束编辑行为,引导编辑价值取向,真正地打通编辑主体建设的旋转门,才能实现编辑主体建设的内外结合、有机统一和相得益彰.好的编辑生态文化是倡导编辑工匠精神的前提.只有建设真正以编辑主体为本位、以编辑质量为导向的编辑生态文化,编辑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编辑主体对精神价值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7.
盛伯骥 《现代传播》2007,(4):126-127
电视里来了选秀,选秀来到了中国,说实话,似乎早了一点.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电视选秀节目应是一个新娱乐、新时尚、新时代的文化消费,因为这种节目形态只有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达到一定标高后才有生存空间的.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一部分非时尚的文化沉淀还在活跃,一部分非理性的文化障碍还在发力,所以,选秀节目一定会生存得很难很难.  相似文献   

8.
广泛征集和开发利用档案馆的文化信息资源,是一项重要的档案文化建设实践活动,这是社会的呼唤,也是我们档案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国内产生了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学术出版界不断地推出热门的话题、热门的学科,有所谓“美学热”、“人道主义热”、“方法论热”、“文化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民俗学热”、“语言学热”等,这些热潮如浪波涛涌、彼消此长,不断冲击着中国学术思想界,使中国文化振荡的频率空前加剧。这种“趋热现象”的产生,固然是一个好的文化征兆,它反映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学术出版界打破了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思想活跃,接收和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历史感,是指编辑对于个体编辑工作在历史坐标上工作价值的认识.历史感之于编辑不可或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它是编辑社会责任意识的来源,其二,它是编辑精品意识和传世意识的来源.编辑历史感的培养需要从提升生命自觉意识、深化时编辑活动本质的认识、强化对编辑历史的反思和加强编辑个人精神修炼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深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许多学者把眼光投向了传播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门类,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本期《理论前沿》关注的是传播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交叉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施翌 《现代传播》2005,(5):112-114
一、音乐与画面,谁主谁辅音乐电视是由视觉(画面)和听觉(音乐)两个层次构成的。抛开纯器乐作品不谈,大多数MV音乐中包括音乐与歌词两个元素。音乐是时间艺术,它以结构化的声音材料在时间中展示其过程,所创造的幻象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情绪性和意境性,但“它暗示出来的情绪总是模糊不清的,并且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画面是具体可感的,它能创造出直接的视觉形象,在画面空间中易于展示捕捉和领悟情境和内涵。传统的电视音画关系,是画面语言主导音乐语言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电视音乐是电视画面内容有机的深化和艺术化的延伸。无论是在专题…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20日,是我感到最为悲痛的日子,因为,那一天,于双印同志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十分眷恋并为之奋斗的档案事业。现在提笔写悼念他的文章,回忆故人,真是往事千端,感慨系之!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刚来档案局的时候,双印  相似文献   

14.
一、广告形象的界定 1、广告形象的定义 所谓广告形象,完全不同于我们常说的"文学形象"、"人物形象"……它是文化工业的产物.确切的说,应该叫做"类象".在这里,形象是一种表达特定的语义的向心的符号,是意义的指称,也是现实的再现,而且永远是作为第二位的存在,但是类象却是指那些没有特定语境的语义的离心的符号,是意义的丧失,与现实也毫无关系.它不再是事物的反映,而成为事物的形象,也就是对于事物所做的某种编码.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北京青年报女记者安顿根据当事人的口述进行实录, 在《北京青年报》上首开隐私倾诉的专栏, 然后集结成《绝对隐私》出版。这个事件具有非常的意义, 因为它标志着一种新的媒介现象的出现。今天, 当你翻开报纸,“隐私倾述”、“情感实录”等栏目触目皆是; 广播电视各类谈话  相似文献   

16.
商娜红 《新闻界》2005,(4):46-70
“报刊的伦理精神”这个命题是马克思在1842-1843年针对《莱比锡总汇报》遭到查禁而写的一组文章中提出的。当时加在《莱比锡总汇报》头上的主要罪状是:该报只报道一些传闻,后来发现这些传闻至少有一半是捏造的。此外,该报不满足于断定事实,而且还要追根究底。尽管该报的见解有时是错误的,但它总是十分自以为是地而且往往带着恶毒的激情来发表这些见解。轻浮、“不谦逊”、“幼稚”乃是该报全部行为的特色,一言以蔽之,该报行为不端。①如果对这个“罪状”一言以蔽之,就是报纸不道德,或者更规范地说,就是报纸不讲职业伦理。马克思显然深谙其…  相似文献   

17.
稻盛和夫先生对"人为什么活着"的思考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他不是在宣扬某种宗教,而是在告诉人们他对人和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恪守的信念是什么。我相信大家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这种信念是怎样从一种个人价值观转移为另一种企业家精神,进而让大家从如何做人领悟到如何做企业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图像的勃兴:一种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世辟 《图书馆论坛》2000,20(5):13-15,6
图像和文字在文献中经历了长久的分离后,现在有合而为一的趋势,图像在文献中勃兴,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又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对这种文化现象,应该引起文化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全国上下,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在接到上级的指示后,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立即部署,选派队员,把支援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迅速有效地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