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刑法人权保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新旧刑法,从刑事立法角度论述了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重在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有力保障上。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刑法强化了人权保障机能。人权保障的思想也成为当代刑法的鲜明主题之一。当代刑法在罪刑法定、打击侵犯人权的各种犯罪、有利被告原则、正当防卫制度的建立以及刑罚的人性化等方面无不闪耀着人权保障的光芒。但在刑法宪法化、刑法的观念层次、慎重适用死刑、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以及现代保安处分制度的确立等方面尚需完善,以便更好地闪耀当代刑法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3.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内在精神,也是宪法最重要的价值所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人权事业的重要成就,也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人权保障开启了制度化的进程,为我国的人权问题从政治问题向法律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宪法渠道。然而,目前我国宪法在人权保障制度方面的配套方案尚有欠缺,需要系统完善,从而构建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4.
尊重人权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保障问题成为目前日益国际化的问题,各国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而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衡量标准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在很多方面接近或基本符合刑事司法国际标准,顺应了刑事诉讼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但由于受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国家制度等因素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变迁,必然引起法律观念的嬗变。由经济入世而引发的法律入世,对刑法价值观念带来激烈冲击。中国刑法需要变革。要树立刑法的开放观念、平等观念,要对刑法定义、性质、犯罪观念、刑事政策观念、刑罚观念更新,树立人权保障机能优先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权在现实生活中又外化为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实有人权三种基本形态,而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的转化则是人类执着追求的共同理想。国际刑法正是根植于这一理念,在践行共同理想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晖 《培训与研究》2004,21(1):58-61
我国现行刑法强化了其人权保护机能,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刑法基本原则;明确并减轻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强化了正当防卫制度;刑罚人道化几个方面。同时我国刑法在人权保障方面也还存着罪刑法定原则有待进一步切实贯彻;刑法分则体系有待调整以突出对公民权益的重点保护,有待建立保安处分制度,有待进一步修正正当防卫制度及进一步限制和减少死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刑法目的具有独立的理论研究价值。刑法学界对刑法目的的理论分歧表明“刑法目的是什么”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对于刑法目的的正确阐明,只有站在国家及国家权力存在的目的、宪法基本价值的高度,只有从刑法的特殊性人手,只有依据宪法和刑法的具体规定,才能具体而深入地得以揭示。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不受侵害,是制定和适用刑法的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大多数本科阶段未开设大陆法系刑法学课程的高校中,应当妥当地处理刑法传统教义学与大陆法系刑法学理论之间教学上的矛盾;应当改革目前的刑法分论教学体系,使其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保障人权的信息;刑法案例分析不宜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新旧刑法,从刑事立法角度论述了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重在对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有力保障上。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文明的高速发展,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包括三个方面:市民刑法的刑法性质理念、人权保障的刑法机能理念和谦抑主义的刑法作用理念。  相似文献   

12.
“九七刑法”是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一大进步,主要体现在: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取消“类推制度”;完善管辖规定,增加普遍管辖原则;放宽正当防卫限度,增加绝对正当防卫制度;保留死刑刑种,严格限制死的适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努力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中国法治观念和人权意识较为淡薄,导致了中国人权保障水平在一个较为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不前.笔者介绍了现行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制度并对现行刑事司法中人权保障制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刑法的正当化并不具有天然性,刑法的正当化是一个需要证成的命题。刑法的正当化来自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人权保障和法益保护,两者密切配合,相互交织,两者共同构筑了刑法正当化的基石。外在的正当化要求适格的立法主体依据严格的立法程序订立刑法及其修正案,否则就不具有正当性。内在的正当化要求刑法自身表述的明确、法定刑的适正和罪刑相适应。罪状表述模糊和歧义,是对明确性的背反。死刑、无限额罚金刑、没收财产违反刑罚的适正性要求。刑法中还有很多条款不能满足罪刑相适应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羁押制度的人权保障理念入手,在考察世界各国的权利救济制度的同时,分析我国羁押制度中的人权保障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羁押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罪刑法定原则的全部精神是通过消极地限制刑罚权,积极地保障人权,核心意义是人权保障。试从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实质、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意义、罪刑法定原则的解释方法三个方面,阐释人权保障理念之光照耀下的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凸显和谐与协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人的权利的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多价值理念的核心之一,是最为基础性的保障,人权的形式保障和现实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保障的基本形式,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道德引导力量,提升和强化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的形式保障的基本要求,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社会整体保障水平和层次的提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权的现实保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人权宪法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必须在正确理论的指引下,充分考虑特定国家政治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本文在全面分析邓小平人权思想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的人权宪法保障制度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同时亦必须坚持正确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我国人民的各项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民事强制执行中的人权冲突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强制性公权力为后盾的民事执行是私权救济的最后保证.然而,在强调债权人权益实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和债务人的生存权、人格权、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权产生冲突,两者共同构筑了执行中人权冲突的核心.要解决冲突,保障两者的利益,必须在民事强制立法上明晰确定人权特别是生存权的具体内容及范围,通过规定国家对人权的积极和消极义务,把执行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以达到债权与人权两者利益和价值的衡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