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雷 《现代语文》2008,(2):38-39
宗教试图解决人生的痛苦以求解脱,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动力之一.作家白先勇并不信仰宗教,但他不排斥宗教,他选择了宗教情感的超越性,即俯视众生的悲悯情怀.文章以悲悯情怀为视角与切入点,一方面从白先勇的生存阅历与文化积淀论其悲悯情怀,另一方面从他的小说出发进行主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哈代与上帝之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后期是西方科学与宗教激烈冲突的时代,“上帝死了”道出了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危机。英国小说家哈代面对宗教的衰微,表现出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在理智上他相信科学的进步,在情感上又留恋旧的宗教,这种复杂的“宗教情结”使他的作品流露出深深的失落感、悲剧意识和宇宙荒诞意识。从上帝之死的角度来审视人类的命运和精神困境,是哈代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最大区别  相似文献   

3.
张承志的宗教情感来自于民族血脉和对伊斯兰坚忍不屈的感动。由于是在汉文化背景下长大的作家,他的初期创作受不同宗教思想的影响,经历了文化追寻后,找到了精神故乡皈依了伊斯兰。文学和宗教有许多共同之处,《心灵史》实现了文学和宗教的联姻。新时期的文学宗教热,表现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每部作品中都出现了性格鲜明、人格迥异的牧师形象。这些牧师形象的塑造不仅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也与作家自身的宗教观念和宗教家庭背景等有着密切关系,透过这些牧师形象可以看出简.奥斯丁复杂的宗教情感——表面上的疏离超然,实质上在赞同与批判的矛盾中徘徊。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批评家认为,了解作家的生活时代、生平、情感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文从战争、爱情和宗教三个角度,用社会学批评的观点分析了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以海明威的创作为例,说明了作家的生活时代、生平、情感经历和宗教信仰等各个因素对其作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徐訏创作中的宗教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是一位颇具宗教情感和宗教情怀的作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常常溢出浓浓的宗教色彩。《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通过“我”与海兰、白蒂之间的情感纠葛,《彼岸》通过主人公“我”的坎坷人生经历的描写和心路历程的揭示,《时与光》通过对郑乃顿、多赛雷、苏雅的人生道路与追求的描述,都溢出浓郁的宗教色彩。作品都以充满悲剧意味的爱情故事,探索爱情的真谛,表达人性的思考。以奇幻的情节、心理的剖析,显示其创作的诗意风格、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7.
魔幻现实主义在其美学追求中尤为重视古代文化资源的挖掘。宗教文化题材往往成为其描写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待在阶级、国家形成之后的被规范的宗教,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采取了批判与否定的立场和态度,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同时又从宗教信仰对人心灵深处产生影响的角度细致地描绘了宗教忏悔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北村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文章从其皈依基督以后的小说的二元对立的神性图式分析人手,从中西基督文学的比较中探讨此种叙事对中国文学是否有意义及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村是新时期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衰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10.
北村是新时期文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衷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文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