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沧州市中学生应激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中学生的压力状况及压力的主要来源。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量化的依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浙江大学心理系郑全全教授修订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对沧州市不同层次的6所中学的近10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学生的压力源存在显著差异;(2)城乡学生压力源状况差异显著;(3)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压力源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学生的压力源状况存在极显著的差异;(5)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压力源有显著影响。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年级、市区和城乡的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是不同的;学校、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应了解学生的压力来源,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大学生压力管理对策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274名大学生进行压力状况调查,分析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等维度压力源对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是目前大学生感到的最大压力来源;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压力源的感受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三年级是四个年级中承受压力最大的年级。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应有针对性地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有效的压力管理对策化解压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刘贤臣编写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C)》对2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了解高中生生活压力事件的基本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目前高中生存在的主要生活压力事件主要来自受惩罚、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方面,其中受惩罚因子是最主要的生活压力事件;高中生的生活压力事件在性别和年级上都存在差异;高中生的生活压力因子中除了其他因子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方面因子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应根据高中生生活压力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特点来缓解高中生生活压力,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前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及其压力应对方式,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安庆市600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安庆市初中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主要是学业、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应对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逃避、求助、忍耐、幻想、合理宣泄及消极反抗。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应对方式有较大不同。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逃避和合理宣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忍耐、幻想和消极反抗应对;初二年级是变化较大的转折点。学校应针对不同性别、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 MHT量表对峨眉三中的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量。调查显示,性别与独子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结构、留守儿童之间在心理健康上都没有明显差异,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是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籍贯的贫困大学生为被试,对其心理压力特征及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与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学科、年级、母亲文化程度,是否兼职、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心理压力的5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源地、父亲不同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心理压力5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压力的5个因子和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心理压力的五个因子对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有不同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选择无锡市某高中对1775名学生进行了历时三年的跟踪调查,并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入调查高中生学习生活中的应激源及其应对方式,并研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与归因。研究发现:高中生应激源主要表现为家庭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次是学习压力、同学朋友压力和社会压力;高中生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应激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症状影响的主效应显著,应激源与消极应对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应激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研究生心理压力问卷的形式,对广西9个高校的360名研究生进行测查,探讨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和特点,以及它们及其各维度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婚恋状况、培养方式的不同水平上的情况及差异,为研究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研究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业、就业、经济、爱情婚姻、人际关系、身心健康、成就需要等七个方面,其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生心理压力主要受性别、专业、就读大学的层次、培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借助《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湖南省22所高校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处于较低压力水平;男生的总体压力感、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社会环境压力感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四学生心理压力感压力最大,其次是大二年级学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仅表现在恋爱压力和自卑压力两个因子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社会环境心理压力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在社会环境压力、适应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方面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农村来源大学生的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高于城镇来源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生活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自编大学生校园生活事件量表,对787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枝目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和环境、学业压力、负性事件和适应;(2)资源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3)不同年级、性别的学生在各因素上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不同住址学生在各因素上差异不显著;(4)适应始终影响大学生时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泰文以随机抽取的同一听中学185名寄宿与非寄宿初一、初二学生为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其心理健隶的人格与自我变量、亲子关系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神经赁人格倾向、年级、性别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效应.而自尊、亲子关系、经济地位高低以及是否寄宿、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预测效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毒个体的差异、年级的差异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校硕士研究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成长,各种压力导致他们心理脆弱,压抑的情绪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影响其身心健康。通过对西安邮电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从性别、年级、是否应届生等角度分析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特点,从社会、家庭、学校、研究生个人等角度,分析研究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从健康心理学角度提出疏导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方式,以期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人格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 SP)对120名庐江县农村3~6年级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在112份有效问卷中,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是7.1%;性格缺陷和学习障碍是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检出率分别达14.3%和12.5%。(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在某些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中生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显示通过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3所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共750人的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高中生的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性别、年级的差异;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最后得出结论:高中生的学业情绪能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 业压力有增无减,再加上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 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维护和增进 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正成为高 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2001年3月,教育 部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曹薇 《江苏教育》2022,(24):51-54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初中毕业班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隐患。运动锻炼被证明具有减轻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通过对部分学校初中毕业班学生运动锻炼状况和心理压力水平的调查分析,证明每次锻炼30-60分钟,每周锻炼2~3次具有明显的降低心理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实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掌握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背景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总体状况,深入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心理健康状况,积极贯彻“及早发现,及时干预;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方针,从而便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研究生提高心理品质修养,培养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社会竞争,成为社会优秀人才,我们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初中毕业班学生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隐患。运动锻炼被证明具有减轻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通过对部分学校初中毕业班学生运动锻炼状况和心理压力水平的调查分析,证明每次锻炼30~60分钟,每周锻炼2~3次具有明显的降低心理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