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5,(12):51-52
对幼儿进行批评惩罚,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将幼儿的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多次重复出现,使幼儿以后在类似情景或刺激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2.
惩罚是指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戒责,旨在控制某种不良行为.惩罚是从一定的教育目的出发,利用学生犯错误这一良机,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虽然它有时要借助于一定的强制手段,但其目的不是让学生痛苦,而是让他们改进自己的行为,以便能理解规范,自觉地遵守规范,维护校园、班级的良好风气.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惩罚有一个严格的尺度标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惩罚呢?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几点应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3.
惩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用得科学,能起到与表扬同等的作用。如何运用惩罚手段,发挥其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中的积极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5.
《中学教育》2006,(9):40-41
容忍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诸如“他累了”、“他没有午睡”、“他情绪不好”之类的借口,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小屁屁几下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6.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电教手段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然而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仅是展示声、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却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语文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课本本身.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电教手段的运用不仅是为了掌握课本知识服务.还能促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之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罚的本质与运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正确认识惩罚的本质内涵是教师科学实施惩罚的前提。惩罚的本质内涵应是确证纪律规范所具有的道德权威性,从而在违纪学生身上重塑其对纪律规范的虔诚尊重之情感。惩罚的这一本质内涵为惩罚手段的选择及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位妈妈对我说:“马老师,我感觉我特别失败。我儿子特别恨我们,他看我们的眼神特别凶狠。”我问:“你们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她说:“我们俩脾气都不好,孩子犯错误基本上都是惩罚,打骂一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他写的日记,他说他希望我们早点死,长大了以后绝对会加倍地报复我们。”  相似文献   

9.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人,或是社会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0.
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创新教育的呼声也日渐高亢,人们普遍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表扬、奖励永远比批评、惩罚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悦纳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就是变相体罚.甚至在教育心理学界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应把惩罚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万不得已的最后一个.惩罚是不是真的犹如洪水猛兽呢?笔者认为未必.  相似文献   

11.
惩罚是行为主义的传统概念,它在学习行为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旧行为主义对惩罚的研究结果和态度有许多变化,即由笼统到明了,由肯定到谨慎的否定。惩罚仍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也日趋明显,学生的自主性开始体现出来。因此,引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主流方向。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放手班干部管理,班级特色创建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律水平、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自我教育的开展创造了班级管理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它只能顺应规律而不能跨越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立法趋势,指出死刑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并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在最为理性的选择就是进一步限制死刑的运用,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废止死刑。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身危险性的特殊预防目的而对累犯进行从重处罚具有必要性,但从重处罚不应突破报应刑的限制,否则违背罪刑法定等原则,不符合保障个人权利的刑法发展潮流。报应刑是量刑阶段的主要依据,从轻、减轻以及免除情节等特殊预防情节辅助之;预防刑为刑罚执行阶段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最值问题遍及数学中的代数、三角、立体几何及解析几何各科之中和生产实践中,常用方法有配方法、 不等式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函数单调性法、判别式法、导数法、线性规划法.  相似文献   

16.
罪责刑相适应与罪刑相适应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我国刑法中的基本原则,后者是两百年前西方刑事古典学派所提出的刑法基本原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刑事古典学派所倡导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因而受到新派刑法学者的挑战,然而争论仍在继续。鉴于新派和旧派一样,其理论既有合理的因素又有其负面作用,所以各国在刑事立法时都有所取舍,我国刑法顺应这种历史发展趋势,本着批判与借鉴的科学态度,将罪刑相适应原则发展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了我们试图调和新派与旧派所做的努力,但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却发现我国刑法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规定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下面笔者把这些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实现发展人性、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角度出发,考察美国体罚权制度的内容、功能和法律监督。划定体罚权合法界限的依据是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的"禁止残暴和不平常的处罚"、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正当的法律程序"。具体标准包括体罚对促使学生服从管教的必要性原则、善意原则、合理原则、最低限度的正当程序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手段是以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和应用前提的新兴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学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更有利于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罚是在教育活动中不易引起我们关注却又普遍存在且危害性极大的一种行为,特别是对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有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与实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语言交往中运用极为广泛,有些具有足够活力的委婉语早已成为全社会通用的交际手段。本文阐述英语委婉语的“避讳”、“礼貌”及“掩饰”等三种主要交际功能与实现这些功能的多种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