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透露,2009年我国有834万应届毕业生,只有750万报名参加高考,足足有84万应届毕业生没报名参加2009年的高考。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庞大的群体不约而同地选择放弃高考?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熊丙奇 《成才之路》2010,(20):I0004-I0004
2010年高考,高考弃考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57万,比去年减少65万,而按照2010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人数(803万)。仅比去年(834万)少31万,同时,去年弃考人数达到84万,因此,今年增加弃考人数以及往届考生报名数减少共计可达34万。由此得到的弃考人数,可能接近100万。是什么导致考生弃考?根据调查,因高考无望,主动弃考者不足8%,而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因就业难而弃考者高迭64.6%、这十分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
史进 《教育》2011,(20):30
社会的用人机制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调整,不应再唯学历,而应创建多元化的人才遴选机制——"如果国内一年中有几次高考机会,我就不出国留学了。"大连籍一位被美国高校录取的考生杨睿说。像杨睿这样的弃考一族越来越多,有的是去海外留学,有的直接走  相似文献   

4.
何祖永 《师道》2009,(5):16-16
放弃高考,本身无对错,一见对于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报道就激愤地站出来表达反对的意见,本身就是一种善意的狭隘和片面。农村孩子非自愿弃考固然让人心生悲意,城里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被迫弃考也一样让人揪心。但城乡差距的现状,注定了农村孩子的弃考数远远大于城市。  相似文献   

5.
常听到有些人这样叹息:“农村地域偏僻,环境闭塞,条件落后,孩子们可写的东西实在不多。城里的孩子好教些。”这话乍听似有道理,但稍作思考,便可发现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作文材料的多寡,本无城乡差别。山外的世界的固然精彩,农村的天地也独有特色:小桥流水,村寨山庄,花草树木,鸡鸭牛羊,风土人情,田园风光……  相似文献   

6.
佚名 《教师博览》2009,(7):37-38
媒体报道的重庆农村考生高考弃考尽管还并非普遍现象,但经过这些年农村子弟上大学找工作的“实践检验”之后,农民逐渐明白,能够真正通过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出人头地的终究是少数,许多花尽家中积蓄上过大学的,往往不如未上大学在家乡创业或出外打工的挣钱多,先行一步进城的反倒早站稳了脚跟。农民最讲究实际,尤其对这样巨大的投资必须要看回报。所以,当发现上大学找工作的路并不理想后,一定会寻求他途。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高中毕业生选择不继续上大学,本是正常的事情。多年以来,面对每年上千万的高考报名者,不少人士劝诫高中毕业生,要理性分析上大学的投入产出,不要把升入大学作为唯一出路。可是当不少考生真正放弃高考时,社会舆论表现出来的大众心态却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8.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关注“三农”.说明这一问题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意义。因此,不少政协委员将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了“三农”问题上,为农村工作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出身自农村,所以他的提案基本上都是关于农村问题的.特别是农村教育问题。刘晓庄在访谈中强调:“不能再让农村的教育‘短腿’更短。  相似文献   

9.
自言自语 《师道》2009,(5):16-16
重庆市招办人士透露: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据称,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3月28日《重庆晚报》)这么多的学生主动放弃高考机会,多是农村考生。也就是说他们主动地放弃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这件事看起来是他们自己的事,是他们自己不考的,怪不得任何人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及教育变革的冲击,近年来,"高考弃考"现象层出不穷,弃考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同于城市学生因出国留学而弃考,多数弃考的农村学生选择的是打工,是结束学习而不是继续学习。究其原因,农村学生高考弃考有"理性权衡后的无奈选择"及"非理性决策的盲目跟风"两种缘由。在分析农村学生高考弃考原因的基础上,转变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认知观;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化水平;完善高等院校的助学圆梦计划;坚持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可以作为应对农村学生高考弃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农村“普九”也不能弃质保量旌德县华坦中学陈光显目前.我国在解决教育领域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时·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在基础教育阶段.保证每个人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努力实现教育结果的平等;在基础教育后阶段,保证每个人参与教育竞争的机会平等,以提高教...  相似文献   

12.
“万人弃考”背后的教育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上大学,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关系到子女前途命运乃至家庭荣衰。因此,作为高校选拔考试,高考承受着超出所应承受之重。学校、社会、家庭与学生对高考的巨大关注与投入,充分表明高考在中国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然而,2009年高考在即,本是  相似文献   

13.
张晓震 《教育》2009,(5):31-32
最近,重庆“上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一事搅得舆论界沸沸扬扬。论者持“读书无用论”重新泛起者有之,认为“高考不再是唯一选择,弃考说明选择趋于理性”者亦有之。不少专家学者借此痛砭功利化日益严重的基础教育以及缺乏生机的高等教育。那么,这些弃考生弃考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做法是事出无奈还是经过理性权衡的结果?高职高专为何没能成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统计显示,2011年,全国有10%左右的高中生放弃参加高考。出国留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成为弃考排在首位的理由。为何要放弃高考?韩霄(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大学扩招后,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就业难让不少同学开始规划另一条人生道路。在我身边,弃考生  相似文献   

15.
前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关注三农,说明这一问题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意义。因此,不少政协委员将自己的关注重点放在了三农问题上,为农村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刘克梅 《高中生》2009,(12):4-5
据教育部公布,2009年全国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参加高考的只有750万,有84万人未参加高考。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高考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都是一次机会,不仅是一次检验自己十年寒窗苦读的成果的机会,也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对于这样一次机会,高中生没有理由让它白白溜掉。因为,不管高中生上不上大学,最终都将步入社会,都将接受社会的考验。为了今后在激烈的竞争中能争得一席之地,在高中阶段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外,高中生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需要培养。学好本事,珍惜机会,弃考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放弃高考原本是学生多元选择教育的一种正常行为,但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空前困难的形势下,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社会文化缺失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青年学子弃考成无奈之殇。本文旨在透析弃考现象,从高校和社会角度反思当前的教育观与就业观,引导青年学子理性认识弃考问题。  相似文献   

18.
4年300万人弃考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中国高考钉子户""中国第一考王""当代范进"的成都人梁实将又一次奋战高考.梁实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到现在,已经参加过15次高考,今年是他第16次参加高考.梦想进入川大数学系的他为了这个执着的信念成为了"高考名人". 高考成为了社会考生梁实的信念,而对于今年的许多应届考生而言,高考似乎正在"失宠".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20万,当年有750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所占比例为73.5%.而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为834万人,这也意味着当年有84万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 2010年,弃考人数达81万人. 2011年,放弃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仍为80万人.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校园是老年大学的长远建设,虽然老年大学并不存在社会上那些深层次的矛盾,但在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管理乃至人们的意识、心  相似文献   

20.
一日午后,两个女孩哭哭啼啼地递给我两张纸条。我展开一看,全是对这两个女孩人身攻击的语言。我顿时怒火中烧,即刻找到那个“罪魁祸首”,一顿劈头盖脸的“语言风暴”后,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洗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