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  相似文献   

2.
对儿童进行寓言教学的作用,当代著名寓言作家金江先生是这样说的:“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不仅得到成人喜好,并且深受青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学校教师透过寓言教学儿童最适宜不过了。寓言既简短又具体,既生动又形象,使儿童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微型寓言的几种常见形式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微型寓言又名小寓言、袖珍寓言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精短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4.
“寓言”、“重言”是《庄子》一书的主要表达方式。寓言取材广博,借助一切外人外物来论“道”,占全书的比重最大。重言是包含在寓言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两者均以“藉外论之”为手段。重言是指以人物形象为主角的寓言,包括传说、历史中的人物及作者虚拟的得道之人和普通百姓。形式上大多与对话体和语录体相仿,主要通过刻画他人言行而取得“真实”的效果,占全书的7/10。寓言、重言的使用,体现了《庄子》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5.
“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提问造成了幼儿寓言教学的诸多问题。不当的提问会误导孩子对寓意的理解,其根源就在于混淆了寓言与童话等叙事文体的艺术特质。寓言通常不需要读者喜欢某一形象并对其做伦理评价,只需明其道德教训。应慎重对待寓意的“唯一性”与“多元性”以及寓言明确的“训诫之语”。  相似文献   

6.
隐喻与寓言--以先秦诸子为中心的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这一点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表现尤为明显。其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大量而又广泛地运用“寓言”,无论是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还是作为语言形式的“寓言”,都与隐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大量先秦诸子“寓言”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庄子》对古代文学的叙事和抒情的影响,众所周知,然而其“藉外论之”的寓言观对古代文论的贡献却鲜有人论及。笔者认为其寓言的由“器”而入“道”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诗文的一种重要的言说思维形式,“寓言”应作为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与“比兴”、“隐秀”、“兴寄”等并列而存在,并相互影响着诗文创作。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寓言类成语是成语中难度较大,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因此,在寓言成语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要图文结合,以理解义喻、学会运用为重点,让学生真正学会这类成语,学好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9.
寓言通常是一个故事一个道理,故事是假托的,手法是拟人的。小学生可逆性强,要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寓言来学会怎样为人处世,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好运中不忘忧虑,在厄运中学会忍耐。一、窥寓言特色,察因果关联 寓言是穿着外套的真理,故事是外套,寓意是灵魂。“寓言”这一名称,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庄周的解释:“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寓言中的寓意鲜明突出。《伊索寓言》常告诉人们不要怜悯恶人等。更多的寓言则是暴露社会的缺陷,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或嘲笑行为和思想性格上的弱点。在“不敢斥言”的年代,采用比喻的手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社会功能。故事性、虚构性、寄托性、哲理性是寓言的四个要素。它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写法,最能深刻地表达作者的寓意,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寓言情感逻辑并不是赤裸裸地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承续与突转表现出来的。寓言中事物的情感往往是类型化的:狐狸的狡猾、狼的凶狠、狮子的霸道,共性大于个性。小学寓言有明显的概念化。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明白情节发展是作者的感情逻辑,而这种f青感逻辑是非常特殊、不可重复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不少《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伊索是一个奴隶,是一个被压迫的人。我们解读他的作品,既要读文,也要读人。只读一个人的作品,视角是窄的。只有既读懂了作者和作品,我们才会对作品中的形象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茅盾的寓言创作在寓言形式和新的思维内容等方面的探索,以及在艺术表达方面的建树都对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寓言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指出茅盾的寓言创作做了许多中国现代寓言文学的“第一”的工作,是中国现代寓言文学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1.
寓言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寓言选文是学生提升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因此,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选文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为研究对象,对其篇目、来源、内容、课后练习、改动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寓言选文具有合理安排篇目、广泛选取素材、科学删减内容、充分发挥作用、巧妙改编选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为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该版本教材进行寓言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胡军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一课,教学视角独特、精巧厚实,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中亮点频出,真正做到了立足寓言文体特征,回归语言教学特质。在此,笔者就本堂课"以言明理"的板块式教学设计和"循言生智"的阶梯式任务设置两大特色进行细致分析,以求从其教学设计中领悟课堂精髓,窥探教学智慧。一、"以言明理"的板块式教学设计一堂好课犹如一次成功的飞行,起飞要稳,降落要准。对于寓言,许多教师由于没有抓  相似文献   

13.
寓言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几代人的教育教学中可以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可见寓言教学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寓言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符合时代创新教育的特点。探讨寓言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文学体裁,深受学生喜爱。寓言教学应当遵循寓言的文体特征,择定寓言文本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以故事为载体,以促进学生言语能力、阅读能力发展为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各自的圣典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寓言。寓言以其本身的特质 ,承担起传播教义教理的任务 ,也促使宗教得以广泛流传 ,深入人心。从三大宗教寓言的生成年代、存在概貌及意义内涵等方面可以看出 ,这些寓言一方面与其宗教思想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又是它那个国家和民族文学的智慧花朵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笔在对小学寓言教学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重”义“轻”。1.忽视寓言的故事性寓言是寄托着深刻含义的简短故事。它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启示和教训。教师在教学寓言时能让学生掌握寓意,却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两的重轻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把先秦的哲理寓言发展为社会讽刺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艺术效果的文学形式,创造了一批生动的寓言形象,把我国古代的寓言文学推向了成熟阶段;柳宗元在寓言创作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源于作家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与其本人的文学主张和个人遭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寓言就像一枚果子,果壳美丽诱人,果肉却深藏在里面。寓言教学一直都被我们教师理解为应抓住寓意来教学,看似直奔主题,紧扣中心,但细细品味,我们的寓言不是在教学生学语文,而是一节思想品德课。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中有三则寓言,分别是  相似文献   

19.
陆天明的又一反腐力作<大雪无痕>在用寓言形式讲述现实故事,它把现实中腐败与反腐败的故事,移置到富有寓言特征的文本中,以寓言形式反映现实.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情节和角色的寓言化处理方式及雪这一意象具有深刻的寓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宣传的道理,寄托在虚构的故事里,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作品就叫寓言。它是形象和意义相结合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