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先生以市民生活中经常的活动场所——茶馆为背景,通过70多个小人物的特色语言,生动描绘了当时社会中普通人的艰苦生活,以及那个复杂纷争时代的人性百态.《茶馆》中浓郁的老北京色彩的语言,比如儿化音、叠词等的使用,更使该作品充满了感染力.本文从总体的语言特色以及极具人物个性的特色语言描写几方面来阐述《茶馆》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
《茶馆》是老舍1957年写的一部三幕话剧。作者在世的时候,曾两度上演,都招来不少非难。1979年为纪念老舍诞辰八十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三次公演了这部戏。这次公演,不仅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应,而且受到世界剧坛的注目。1980年9月、10月间,作为我国话剧首次出国演出剧目,惊动了欧洲的观众,被誉为“东方来的奇迹”,“为史诗戏剧提供了一个典范”。《茶馆》获得如此巨大的荣誉,它的魅力在哪里呢?除了它以绝无仅有的壮观图景展现了一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除了它具有世界公认的第一流舞台艺术水平,还因为在剧本艺术构思上也显示了卓绝匠心和强大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从词汇文化现象和语句文化现象这两方面入手,对定量材料《茶馆》中的语言文化现象进行穷尽分析,以期从《茶馆》中的语言文化现象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舍名剧《茶馆》的语言,具有极其诱人的魅力。然而,这种,魅力主要体现在何处呢? 体现在“真正的原味儿’; 体现在“从一句话里看一个世界”; 体现在“用幽默的话,写出令人心酸的语言”; 概言之,体现在司空图《诗品》极为标举的、而现当代文学中又极是少见的“流动”美上。  相似文献   

5.
《茶馆》语言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先生的《茶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口语化已达到炉火纯青、无懈可击的境地;即使人物不说话或单纯的舞台说明,也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实可为戏剧文学语言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在星汉灿烂的戏剧文学中,《茶馆》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光耀使老舍的文学业绩再生异彩。《茶馆》不但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出运用多媒体手段,突破戏剧内容的时空限制,来解决教学分析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静 《考试周刊》2012,(75):22-23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被公认为20世纪下半叶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创作实现了荒诞与现实的统一.又充满了戏剧张力。“张力”一词作为文学评论术语指的是互补物、相反物和对立物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本文试用张力理论分析品特的戏剧《山地语言》。  相似文献   

9.
《屈原》和《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双璧,双璧生辉,光照中外剧坛.它们在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结构形式、语言艺术等方面,为后代戏剧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典范式.从历史与现实、情感与人物、结构与冲突等方面,比较论析《茶馆》和《屈原》之戏剧美学特征,揭示这两部戏剧经典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迪 《文教资料》2008,(34):20-22
本文介绍了语域理论在戏剧<茶馆>人物对话英译中的运用.对语域理论的三个变量及其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从而全面阐释翻译过程中语域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将戏剧成功搬上舞台,剧作者通常需要运用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技巧,从而使戏剧的语言烙上了某些普遍特征,如口语化、动作化、简洁、节奏感强、个性化等特征。本文以戏剧创作理论为依托,探讨了戏剧语言的普遍特征,并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简要分析了《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旨在探讨戏剧翻译的策略与方法,为戏剧翻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或启示。  相似文献   

12.
老舍,被人们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是当之无愧的。解放后他创作的文学剧本《茶馆》不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征服了读者,而且也以其准确、洗炼、深刻、生动、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在中国现代学史上,老舍以小说为主要成就,那么,在当代学史上,他则以戏剧称于世。  相似文献   

14.
[作者档案]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  相似文献   

15.
以老舍《四世同堂》和《茶馆》为例,本文试图阐释老舍小说和戏剧的贯通性:即结构的简单化、自然化(人像展览结构等);表现手法上的小说戏剧化、戏剧小说化;主题上的对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品格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6.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本与原文之间需满足意义对等与风格对等以使译语受众的反应与原语受众的反应一致。英若诚的《茶馆》英译本以舞台演出为目的,故该译本需满足戏剧演出台本的风格要求。因此,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通过举例论证探讨了英若诚《茶馆》英译本如何实现与原作之间的口语性、人物性、动作性风格对等。  相似文献   

17.
《茶馆》是老舍先生得意的剧本创作之一。这部史诗般壮观的创作,借光绪年间的一家老茶馆的变迁史,写出从戊戌政变流产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北京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命运,揭示了近代中国改良主义思潮必然失败的悲惨历史教训。 剧本展示的只是一个茶馆的变迁史,然而这“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三万余字的三幕剧,囊括了中国近五十年的历史,老舍先生的艺术概括能力委实令人惊叹。 在《茶馆》纷杂熙嚷的人物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常常被人忽略。一些粗心的读  相似文献   

18.
《山河故人》是山西籍导演贾樟柯2015年推出的一部具有故乡情怀的作品。故事起始于山西省汾阳县。围绕汾阳姑娘沈涛,讲述其从青年到老年期间的家庭和家乡的变故。本片跨度大,从1999年到2025年,从中国山西小城到澳大利亚海岸。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胶着,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冲突与融合。戏剧语言作为电影的重要符号,贾樟柯将电影的语言进一步深化,深刻的反映出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时代背景等特征,成就了这样一部情深义重的作品。本文以电影《山河故人》的戏剧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用修辞学角度出发,剖析剧作家在建构戏剧时所用的语言特征,以及给读者体会到的戏剧语言的语用修辞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戏剧语言特点的认识,促进我们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加深我们对语言使用的语言规律认识。  相似文献   

19.
老舍将小说的语言特色应用于剧作《茶馆》的创作,这种语言能够表现人物性格,却不具有激化冲突、推动剧情的作用。英若诚根据舞台演剧的需要,在《茶馆》的英译过程中,对原作的语言进行了一些改造,主要体现为加强台词中的冲突和增强台词的动作性,为原作增添了戏味。  相似文献   

20.
《欧美现代戏剧》中的戏剧鉴赏既要深入到戏剧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去,又要提升到针对所有艺术门类的层次上来,还要联系学生的课外艺术实践活动,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就自己的困惑展开进一步阅读和思考。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个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文化品质的鉴别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准,培养学生对待不同意见的包容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