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庆梅 《湖北教育》2004,(20):59-59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从有关调查报道中可以看出,“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了,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所以笔者一直摸索且打造出这样一把改善师生关系的“金钥匙”。笔者认为这把钥匙应该由四个部件构成:即自身素质+为师观念+处事方法+耐力恒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从有关调查报道中也可以佐证,“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唯物辩证法又告诉我们,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实现教育的目标,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这样就要寻找一把改善师生关系的“金钥匙”。在我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我通过个别谈话、集体活动、学生日记等途径,发现了“金钥匙”的秘密,它就是:自身素质+为师观…  相似文献   

5.
王静 《河北教育》2009,(7):55-56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一种友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这时,老师如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现实需要我们这些为人师者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处理好这种关系呢?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我与一个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的交流和表达。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有许许多多产生情感的渠道:父母、同学、老师,或者动植物,都有可以孕育出情感的因素。在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世界上如果没有老师会怎样?我满以为他们会说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没有老师就没有科学等,可是孩子们的回答却令我失望:没有老师就没有考试,没有老师就没有作业,没有老师就没有暴力……听到这些回答,我不禁从心底发出一声感叹:孩子,我用什么触动你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给了我太多的教育体验和情感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情感交流的纽带便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师生之间要有和谐的情感共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可…  相似文献   

8.
葛玲琴 《中国德育》2007,2(10):83-84
教师都希望作业能成为情感交流的渠道,希望学生能从作业评改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肯定,感受到自身劳动价值的分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作业评改的德育功效,掌握作业评改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他不仅自己具有一定的情感,而且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自觉或不自觉对他的学生们施予情感上的影响。学生作为教学中矛盾的另一方,他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不仅能接受教师施予的情感影响,同时也必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和教师以及周围的同学产生情感交流。因此,师生情感交流是教学活动中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习作批语是师生之间一种最直接的情感交流。要使批语不被学生视作无用之词、无情之物,就不能简单了事,老师要做个"有情人",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寄情于批语。一、极力赞赏,以情激情对于学生的习作批改,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学生怎么做的层次上,更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判,要善于发现学生每一篇习作中的闪光点。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大多愿听、乐听赞扬的话。所以,对于学生习作中任何  相似文献   

11.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本人试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人为因素的影响 1.传道者忽略学生的情感.抢占课堂主体首先,每当走进教室,大多数教师都是吝啬自己的笑容,教师拉长了的脸意味着:我是老师,我说了算,而你是学生,就得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服从我的.在这种教育框架的约束下,学生表面上成了老师的忠诚听众,而实际上他们心不在焉,因为老师在唱独角戏的同时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师生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是班主任做好班务工作的前提。但过大的班容量,又常常使我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孩子。为了促进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及时了解每个孩子的困难和问题,我在班里设立了“知心老师信箱”,让学生将自己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自己对老师、同学的看法以及班内存在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放进信箱。老师针对每张纸条上提出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给予解决。信箱成了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我们班有位王岩同学,作业天天不能完…  相似文献   

13.
张晖 《湖南教育》2002,(18):29-29
园丁笔会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获得音乐教育所特有的美感和情趣。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交流?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一、言语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言语交流的准确性、形象性、艺术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睁大好奇的眼睛,跟着老师步入音乐殿堂,获得音乐审美愉悦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唱歌曲《云》时,为使学生进入歌词的意境,我设计了下面一段语言:“…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地手段。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以期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教师魅力湖北常国战,张新哲教师的魅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相处时,教师的学识、品格、能力、情趣、志向等综合因素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追求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力。教师的这种魅力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在思想上自觉地认为自己的老师好,因而在情感上喜欢...  相似文献   

16.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在教学中,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的交流也会受影响。因此通过沟通思想转变学生情绪应该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要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1.中学生需要情感交流。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中学生渴望友谊,渴望有知心朋友。他们喜欢憧憬未来,想过天真纯洁的生活,但又往往不能如愿。他们的控制能力较弱,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很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行为。老师是他们信任的长辈,又是“指路的明灯”,他们更希望和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跟学生进行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筑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我们育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曾劼 《广西教育》2013,(18):67-67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只有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常有一些语文教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却不领情,这是因为教师的所言所教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情感这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与学生个体的兴趣、需要、态度、意志、情感直接发生联系,是个性化很强的自主建构知识的行为。然而,我们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常听老师抱怨其学生学习不自觉、效率低下;家长抱怨子女不会自己找书看,对学习没兴趣。究其原因,学生不能自主、主动地学习,不能形成有效的个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晓琦 《山东教育》2002,(17):32-32
学生写完作文后,会期待着老师的评价,也会格外注重老师评语的内容。假如每篇作文后都是内容、结构、题材、立意都相同的评语,会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冷冰冰的。时间一长,学生看厌了,就会觉得不过是例行公事,无什么新鲜东西。发下作文来,随后一扬,丢进课桌,老师辛苦写就的批语就会白费了。因此老师不能只按常规批改方式批改作文,要在批改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发现学生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真实情感,注意学生的个性所在,不仅在眉批时注出来,最好在总批时再特别点出来给予肯定。如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