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一颗螺丝到了伍尔特手里,价格就翻了三到五倍。也许因为缺一个零件,客户的奔驰车或邮轮就歇那儿了,这时价格是不重要的,时间才重要!当客户在网上下单后,信息就会传到伍尔特仓储物流中心,机械臂从一座两个足球场大的仓库中,把每笔订单需要的一颗颗螺丝,从高度超过5米的架子上,精准又快速地取出,放到每一个指定的包裹里。然后通过空运等,在24小时内交给客户。  相似文献   

2.
晚上听收音机时,经常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以致收音机一直开到天亮,浪费了很多电能。所以我想,如果在收音机上装上一个定时器,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相似文献   

3.
圆规定位架     
设计意图:我在画圆时,圆规总是滑掉,给画图带来不便,所以我为大家设计了一个“圆规定位架”。制作过程:选两片铁片,其他金属也可以,把两片铁片用螺丝拧住,在两片铁片之间可以留一个圆规的空隙,在铁皮的横面上打两条小长方形为“调整道”,再弄两颗小螺丝,在小螺丝上套上塑料皮,这可以使小螺丝稳稳地贴在圆规上。使用说明:把定位架套进圆规,然后装上螺丝就可以按您需要的大小画圆了。圆规定位架$湖北武汉第三中学@郝其  相似文献   

4.
两代情缘     
我是《发明与创新》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在我的记忆中,《发明与创新》一直是我儿童年代的启蒙读物之一。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工作的需要使他如饥似渴地爱好着与科技推广有关的一切书籍,而《发明与创新》自1984年创刊之日起他就深深喜欢上了它,一直到今日,父亲几乎很少错过对每一期的阅读。现在他戴着老花眼镜阅读《发明与创新》杂志,早已没有了当年因功利而阅读的急迫,也没有当年一目十行的浮躁。每次新杂志到达的当天下午,父亲便一壶茶,一盘花生米,夕阳光辉里,  相似文献   

5.
新型扳手     
有一次,我的自行车要换外胎,让爸爸帮我换,爸爸拿来一个工具包,从许多扳手中找出m8、m6、m5、m4的扳手。因为自行车结构复杂,所以用扳手松紧螺丝很麻烦,摆来摆去,弄了半天,还是有几颗螺丝上得不紧。爸爸只好又费力地加工了一番,  相似文献   

6.
应考记     
今年《发明与革新》杂志第3期和第7期“我与发明”栏目分别发表了我的两篇文章,妻子高兴之余,给我出了一道考题:“家里茶壶的盖子与提把老是容易‘分家’,一些小零件经常掉到壶里去。想个法子,把这个眼前的问题解决掉!”交待完任务,当教师的妻子去看自己的教科书去了。我调整好情绪,开始进入“战斗”状态。第一步是观察壶盖:盖中心设置了一个圆心孔穴,一个1厘米长的螺丝杆、一个套在螺丝杆上的扁平垫圈、一个与螺丝杆相啮合连接的黑塑料圆帽。第二步是实际操作:我拿着螺丝杆看看它体表面的阳螺纹,我拿着黑塑料圆帽又看看它体…  相似文献   

7.
感谢自己     
《科学与文化》2006,(2):7-7
父亲是搬运工,一日,他拉着一车沉重的钢管来到一个陡坡下,不禁越而却步。心想,靠他一个人拉上去肯定不可能,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父亲为难之时,一个热心的过路人走了过来,笑着对父亲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见有人来帮忙,父亲心里便增添了底气,力气上来了。父亲在前头使劲地拉车,热心人在后面不住地喊着:“加油!加油!”经过一番努力,父亲终于把车拉上了坡。  相似文献   

8.
刊客沙发     
从之前认识、关注到现在爱上《大科技》,只有短短两个月。我从小就喜欢探索之类的文章、物品,说来也巧,我经常去报刊亭买书,有一次我心爱的书还没到,正愁没书看,报亭老板问我喜不喜欢科技类的书,然后就拿出两本《大科技》,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4月的A、B两版买回家,这一试不得了,我立马决定要关注贵刊,到现在我已经彻底爱上它了。由于对《大科技》的痴迷,一些非常喜欢的文章我都过目不忘,并且它们常常被我用作作文素材。所以,我必须谢谢《大科技》!  相似文献   

9.
独特的孩子 1809年,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古城舒兹伯利,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医生。他从小就对收集树叶、野草、昆虫、鸟蛋等小东西有着强烈的兴趣。当父亲嫁接果树和培养花卉时,达尔文总是兴致盎然地观看父亲操作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校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最被看好的是男女小合唱,我很荣幸被选中.有一天练歌的时候,长辫子的音乐老师突然把指挥棒一丢,一个箭步从台上跳下来,侧着耳朵,走到队伍里,歪着脖子听我们唱歌.大家一看老师这么重视,唱得就格外起劲. 长辫子老师铁青着脸转了一圈儿,最后走到我面前,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整个队伍瞬间安静下来.她叉着腰,一字一顿地说,毕淑敏,我在指挥台上总听到一个人跑调儿,不知是谁.现在总算找出来了,原来就是你!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现在,我把你除名了!  相似文献   

11.
妹妹的角色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并为剧中的四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招聘小演员.告示一贴出来,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谁知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矿石收音机     
广播电台每天在播送着各种内容的丰富多采的节目。这些节目由无线电波携带着,萦绕在我们的周围。可是面对着无线电波,我们的耳朵却是无能为力的。要把这些听不见的节目变成我的听得见的声音,就需要有一架无线电收音机。最简单的无线电收音机是矿石收音机,而最实用的矿石收音机就是这里要介绍的一种。材料的选购装置这架矿石收音机要买的材料,是下面这些:  相似文献   

13.
兰兰 《知识窗》2006,(6):40-41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民师”。我总想,“民师”这个概念在不久之后,就永远没人知道了。因为“民师”在“文革”后对教育上的贡献将不会被记入中国的教育史册。我常为父亲感到悲哀,可父亲却固执地为这个“民师”劳碌着、幸福着。  相似文献   

14.
卢海娟 《知识窗》2010,(7):19-19
离开西双版纳前,见路旁有一株爬藤植物.就像北方夏季里的蒿草一样野辣辣地疯长,有几棵长得特别粗壮的.还耀武扬威地攀到了高高的树上。心里不由地喜欢上了它的任性与狂放。正好,山径上,就在我的脚边,匍匐着瘦瘦小小的一株。身不由己地蹲下身来,把这个小东西连根拔起.根须上是没有土的,它生长的地方只有干热的细沙。用纸袋包裹了.放到已经装得满满的行囊之中。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初,一批客人参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实验室主人克利斯·皮斯特对前来参观的客人说,“请大家注意,若是看到地上有像小虫子一样的东西爬来爬去的话,千万不要一脚踩上去。因为这些小东西并不是小昆虫,而恰恰是本人的宝贝——机器虫。” 克利斯·皮斯特十年来一直在从事微型机器人的研究。他非常兴奋地告诉参观的客人,制造微型机器人的梦想不久就将成为现实。虽然把所有微型部件装配  相似文献   

16.
伊索寓言中有则《公鸡和宝石》的故事:说有只公鸡在扒地,要给自己和母鸡寻找食物吃,不料却扒出了一颗宝石。它对宝石说道:如果不是我找到你,而是有人找到了你,就会把你捧为宝贝,但是我找到你却一点用处都没有,哪怕得到全世界的宝石.都不如我得到一粒麦子。  相似文献   

17.
一帆 《科学生活》2014,(12):40-43
《科学生活》:您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是否源于您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吴老师:我父母从事的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接近,我父亲是在恢复高考后考上华师大中文系的,他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古汉语。我之所以选择国学研究也是受到了父亲的熏陶,只不过,父亲侧重于文学,而我侧重于历史,但都在传统文化的框架内。我母亲学的是中医,我在高中的时候就通读了母亲上大学的《医古文》教材,我高三毕业那年,把我父亲大学四年学的古代文学的文选、古代汉语等与古文相关的教材也都通读了一遍。  相似文献   

18.
白色印象     
电子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市场上随处可见便携式数码相机与超薄笔记本的身影,但在打印机领域,像惠普Photosmart 325这样娇小玲珑的产品可不多见.难怪每次当我把这个乳白色的小东西掏出来放在桌面上时,周围的人都会向我这边投来好奇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妞妞》一书看似感情平淡,但包含着一对父母目睹孩子由生至死,却无力挽回的凄苦情怀。文章第一页写着: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这是一个作为哲学家的父亲对世界上所有人骄傲地宣告他的女儿多么宝贵,多么无与伦比。初为人父,周国平像其他父亲一样欣喜,  相似文献   

20.
诺言     
秦若水 《知识窗》2011,(12):10-11
我和大哥圣诞节前从A城省亲回来后,大哥就一直不停地摆弄数码相机里的照片:把照片输入电脑,一张一张按比例缩小,再一张一张地配好相框,题上小诗、名字并留上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