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宗教石刻》一书的原著与增订,历经吴文良、吴幼雄父子两代人77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接力合成这部煌煌巨制。增订本关于石刻收集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单个遗物以及某一类遗物的历史阐微、辨析和概括,极大地提高了原以资料见长的此书的理论品质;其纠错、释疑、解难、辨误突出地体现了推陈出新。《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既保存了大量中外文化交流珍贵的历史信息,又是宋元时期泉州乃至闽南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一、最初的发现和传说 岳阳市政协委员、岳阳文化史专家陈湘源教授新著《岳阳说古》(岳麓出版社出版,1998年)有一则关于君山摩崖石刻文字的记述(该书第24—26页):洞庭湖心小岛君山南麓的断壁巉崖间残存着三方摩崖石刻文字。一方是汉字,另外两方是外文。这两方外文  相似文献   

3.
泉州港在中世纪时以"剌桐城"之名驰誉世界,至今泉州还存留着很多有关海外交通贸易的文献资料和遗物,是研究泉州港历史的宝贵物证.初中《中国历史》宋、元、明经济部分都提到泉州港.本文拟提供若干有关资料供教师教学参考.一南宋泉州港的繁荣历史上的泉州港,包括泉州湾、深沪湾、安平港和围头澳;其中以泉州湾的后渚港为最主要.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历史很悠久.早在南朝时有印度僧拘那罗陀在泉州西郊(今福建南安丰州)九日山翻译《金刚经》,然后由泉州乘船回国.到唐朝,泉州港已是  相似文献   

4.
石刻文化     
《初中生辅导》2012,(Z3):97
我国的石刻文化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在东汉时期,石刻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主要是墓志碑刻。摩崖石刻在国内分布颇多。如山东省的泰安、邹城、汶上等都有摩崖石刻。著名的石刻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  相似文献   

5.
正上游天柱在山东省东部莱州云峰山、太基山和平度天柱山、青州玲珑山上的摩崖石刻群,因刻石文字均与北魏郑道昭有关,因而亦称为《郑道昭摩崖石刻》。这批摩崖石刻,以天柱山《郑文公上碑》与云峰山《郑文公下碑》为基,以云峰山石刻《论经书诗》《观海童诗》,天柱山石刻《东堪石室铭》与太基山石刻《登太基诗》《仙坛铭告》为干,以数十篇摩崖题记为叶,构成了恢宏的摩崖石刻群。《郑文公  相似文献   

6.
朱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热爱大自然、极富生命情趣的人。朱熹在福建的福州、南平、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和宁德等地留下了榜书、题名和诗刻等不同类型的摩崖石刻。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的价值体现在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有助于研究朱熹的书法艺术、理学思想、教育思想和提升摩崖石刻所在地的旅游文化品位。研究朱熹在福建的摩崖石刻,对推进朱子文化研究,进而展现出伟人朱熹更为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湖南科技学院张京华教授主编的《群玉丛书》三种,《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零陵朝阳岩小史》、《零陵朝阳岩诗辑注》,2011年10月-12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甘肃教育》2007,(9X):F0003-F0003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成县以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西狭颂》摩崖石刻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俗称“黄龙碑”,别称“惠安西表”,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狭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根据生态地理分布的类型介绍,展示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种类丰富,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研究现状分析,探讨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石门摩崖石刻是指分布于陕西省汉中市古褒斜道上的人工隧道石门内外的、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摩崖石刻。其中《鄐君开通褒钭道摩崖》、《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北魏《石门铭》在我国书法史上特别有名,被古今中外习练书法者奉为楷模。而南宋晏袤《部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和《山河堰落成记》则一向被忽视或者引起诸多争议。根本原因在于前者紧紧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并把对于时代精神的审美领悟融入了笔端,体现了当时趋优创新的文化选择,而后者则将书法艺术的“人欲”屈就于理学的“天理”。它启示我们艺术的成功必须在文化选择上趋优创新,并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汉水流域的文化艺术要想取得像石门摩崖石刻那样高超的艺术成就,艺术家和作家们就应该细细地揣摩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现象,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和历史发展的维度趋优创新。  相似文献   

11.
石门摩崖石刻是指分布于陕西省汉中市古褒斜道上的人工隧道石门内外的、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摩崖石刻。其中《Chu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北魏《石门铭》在我国书法史上特别有名,被古今中外习练书法者奉为楷模。而南宋晏袤《Chu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和《山河堰落成记》则一向被忽视或者引起诸多争议。根本原因在于前者紧紧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并把对于时代精神的审美领悟融入了笔端,体现了当时趋优创新的文化选择,而后者则将书法艺术的“人欲”屈就于理学的“天理”。它启示我们:艺术的成功必须在文化选择上趋优创新,并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汉水流域的文化艺术要想取得像石门摩崖石刻那样高超的艺术成就,艺术家和作家们就应该细细地揣摩现代化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现象,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和历史发展的维度趋优创新。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保存至今以摩崖造像和摩崖佛寺为主流的巴蜀摩崖石刻建筑,是石窟寺在中国发展的最后一个历程的重要实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文章从环境、空间、艺术、文化等角度,解读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4种基本特征,指出了研究巴蜀摩崖石刻建筑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考察研究。他们登泰山,看《经石峪金刚经》,品泰山历史文化;看岱庙,访《张迁碑》《衡方碑》,体会汉碑之雄强;走曲阜,观《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张猛龙碑》,体悟汉魏书法石刻之博大精深;到济南,看山东博物馆,赏大明湖之美景;去济宁,品博物馆汉碑,看汉墓石刻,观水牛山摩崖;赴邹城,看博物馆,观四山摩崖刻经。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呈现艺术考察队在访碑游学过程中的见闻与思考,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新近开展的全市文物普查及编纂出版《永州石刻拾萃》基础上,对永州市境内现存古代摩崖石刻的主要遗存,作了最新的介绍。作者为本地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文博专家,对于文章中所介绍的摩崖石刻遗址均有亲历。  相似文献   

15.
“石门十三品”是从浩瀚的石门摩崖中精选的、以汉魏摩崖为主体的十三种石刻。现以时代顺序,将其名称述后: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汉《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汉《杨淮·扬弼表记摩崖》汉隶大字“石虎”摩崖汉隶大字“石门”摩崖  相似文献   

16.
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摩崖石刻的种类包括山崖石壁上所刻的图案、造像、书法或者岩画,在中国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以后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及宋、元、明、清及近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考古价值。摩崖石刻许多是依据描摹不同时期文化名人所题的书法艺术所刻,或体现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其他的摩崖石刻形式还包括石刻造像、石刻浮雕造像、岩画等,是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的一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礼仪,也成为现代社会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辽宁摩崖石刻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的一种艺术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文化、艺术、考古研究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祁阳语溪是湘南的风景胜迹和文物奥府。被誉为“宇宙杰作”的《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就座落在这里。摩崖石刻石奇,文奇,字更奇,三者珠联壁合,素有“摩崖三绝”的美称。摩崖石刻位处峿台石壁,这里危崖百丈,临江而立,因是层岩,长期受风雨剥蚀,断裂碎割,苔藓复盖,不可名状。独有摩崖高阔数丈,顽冥巨石峭然壁立,上镌丈余篇幅、五寸见方楷书字体的《大唐中兴颂》,气概恢宏,光采奕奕,蔚为奇观。后人曾  相似文献   

18.
学人风采     
陈桂炳教授简介 陈桂炳(1953-),男,福建惠安人。1982年1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分配到泉州师专(今泉州师院)任教,讲授过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地理、福建地方史等6门课程。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2部,其中《泉州民间风俗》和《泉州民俗文化》在学术  相似文献   

19.
<正>水牛山和宝相寺均位于济宁市汶上县,两地间距离20公里左右,均与佛教文化有很深的渊源。水牛山位于汶上县东北,因水牛山清凉寺而知名。水牛山清凉寺原为文殊菩萨道场,与五台山清凉寺属同一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后来,因为唐武宗的灭佛运动,寺内佛像、碑刻等文物遭到毁坏,现仅存有水牛山摩崖石刻和《文殊般若碑》。水牛山摩崖石刻仍存在原地,内容为一段佛经文字,共52字。水牛山摩崖石刻无明确纪年,其风格与《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相类,已被当地政府保护起来。原立于水牛山峰顶的《文殊般若碑》先后被移至汶上县文化馆、宝相寺以及附近的中都博物馆,现与《章仇氏造像碑》存放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泰安的泰山摩崖刻石和岱庙碑刻的系列古迹是此次考察的一个重点。在瞻仰完泰山系列摩崖石刻后,考察队参观了泰山脚下的岱庙碑林书法石刻遗迹。岱庙(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