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蜀素帖》,是以乌丝栏绢素为地儿的米芾墨迹。米芾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初名黻,祖籍山西太原,后徙居湖北襄阳,故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他中年移居镇江,遂号海岳外史。米芾官至礼部员  相似文献   

3.
李志丹 《江苏教育》2022,(69):26-33
苏轼与米芾的交往是北宋士人之间文化交往的一个缩影。《紫金研帖》是米芾存世的行书代表作品之一,内容涉及苏轼晚年与米芾的一段交往。通过对《紫金研贴》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考证,推导出米芾失而复得紫金砚的过程。对米芾《苏东坡挽诗五首》的诠释,呈现了苏、米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对苏、米交往历史的梳理,反映了苏轼在诗文翰墨方面对米芾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5.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3):F0002-F0002,F0003
黄志强(1963-),男,福建仙游人,美术学硕士,泉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专著有《李耕人物画技法》等。  相似文献   

6.
米芾曾风趣地称自己的书法为“刷字”,他这信口之言,意味却深长。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些谈论书法的文字,读时叫人肃然起敬,过后一思,却如坠雾中,摸不着一鳞半爪。  相似文献   

7.
张瑞圆(1570-1641),字无书,号长公、二水、芥子居士、果亭、果亭山人、平等山人、白毫庵主人等,福建晋江人。明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至户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  相似文献   

8.
正《箧中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流传后世的一件尺牍。清吴其贞《书画记》称其作《天机妙帖》,《宋米芾墨迹故宫法书第十一辑》则称为《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根据曹宝麟的考证,这件作品是北宋元六年(1091年)米芾写给隰州太守刘季孙(字景文)的一通尺牍。全文10行8 5字。米芾晚岁喜好收藏书画,经常收购或用自己所藏珍品与他人交换。《箧中帖》的书写内容,便是米芾意欲以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9.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又因其性情狂放,人称"米颠"或"米痴"。米芾书法造诣颇高,诸体皆擅,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在绘画上,他独创山水画"米家云山"之法,所作山水树木简略,烟云掩映,极富意境。  相似文献   

10.
祝枝山(1460-1527)字希哲,魏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和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  相似文献   

11.
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12.
13.
米芾小时候学写字学了三年,仍写不好。他听说一位赴京赶考的秀才写得一手好字,便跑去请教。可秀才说:"拜师可以,但得买我五两银子一张的纸。"米芾先是犹豫不决,但他求学心切,便借了钱,买了一张纸,回家练字。  相似文献   

14.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又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本山西太原人,迁居襄阳,后又居住在江苏镇江等地,是声名显赫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作品传世较多,但画迹已荡然无存。他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行书,亦工篆、隶、楷、草等书体。其传世书法墨  相似文献   

15.
正姿:先露锋入纸,后快速移笔向上,再重顿笔向下部出锋完成点画,重笔藏锋后渐轻行笔挑出;接着写短撇,露锋转而以藏锋下笔,然后轻行笔弯弧度撇出,与提叠加收笔。在短撇的中部轻下笔,写短横,再转折后重下笔轻收笔,写另一个短撇。最后,写出短横反捺,完成字的上部结构。后重行笔写短撇折,收笔处稍回笔,或作空中回锋。  相似文献   

16.
17.
《上海教育》2008,(3):51-51
这一系列的唐宋名家词赏析,原是作者近年来在各地讲课时的一些录音,后来由听讲者根据录音带整理出来的文稿。因为讲课的场所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所以每篇文稿的长短详略也有所不同,不过大体上是可以成为一个系列的。温庭筠至欧阳修几家,是1982年作者在成都四川大学的讲课录音;柳永一篇是198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的讲课录音:苏轼、秦观、周邦彦三家,  相似文献   

18.
19.
正起:露锋尖笔写横,逐渐加重至收笔处向左上挑起。然后,藏锋作竖,收笔处轻提向左挪动再藏锋作横,渐提笔至横末端,提笔连带作横撇。折回锋,先重后轻横向行笔,至后段加重右斜上行笔,后收笔微挑起回锋。这个平捺的写法不同于一  相似文献   

20.
正出:露锋重下笔,然后轻提起写长竖,稍作左右摆动,避免单调,增加了灵活度。在竖的中部靠左处露锋重下笔写点,后出锋右行,转折后向左下方粗笔撇出,再转折先下后上弯曲横向行笔,收笔处回锋挑出,落笔为点。这个字写出了不同寻常的姿态,中竖远高于下部笔画,形成了较大的空白,两个"山"的四个短竖不是省略就是变为了点。最后一短横的波折,是米芾的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