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东 《教书育人》2006,(3):23-23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将发生很大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阅读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试图结合自身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新课程对教师阅读内容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商丘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研讨会“于2008年9月24日召开。会议研讨主要围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展开,交流论文20多篇,主要涵盖新课改与高师院校改革、教师教育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评价、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培训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也要求建立新的师资培养模式,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论述了教师必须具有新的学生观、知识观、课程观;探讨了建立新的师资培养模式以及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等问题。目的在于加强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全程规划设计,为中小学培养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4.
从中美教育比较看新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市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已经一年了。在此期间,实验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在新课程、新实践中大胆尝试,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同时高中英语教师在理解和实践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笔者试图从中美两国学校教育的比较中对新课程、新实践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对教师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内容、目标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要求中小学教师改交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关注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新课程的教育观念、结构及评价方式对政治教师都是一种挑战.作者从教师教育观念和模式、教师角色定位与转变、具体组织教学实施等三个大的方面来探讨政治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大省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众多的媒体和教育科研工作者都将目光投向了新课程如何实施、新课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等问题的探讨上,而很少研究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在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教师情绪的变化等问题。当新课程改革如潮水一般不可逆转地涌来时,教师先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措施、教学方法等势必受到冲击,情绪上难免会产生一些波动。某网站BBS上载:某重点中学在一年内有8名教师弃教从商或是到其他部门任职;经常有电视或报纸报道某学校有教师跳楼自尽,某学校教师伤害学生……当许多…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的推进有赖于一批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来实施,而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则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确立教学方法新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及师生关系观,更新和整合教学评价观点。  相似文献   

9.
何光辉 《现代教学》2013,(12):25-25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理念落实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教师在落实新课程理念过程中遇到诸多的障碍,如专业知识准备不足、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伦理储备不足等问题,这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教师克服这些障碍,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怎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研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课程教学的实际,分析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缺失的几种表现,并从教育和教学的本义、教育和教师的责任、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教师权威和学生主体的关系、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了教师主导作用缺失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实践上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国家第八轮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全面铺开以来,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反应等已获得很大的改观,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倡导"平等对话"中,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它等同于"问答";在倡导"赏识教育"中,存在着"模式化"的鼓励与评价、坚决不用批评等教育方式;在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也仅是流于形式、不讲求实效,"浮夸之风"颇为严重;在实现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结构中,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坚持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为主,存在着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也渐渐走进了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旧的教育观念。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控制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参与、合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张扬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已经成了教师们的共识,也向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以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全身心地真情投入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可是,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或以新课程理念为幌子,在教学中出现了种种不作为现象。  相似文献   

13.
昝旭娜 《成才之路》2009,(28):20-2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教师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新课程中出现了新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赏识学生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尊重、赏识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是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对学生应有的最起码的态度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平时就要渗透于语言、行为和态度中。《教师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作者是一名老师,他也曾经是一个差生,而且差到经常逃课。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要顺利地实施,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是关键性的前提。新课程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和学生重新进行反思和理解,并树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教育探索》2005,(1):26-27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教学角色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对主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教师教育工作在办学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新挑战: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师教育新理念,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推进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设置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突出教师专业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观念转变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然而,中国特定的教育传统、西方经典教育理论、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及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制定方案的力度不够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教师观念转变的障碍因素。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注重加大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的力度,教师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转变其原有观念,逐步树立新型教师观、新型学生观。  相似文献   

17.
由于小学教育在人的全部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极为重要。新课程改革中,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德育观等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各式挑战与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形成迷茫或感觉疑惑,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教育效果与教学成效,从而影响到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最终对学生成长和教师本身发展也有害。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侧重小学教师的教育信念问题。因为唯有完备的教师教育信念体系,才可帮助教师以稳健的信念与优良的状态接受挑战并持续改善自身的教师专业素养,进而充分施展出新课程改革的优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8.
怀宁 《江西教育》2007,(4):19-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进行好几年了,众多的媒体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新课程如何实施、新课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适应学生等问题的探讨上,而很少涉及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教师情绪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兆军 《地理教育》2015,(Z1):14-15
随着我国教育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高中教学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过于强调教师讲解,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偏重死记硬背,缺乏师生互动,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等。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转变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师形成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评价观。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素养的提升须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掌控者、教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20.
刘新文 《师道》2007,(6):27-27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的,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身心健康规律,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差异,认识学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