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在影响教师心建健康的众多因素中,职业倦怠则是一个核心因素。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学佛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的职业倦怠则是一种由于压力长期积累而造成的严重的紧张状态,是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付出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是承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中学教师则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的对象日趋复杂,职业倦怠已成为威胁中学教师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倦怠是一种源于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衰竭、态度消极、行为消沉的不良心理适应状态,它是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职业倦怠长期得不到缓解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研究职业倦怠与心理症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教师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培养合格的人才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探讨农村小学校长的工作压力、乡土情怀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江西省的405名农村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工作压力各维度与农村小学校长职业倦怠正相关,乡土情怀与职业倦怠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压力中的主管领导、人际关系、家校冲突等方面对职业倦怠有显著预测作用。乡土情怀负向预测职业倦怠,同时还调节部分压力源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结论:工作压力是农村校长职业倦怠的风险因子,乡土情怀则是保护因子,同时乡土情怀可以减弱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负向影响。这些结果为农村教育领导的选拔及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翔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3):107-111
付出回报不平衡模型来源于社会医学的研究,强调工作中付出和回报的结构,直到最近几年,该模型被用于职业倦怠的研究。职业倦怠是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的结果,许多研究者都从"压力—职业倦怠"关系研究职业倦怠和健康的关系。工作中付出回报不平衡产生个体的不公平感导致个体压力,压力导致职业倦怠,这种倦怠的状态又导致个体各种健康问题。因此,付出回报不平衡、职业倦怠和健康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72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了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回归预测情况。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压力与其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呈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学校组织氛围、角色控制等维度对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学校组织氛围因素对职业倦怠中的非人性化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工作压力中的角色控制、待遇和社会地位对个人成就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必须关注教师,帮助他们消除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北京大学等十所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职业压力的影响显著,且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主要受到职业压力中的教学工作直接压力、自我提升压力、职业环境负面评价的压力、信息快速更替的压力影响,而人际关系与机会竞争的压力以及管理机制的压力对职业倦怠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调查结果显示: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较国内常模人群差;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职业压力是产生职业倦怠的有直接原因,倦怠会严重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可以从教师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着手,改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环境,创造和谐、相互关爱的工作氛围,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文章采用问卷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应对倾向和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担任班主任的中小学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非人性化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应对倾向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应对倾向在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赣州市18个学校1096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及41位教师的访谈发现:赣州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以社会、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压力为主;近四成左右的教师有明显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疲惫和少成就感;人口学变量和职业状态变量对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水平有影响;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在最高获奖级别上的差异折射出教师发展阶段中的"高原期";对职业的认同度及其职业能力共同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旨在探讨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分别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症”及其归因与矫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金洪 《辽宁教育》2004,(10):27-28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心身耗竭状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  相似文献   

12.
面临当前新的教育形势,通过问卷调查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提出利于辅导员身心发展的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边疆某省区8所高校的117名专职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两个变量中的因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影响辅导员职业倦怠水平,职业倦怠出现的更早一些,工作压力出现的高峰比起职业倦怠要晚,高校管理部门应关注并予以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职业倦怠、工作压力的现状,采用总体工作幸福感量表、Maslach倦怠量表和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对271名在职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目前高校教师总体工作幸福感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高校教师的工作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呈负相关性,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性,而且正负相关性都较强。通过进一步归因分析之后,进而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考察特岗教师职业倦怠、工作压力以及人格特征现状,探究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相关关系及其影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人格特质量表》,对云南省、河南省与贵州省的8个地区345名特岗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岗教师情感衰竭现象最为严重,特岗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于聘任压力,特岗教师大部分人格特征属于外倾性、尽责性和开放性;特岗教师工作压力和人格特质对其职业倦怠状况存在不同程度显著相关,并且工作压力与人格特征不同因子对其职业倦怠维度有着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教师调查问卷》对高校266名在职教师进行幸福感、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幸福感的现状高于全国常模;教师工作压力存在性别、文理科、职称及年龄差异,低学历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明显;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与职业倦怠、职业压力之间均呈负相关,而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运用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362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差异极其显著(p<0.01);2.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3.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结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较高;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22,(1):90-95
随着防疫工作的常态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社区工作者的压力、疲劳、自尊和职业倦怠进行测量,并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四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压力可以直接预测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疲劳在社区工作者的压力影响职业倦怠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自尊在社区工作者的压力与疲劳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其自尊水平越高压力对疲劳的影响越低。要加强社区工作者的压力管理、缓解疲劳、提升自尊,缓解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为常态化防疫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是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诸多职业压力中的一种。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表现出的身心疲惫状态,是对所做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不得已而为之,感到厌烦,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职业倦怠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需要长期与人密切接触、打交道的行业,如教师、医生、警察及其他助人职业等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近9000名教师进行调查,公布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82.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中3个倦怠工作。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无助感,对自己的工作业绩无法自主控制,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目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教师长期职业倦怠,对教师自己的心身健康,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成静 《早期教育》2006,(1):25-26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有很高的正相关,因此,降低工作压力是预防和干预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