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永生 《现代语文》2008,(12):60-61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和核心元素,戏剧就是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题,曹禺大师的《雷雨》在这方面堪称经典,四幕话剧在方寸舞台上,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现以教材中节选的第二幕为例,让我们体会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是如何层层刻画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  相似文献   

2.
以霍桑的《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从两个层次探讨了作品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代表自然人利益的人与代表社会人利益的人之间的冲突;三个主要人物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不论是选材还是人物都可称是其作品中的另类,但是对女性、人性、历史的深刻挖掘又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小说中,宏大战争的背景与一群小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之间展现出人性的矛盾与冲突,极富张力。而其中正视民族的苦难历史、直面创伤记忆以及在叙事中寻求创伤"救赎"更是赋予了这部小说发人深思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类解说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其中心是演员的表演.因之,又被人称为“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在戏剧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由于性格不同和所追求的目的不同而展开的矛盾斗争叫戏剧冲突.戏剧作品总是由一个冲突的提出、发展和解决而得到完成的.戏剧冲突的成功与否是戏剧成败的关键,所谓戏剧性正是由于戏剧冲突解决得独特、新颖、有丰富内涵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我们要鉴赏的戏剧作品具有双重性,既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又可以让读者阅读的剧本。对这一具有双重身份的戏剧作品,我们该如何来鉴赏呢?一、鉴赏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常言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就是说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在鉴赏戏剧时,把握好矛盾冲突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剧本中的矛盾冲突是多样的,有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的矛盾,甚至是人与环境的矛盾。所以,我们鉴赏戏剧中的矛盾冲突,首先要抓…  相似文献   

6.
生的悲哀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悲剧小说 ,这部作品采用抽象化的人物塑造和摹拟化的叙事技巧 ,在展示裘德一生理想破灭、灵肉分裂的悲剧的同时 ,也演绎出人性与社会、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冲突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本文着重对作品特殊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所产生的独特美学效果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7.
《还乡》这部小说通过对埃格敦荒原长篇写景、人物的外貌与性格的描写以及通过"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来展现小说的故事情节,确立了作品的多元对立矛盾冲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景、叙事技巧和小说雄浑、丰厚、沉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还乡》这部小说通过对埃格敦荒原长篇写景、人物的外貌与性格的描写以及通过"环境"刻画人物"性格",来展现小说的故事情节,确立了作品的多元对立矛盾冲突,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景、叙事技巧和小说雄浑、丰厚、沉郁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倾其毕生心血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究其人物塑造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善于把人物置身于事件的舞台中心,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羽本纪》一文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这么说,读司马迁的传记作品,就像在看一场富有矛盾冲突的戏剧。  相似文献   

10.
<正>"情节"方面的内容几乎是高考小说阅读中必考的一个板块。众所周知,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有机地统一则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在小说中,情节,"它主要是指作品中所展示的人物经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一系列能显示人物自身、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某种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因而,广义上的情节就是事件,是作者根据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吴霜 《文教资料》2011,(14):21-22
用"原型冲突"理论来分析韩松的作品可以发现众多契合点。首先,作品中的人性之恶表现出了"阴影"的理论。其次,作品中人物在公共场所展现的掩饰自我的行为体现出"人格面具"的观点,最后,作品往往揭露种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冲突,同时也是阴影与人格面具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切入”即“截开进入”之意。小说教学的切入 ,即从小说的某一点截开而进入教学 ,它是深入理解小说的起点。准确地把握小说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能提高小说教学的效率。小说教学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一 )从小说反映的矛盾冲突入手 ,抓矛盾冲突的焦点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总是通过一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且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揭示主题。小说教学可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通过哪些事件 ,反映了生活中怎样的矛盾冲突 ,体现了怎样的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着力于把握矛盾…  相似文献   

13.
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言语行为系统。叙事行为包括真实世界的与虚拟世界的,即作者对读者实施的言语行为与作品中人物之间实施的言语行为。对应于言语行为三分法,叙事也可分为三个相对应的行为:(1)它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读者、作品内人物的听者表达了一系列叙事命题,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内行为;(2)它表达出了叙事人(包括作品内人物的言者)的深层交际意图,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外行为;(3)它是作者和读者、作品内人物之间的双重性的双方互动过程,能够引起读者、作品内人物的听者的情感共鸣,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后行为。叙事形式可分为对白、独白和旁白三种,每种形式的言语行为分析图式各不相同。作为一个系统,叙事是由一个个微观言语行为组成的行为序列,在序列中起统领性作用的微观言语行为决定了整个宏观言语行为的核心意图。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叙事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作品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对语言教学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将既有的、将有的和潜在的矛盾冲突或作淡化处理或安置在幕后,既无中心人物也无中心事件,使起承转合和戏剧冲突这样的戏剧性特色缺失;还有在戏剧的叙述、对话、景象插叙中对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调”的运用,以及突出人物个性的“语势”的运用,都使契诃夫的戏剧呈现了一种叙事作品的特色,在向传统戏剧程式挑战的同时,也为现代戏剧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灶神之妻》的三维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既继承了<喜福会>中对异质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族裔属性等主题的探讨,又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话语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作品中,谭恩美搭建起三维叙事空间结构,将华裔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之间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放在小说的开端;将一位饱经夫权压迫、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的华裔母亲放在小说叙事的"前景"地位,赋予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视角,讲述人生的经历;同时又将中日战争置于小说叙事的"背景"之中.第一个维度揭示出美国社会中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作品的深度;第二个维度凸显华裔女性的形象和声音,体现出作品的力度;第三个维度以历史事件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度,并在西方读者中获得一种"移情"的效果.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谭恩美作品加以分析,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著名的戏剧作品<雷雨>中人物的冲突激烈、典型,人物的冲突有着当时深刻的多元化社会文化根源,也反映了作者曹禺的思想观念,本文通过作品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来分析剧中典型人物的四种性格类型的形成及发展,透视当时的社会文化变幻及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训练目标戏剧是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成分所构成的舞台艺术。戏剧剧本即戏剧文学,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是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1.根据具体的语境把握戏剧冲突和人问性格。没有冲突(矛盾斗争),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生活矛盾的集中反映,是人物性格内在冲突的情意激化。戏剧冲突的构成:()对立性格的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的面对面的冲突;(2)人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3)人物本身内心的矛盾冲突;(4)喜剧性的冲突和悲剧性的冲突等。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一系列的能够看得见的外部形体动作;(2)通过…  相似文献   

18.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19.
老舍结合其个人文学创作实践体验,对文学形式问题一直较为重视,他甚至把作家的写作风格(老舍称之为文调)上升到文学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来认识。老舍从“人与事相互为用”的诗学观念出发。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在人与事的相互规定之中,往往表现出多构性的性格,角色的多构性和人物性格的多构性使老舍小说在叙事上具备丰富的故事生成的功能。其叙事作品顺着人物关系而曲折,沿着人物心理活动而展开,随着人物的性格发展与情感变化而推进,表现出“根状”的叙事框架结构。在小说叙事中,流露出集中表现矛盾冲突为主要叙事内容、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以人物对话推进叙事动作的部分特征,这种处理方法使老舍的小说在表现手法上产生明显的戏剧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边城》人情世界善美的营造与人物悲剧命运的结局之间的冲突,透露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巨大矛盾与痛苦,探其根源是时代背景与文化理想的冲突、湘西现实与童年记忆的矛盾造成了《边城》文本叙事的断裂与破绽。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作者作为五四知识分子群体的一员,理性的力量难免和感性的愿望发生难分难解的纠葛,进而影响作者最终的判断。最为重要的是这同时也成就了《边城》的丰富与复杂、深刻与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