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孝文帝实施定姓族,首先,它既是北魏汉化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也是北魏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次,姓族制度的实施在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加强北魏政权的统治以及提高鲜卑人的文化水平等方面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三,姓族制度的实施与北魏政权的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应作具体分析,不能说姓族制对北魏政权的灭亡起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图片资料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培养学生历史信息提取能力的重要资源,它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命制原创题的重要资源。本文以岳麓版选修《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与挖掘教材图片资源。一、利用历史地图抓住鲜卑族历史的变化过程本课可以通过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历史事件,介绍了鲜卑族的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3.
<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的改制,建国以来的评价,有高有低,但基本上还是予以肯定的。本文重点探析改制是如何促进以鲜卑为主的北方各民族的汉化、封建化,以致民族大融合,并分析孝文帝及其改制所促成的民族融合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封建帝王中,能锐意进取,励精图治,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步者寥若晨星,北魏孝文帝元宏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孝文帝及其改革活动加速了拓跋鲜卑族封建化的历史进程,为鲜卑族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对孝文帝及其太和改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无论其学术价值,还是其现实借鉴意义都是很大的。1987年7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肖黎同志新著《魏孝文帝评  相似文献   

5.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当代学者多从保存华夏文化的角度出发,大力颂扬孝文帝的功劳。文章拟从鲜卑人视角出发,尝试对孝文帝追求完全汉化而导致鲜卑文明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历史事实作一简要分析,并得出文化并无优劣之别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北魏宗室元桢、元英、元熙三代的文化渐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对鲜卑贵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这次变革中.凡是配合改革的宗室贵族,基本都改变态度,接受汉文化,这加速了与中原本土汉人的融合。作为此期北魏宗室的重要一支,元桢、元英、元熙祖孙三代在变革中的不同心态及表现,反映了北魏宗室贵族文化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魏孝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少数民族帝王 ,本文就孝文帝为加速鲜卑族的发展、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汉化政策 ,作一简单论述 ,即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方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 ,北魏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鲜卑族从而摆脱了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8.
<正>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之后,全面推行汉文化,以改革鲜卑旧制陈俗,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语言文字,均一律汉化,甚至迁都后的鲜卑贵族连姓氏也改为"元",由此这些鲜卑贵族与汉族开始融合一体。那么,表现在书法上,北魏迁都后的书风也开始有所变化,这在龙门石窟和墓志书法中都有所体现,其中墓志  相似文献   

9.
北魏孝文帝迁洛之后,强力推行改用汉姓、与汉人通婚等汉化政治策略,使鲜卑族群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合到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洛阳出土的丘穆陵氏后裔墓志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印证着北方少数民族在与中原剥离、居住蛮荒千余载后向华夏大家庭的族群回归,是民族融合、团结、进步的历史表征。  相似文献   

10.
赐复胡姓与六镇起义都为北朝后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六镇起义实为以北魏孝文帝为代表的过度汉化政策及其所引起的鲜卑族民众和部分贵族地位下降的反抗,赐复胡姓则是这一反抗的延续与及社会上胡化回潮的反应.而赐复胡姓的措施有利于鲜卑民族提升已经下降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促进当时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元五世纪后半期统治中国北半部近三十年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著名的少数民族封建君王,但关于他的纳谏与用人思想还未见史学界有人专门论及。魏孝文帝即位后,特别是他亲政后,为了摆脱鲜卑拓跋族贵族狭隘的保守势力的束缚,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改革北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方面的落后状况,一改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和任人唯门第的选人任官制度与政风,虚心纳谏,澄清吏治,推行了一条任人唯贤的政策,大大地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魏孝文帝拓跋宏堪称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宽容厨子     
秦洪 《高中生》2013,(16):50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推广教育,对中国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起了重要的作用。孝文帝执政时期,边关定州经常发生骚乱,急需一位得力干将去镇守。孝文帝思量再三,认为赵黑是最佳人选。于是,他找来赵黑一起用餐,说了自己的想法。赵黑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因为平定骚乱,绝非易事。于是,他推辞说":我的才能有限,出身又不好,恐怕难以胜任!"  相似文献   

13.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主要体现在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通汉婚、讲汉俗等多个方面,透视洛阳城,从北魏里坊区的命名、官学教育、城内建筑等三方面论述孝文帝汉化之功,这些也是北魏王朝改变拓跋鲜卑尚武传统,提倡以文治国,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方针的重要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一是魏孝文帝具有“经纬天地”的雄图大略,为实现统一大业;二是为改革鲜卑旧俗,深化改革,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王朝的姿态雄据中原,达到长治久安。魏孝文帝的迁都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壮举,充分表现了魏孝文帝拓跋宏不傀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位开明而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5.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但是这一政策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破败。其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5岁即位,33岁在南征萧齐途中病故,在位29年。这位年轻的皇帝在其亲政后,继他祖母文明太后的革新,进一步对北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进行了比较深入彻底的改革,对当时北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对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以及促进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不仅如此,魏孝文帝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与才华。  相似文献   

17.
北魏孝文帝定代人姓族之举,在北魏发展史上是一件极重大的事。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前后,都有改定代人姓族的事实。而在这一过程中,改鲜卑勋臣八姓中纥奚之奚为嵇的事例,看似个案,却具有普遍的意义。表明孝文帝在推行汉化改革过程中,不止一次改定代人姓族的史实;表明孝文帝对汉四姓认识的逐步清晰和门阀观念的增强;表明在这个过程中皇权力量的人为干预,即君主的力量可以按历史发展的变化,重新编排他们的次序、改变他们的姓氏。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六镇鲜卑在民族性上是一个鲜卑化的集团,从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之后,鲜卑人和汉人并非根据民族来划分,而是根据汉化还是鲜卑化来划分,甚至有人认为“孝文帝汉化政策没有及于边镇,故这里的鲜卑人还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上没有汉化”,由于六镇鲜卑对北朝后期及隋唐历史影响很大,正确认识六镇鲜卑的民族性及六镇民族融合程度就显得十分必要。1. 六镇是北魏为了捍卫边疆、拱卫平城而设立的几个重要军镇。从经济上讲,六镇是以农  相似文献   

19.
陈淑霞 《考试周刊》2010,(44):37-38
从公元公元484年北魏实行俸禄制到公元499年魏孝文帝去世.是北魏进行改革的15年,史称这一时期的改革为“魏孝文帝改革”。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北魏以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彝是北魏名臣,作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为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政策做出了一定贡献。其因经常出使巡检地方,办事雷厉风行,而声名远播。他在担任秦州刺史期间,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