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叙述”就是反映“组织”的目的、志趣、价值观,维护“组织”利益的话语表达形式。在蒙古地区流传的成吉思汗传说,绝大多数都是从正面对成吉思汗歌功颂德的。根据成吉思汗的传说具有的鲜明思想倾向性、编撰者和传播者的特殊身份、独特的传播途径等,可以认为成吉思汗传说是典型的“组织叙述”。  相似文献   

2.
刍议赣南客家葬俗黄诗结葬礼,是赣南客家人生活中诞生礼、成年礼、婚礼的四大仪礼之一。葬礼,俗称“办丧事”,先民称之“凶事”、“凶礼”。它是客家人最后一项“仪礼”。是亲属、邻里、友好进行哀悼、纪念、评价死者的仪式。同时,又是殓殡祭奠死者的礼节。文献说“以...  相似文献   

3.
成吉思汗八白室系列丛书——新校勘《成吉思汗金书》、《成吉思汗八白室》、《成吉思汗八白室与鄂尔多斯人》陆续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成吉思汗‘金书’》(蒙古文 ) ,570页 ,80万字。全书共由五个部分组成 ,即序言、上卷、下卷、蓝本卷、附卷。序言简要地叙述了成吉思汗八白室的组建及制定祭奠和《金书》问世的经过 ,并且着重阐述了对《金书》进行重新校勘的目的、方法和原则等。上卷为新校勘《金书》。下卷选入了在鄂尔多斯地区安放祭祀的与成吉思汗有关历史人物的苏勒德(旗 )和白室祭奠文篇等。蓝本卷以整文收入新校勘《金书》…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陵祭典,承载蒙古民族最高的祭奠规格,内容丰富、形式纷繁、内涵深刻。查干苏鲁克祭典仪式则是成吉思汗祭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查干苏鲁克仪式结构,探讨其神圣与世俗间共融仪式内涵。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一代伟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1227年病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几百年来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却从未停止,在草原上一年一年地进行着神圣的仪式,但活动的形式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从成吉思汗祭祀仪式变迁的视角,找出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探索“成吉思汗文化现象”对蒙古祭祀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成吉思汗祭奠》祈祷词时大自然的恳求,表现了对天地山川的探索和依赖感,对牺牲、灵力神物的讴歌,既表现了蒙古族的古风民俗,也是自古以来对灵力信仰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朱子编纂《仪礼经传通解》的原因,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儒家的礼乐文化,亦是对王安石新政的文化政策所作之回应,并受到吕祖谦、潘恭叔等人礼学观点的影响。朱子编纂《仪礼经传通解》时,对《仪礼》经、注、疏作了校勘和训释。这些校勘和训释成果,对于朱子礼学成就之评价,以及《仪礼》经、注、疏之辨析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之体例和编纂原则,对黄榦、杨复、吴澄、江永、姜兆锡等人的礼书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藏族头饰文化丰富多姿,是藏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头饰文化的表象,我们可以窥见原始宗教信仰对其审美情趣的影响。文章试从头饰颜色、材质、头饰与传说及史实、头饰与仪礼4个方面来探寻其中蕴含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仪礼经传通解》是朱熹以《仪礼》为经,融会诸子史书而撰的礼学巨制,是朱熹礼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朱熹以尊卑吉凶、次第伦叙为总体思路,并照诸礼在生活实践中的发生顺序,对《仪礼》篇目次第重撰增定。在释礼中,朱熹重视礼的实践性,其以“文质”之别释礼之“经变”,主张释礼需注重“大本大原”,并提出释礼需在遵古的基础上进行合乎“人情”的变通,实现对礼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朱熹对《仪礼经传通解》的诠释既是对其所处时代礼学思想的回应,也是对其“礼下庶人”诉求的推进,亦是其实现经世济民理想之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吴之英于《仪礼》的诠释多涉及名物、礼制,并重视阐发礼意,这与郑玄注《仪礼》精简的特点相一致。吴之英《仪礼爽固》也较为精炼,容易把握,同时他对郑玄达诂高见也多有吸纳。吴之英继承了宋以来经学家们治《仪礼》不株守成说的路子,他对《仪礼》篇目的解题或对经文的诠释可补郑《注》之疏漏。吴之英所绘制的《礼事图》和《礼器图》,将《仪礼》申复杂难明的名物礼制变得形象和直观。  相似文献   

11.
郊祀礼作为帝王家专用之礼,在历代史书典籍中有较为翔实的记载,以史料的的文字记载为依托,通过考察郊祀天地之仪礼,可以发现,汉代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周礼和后世礼制的关节点,它在礼乐制度演化中起了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世之仪多是直接源于汉代之仪礼。  相似文献   

12.
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英雄,是一位影响世界历史的伟大人物,然而众多的文艺作品包括电影艺术所塑造的成吉思汗形象多数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笔者分析了电影《成吉思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苍狼:征服到地与海的尽头》、《蒙古王》中成吉思汗形象的塑造,应本着"尊重历史,挖掘内涵"的原则,在银幕上全面真实地表现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与之相对应的草原文化和游牧民族的精神内涵也必将在银幕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成吉思汗葬地问题,仅仅依靠对史料的分析及语音学勘同等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法学的视角,运用民族习惯法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方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基于古代蒙古习惯法的祖茔地葬俗、秘葬葬俗、薄葬葬俗及遥祭习俗,“成吉思汗葬地祖茔地说”符合有关古代蒙古葬俗的习惯法,也即成吉思汗葬地必然位于古代蒙古读音为起辇谷即古连勒古的某个地区。该区域位于漠北不儿罕山之阳的某个辽阔高地,是成吉思汗家族祖茔地之所在,在当时曾被称作“大禁地”。当然,基于古代蒙古秘葬和薄葬的葬俗,找到成吉思汗的精确葬地如同钻火得冰。但基于遥祭的习惯法,这并不影响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对其进行缅怀和祭祀。  相似文献   

14.
论萨满教的巫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以加入仪礼、治病仪礼、祭祀仪礼、祈愿仪礼和其它仪礼等五个部分来论述萨满教巫仪的内容和机能。这些仪礼都是整个萨满教巫仪体系中的有机部分,五者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萨满通过加入仪礼来被社会所承认,而通过治病仪礼和祈愿仪礼等来发挥他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杨天宇《仪礼译注》和彭林《仪礼全译》为参考,运用归纳文献用例、内部求证等方法,对郑玄《仪礼注》与王引之《经义述闻》存在分歧的地方,择取“孝友时格”(《士冠礼》)、“某得以为外昏姻之数”(《士昏礼》)、“布席于奥”(《士昏礼》)三则,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6.
人从生命的诞生至生命的终止是要经历一系列的通过仪礼,作为人生最后的通过仪礼--丧葬仪礼--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对生者所具有的人间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波及影响民族性格的形成.通过对大凉山彝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其中丧葬仪礼中所涉及的三魂、三大丧葬仪礼、<指路经>中<送灵经>、<招魂经>和祖界兹兹普乌的考察,从中分析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所表现的豁达的生死观.这种站在生的反面立场死,来强调生的意义、对生者进行历史教育和生存教育的独特方式,反映了大凉山彝族丧葬仪礼对生者的人间形成,从而肯定生与死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仪礼》又名《礼》、《士礼》、《礼经》、《礼古经》,或云《礼记》、《古文礼》,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对中国礼仪制度影响极大。在汉代,《仪礼》备受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今文经《仪礼》十七篇,与《礼古经》五十六篇相比,受到重视;从高堂生以下,传授源流较为清晰;研究《仪礼》的著作,以郑玄的《仪礼注》最为有名,至今是人们研究《仪礼》和中国古代礼制的主要参考书之一。通过对汉代《仪礼》研究状况的总结,可以反映汉代的学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仪礼·士昏礼》妇馈舅姑仪节中的若干问题,前人争论不休。或不明舅姑共席,比如黄以周《礼书通故》;或不明舅姑异俎,比如盛世佐《仪礼集编》;或不明“易酱”当更换舅之馔肴,比如敖继公《仪礼集说》;或不明“始饭之错”深意,比如俞樾《群经平议》。今以《仪礼·士昏礼》经注疏为依据,疏通考核历代学者观点,详加折衷,可得礼意。  相似文献   

19.
<正>从自然法则来讲,人与一切生物一样,都要经历由生到死的全过程。但是,人类社会一经产生,人就具有了与其它动物完全不同的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有多方面的表现,在民俗传承中分阶段地标志出来。人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活仪礼,这在民俗学上叫做人生仪礼或通过仪礼。人生仪礼一般以年龄进程计算,但重大仪礼只在人  相似文献   

20.
《周礼》、《国语》记载卓夫为周代天子属官,至于诸侯和椰大夫是否设宰夫为属吏,文献罕有记载,只有《仪礼》留下一些资料。据《仪礼》可知,诸侯、卿大夫亦有宰夫,其职责主要是在燕礼上代君为主人,掌百官府之征令,掌宾客之饮食荐麦与献膳,主收藏,为主人赞礼,掌邦之吊事,尸祭受主人之啬,以及掌祭祀之荐羞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