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建设的提出是基于主体观念和主体视角的质量着力点的本体论转向或回归,也是历史必然中兼顾经济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特性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建设的内涵既有历史获得性,又有现实选择性。其要素可以从基本能力建设(内服务)和应用转化(外服务)两个方面去厘定。建设思路有三:内在修炼、路径拓展和内外兼修;建设方法包括应用转型、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等,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创生。  相似文献   

2.
从高等教育供给的视角,对中部六省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与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各省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高等教育供给的努力方向,并建议执行合理的省级和中央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以及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优化高等教育的规模、优质资源以及结构的供给,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呈现出从一元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视角出发,对多元评估主体趋势及各主体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理清高等教育评估的思路,促进科学、公正、专业、有效的评估工作的实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以生产-消费为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中的教育消费者选择制度进行了研究,发现,教育消费者对高等教育消费存在着选择空间,但是教育消费者的选择是失灵的,这种失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教育消费者选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文博士作为日本独特的学位制度,从1887年产生至20世纪90年代,一直占据着日本学位制度的主流地位,90年代开始,论文博士制度呈现式微态势。研究借助制度变迁主体转换假说视角,探寻论文博士制度的制定、博弈和式微等三个阶段中不同变迁主体担任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论文博士制度的变迁是多元变迁主体参与的结果,同一变迁主体在论文博士制度变迁过程中发生角色转换,日本文部省主导了论文博士制度变迁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7.
从计划经济下的政治教育学到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教育学。再到当前关注民众教育诉求的民生教育学,政府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真正推动者,在教育服务供给中的主导角色可见一斑。在现阶段,政府仍要发挥主导作用,在简政放权的同时,于教育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形成有限政府治理、规范化市场运作以及教育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基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是当前教育服务领域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理论解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来解释高等教育制度变迁。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分析,在阐述高等教育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内生性资源的同时,论证了通过有效制度变迁的安排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事实,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的概念。笔者选择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来阐述和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着重阐释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分析了这一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并提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府创业服务制度的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影响制度供给的要素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创业服务制度供给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创业产权缺乏有效的保护、创业交易成本高、创业激励不足。政府创业服务制度供给的主要目标是架构新型产权关系,培育新制度增长点并完善创业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创业服务制度供给的路径包括建立健全保护创业的法律法规、扶持创业的资本市场以及大力发展服务创业的社会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制度变迁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及产权理论的视角,以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内生资源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经济与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变迁,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也必然要经历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与导向,将建国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对不同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特征与效果,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人本身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进而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学科与领域”之争,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复杂性的表现.从研究主体视角对“学科与领域”之争进一步地探讨和解释,得出高等教育研究多学科是学科范式,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领域范式.最后,基于高等教育研究复杂性指出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困境,并就出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学费制度变迁中出现的"乱收费",以及政府强制统一划线等问题,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有关.在当前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不清,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下,要想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学费制度改革,必须从改变学费制度面临的体制环境人手.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历史,可以大概分为1949-1977年的奠基时期、1978-1998年的调整和改革时期、1999年以后规模扩张与快速发展时期。每个阶段均有重要的制度指引着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路径,这些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层次、布局、科类、类型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变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得到以下启示: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重视指导社会评估组织的发展;注重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市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评价组织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办高教的发展过程是民办高教制度变迁的过程,但截止目前,我国民办高教的制度环境尚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制度供给问题。因此,解决由于制度供给而造成的制度环境与民办高教发展的实践脱节的问题成为推进我国民办高教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赖昀  张学敏 《教育学报》2020,(2):97-108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靠教师,教师编制是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的保障。我国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历来非常重视,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乡村教师供给不足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乡村教师编制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编制制度经历了由"偏重城镇"向"城乡一体化"、由"兼容并包"向"因岗限人"的变迁。偏重城镇的政策导向导致制度设计缺陷,因岗限人致使制度分配失当,改革过程中引发部分制度结构混乱,核编机制落后导致制度绩效低下。通过破除制度设计路径依赖,教师编制独立供给,优化教师编制制度结构,创新核编机制等措施,创新我国乡村教师编制制度,保障乡村教师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实现供给充足。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服务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产出,大学生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基于这种消费者身份,源自对高等教育服务消费自由、正义与效率的追求,大学生应该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管理权、消费条件权、损害求偿权、公平消费权、维护尊严权、消费教育权、维权结社权等消费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进行权利的合法设定,保障客观物质条件,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建立高等教育问责制度,增强消费者自己的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在消费者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与学校协商、向学校申诉、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申请行政复议、调解、仲裁、司法审查、舆论监督等途径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资助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人民助学金制度到以国家助学金为主的多元混合资助制度的变迁轨迹,表明大学生的资助政策正在日趋完善。从变迁的历史轨迹展望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今后仍将遵循一个渐进的变迁路径,助学金制度将在发展环境、资助对象及评定办法方面继续得以完善,并成为以国家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投入为辅的,能更加体现助学本质的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