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产权包括权能和利益两部分,本质上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个人教育产权是以自然人为主体的教育产权,教育产权的人性基础扎根于经济人的自利和理性特点,大学作为一种社会联系机制也是由于人的自利和理性而产生和维系的。机构教育产权和国家教育产权也具有深刻的个体性特征。个人教育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管理瓶颈导致的权能和利益关系不平衡的问题,以及激励不足、激励不当和缺乏制约的问题。要改善个人教育产权现状,需要对个人教育产权相关问题进行深化研究、加大投入、升级大学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大学产权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有效界定对大学教育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本的激励和大学运行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大学产权存在产权不明晰、忽视人力资本产权等问题,需要每一个大学利益相关者对现有大学产权制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教育产权逐渐从政府单一主导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大学治理在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中也逐渐由单一的行政权主导开始转变为遵循大学内在逻辑,实现依法自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结构。明确和平衡大学与政府、行政人员与学术群体、大学与社会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教育交易关系,建立起平衡的教育产权运行体系和大学共同治理结构,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保证大学治理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产权在大学组织治理框架中的核心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学组织治理框架中,应结合人力资本产权的特点,从5个方面去把握人力资本产权与激励机制的关系:(1)人力资本积累的资产专用性需要特殊的考核手段和激励机制;(2)人力资本的价值是通过相对评价获得的;(3)大学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并不是通过物的商品体现的;(4)人力资本的规模效益一般与组织绩效成正比;(5)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科水平是众多教师合作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产权是协调民办高校各方利益关系的边界。清晰而完整的产权制度是民办大学实现多元治理的行动逻辑,也是民办大学治理的微观基础。主体权利与机会平等可以推动民办高校治理格局的转变,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提升民办高校办学的综合效益。我国民办高校的产权治理存在产权主体模糊、产权分割有失公平、产权边界不清晰的困境。化解这一困境需要实现产权治理话语体系从法律层面转向经济层面;建立现代学校产权制度,厘清民办高校产权归属;建立和完善资产监管体系,规范民办高校产权的流转秩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讨论和揭示当前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在大学治理中的角色。为此,我们与7所已列入我国'双一流'建设名单大学的教育基金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尽管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大学一样都是独立的法人,但大学教育基金会实际上依附于其所在大学;大学教育基金会在当前中国大学治理中仅发挥...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治理之所以可能,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本身具有"治理性"。大学文化的"治理性"是大学文化与大学治理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彰显出来的独特治理属性和治理功能。大学文化与大学治理的基本关系主要体现为嵌入、制约和促进三种关系形式。当前,大学文化治理的困境集中表现为大学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大学学术本真精神彰显不够和大学社会责任意识功利化追求。大学文化治理的关键是要凸显大学精神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保障大学文化自觉转化为大学治理行为实践,并建构一种以参与、沟通、包容与信任为核心特征的大学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产权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必要对这一概念、理论本身进行学术反思和清理,杨克瑞教授的<教育产权:研究的误会>是致力于此的一篇力作,然而其立论基础、基本观点以及推理方式还有值得继续思考之处.教育领域内的产权研究确实存在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借用"教育产权"表达"学校产权"的含义:严格地讲,这不能概括为"研究的误会".教育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是不同层面的问题,两者并不矛盾,不能因为"非营利性"否定教育产权研究的价值.我国教育产权研究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性在于教育实践的推动,而不是学者一时的"兴奋"使然.推进教育领域的产权研究,需要明确区分"教育产权"与"学校产权"的概念,教育产权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其中个人教育产权是一步深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学治理,理念先行。大学治理理念与大学的精神品质、学术理性价值、治理模式以及治理绩效密切相关。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是大学本质的核心属性,从而决定了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理性选择。探索实践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理性,一是要提升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活动,二是要增强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效应,三是要塑造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产权的产生、运行与大学组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任何人类活动都是以特定的资源为基础,产权就是人们在使用资源过程中所产生的责、权、利关系,因此凡是涉及资源使用的地方都存在产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活动是在特定资源配置条件下,以实现知识传授、知识创新等为主要目的的人类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资源使用的特点,从而对教育资源主体的产权产生重大影响。章重点研究了教育产权如何产生,如何运行,以及对大学组织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共理性精神主张交流、协商、共识、合作,崇尚公共价值和价值平衡,坚持公共服务。大学治理是大学各相关利益者群体的公共合作治理,公共合作治理需要公共理性精神,公共理性精神是大学治理的多元主体、公共价值等形成的基础,大学治理是公共理性精神的外化、具象化。从公共理性精神的视域看,培育大学各治理主体的公共理性精神、严格各治理主体的职能范围边界、达成大学的公共价值共识是当前推进大学治理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低效率与教育产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15.
大学的使命和基石——论大学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个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使命,人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石。因此应该非常重视大学的个性教育和人性教育,并且二者之间不可偏废,尤其应该夯实人性教育的基石。并强调大学应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的个性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现代社会治理实践和治理概念的重要发源地,但治理理论的建构主要基于政府和企业的经验。在积极治理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学需要治理也具有可治理性。毕竟好的治理是造就好大学的必要条件。大学的治理必须警惕治理话语的滥用和治理实践的表面化。大学需要的是真正的治理而不是作为管理时尚的"伪治理"。为避免因"伪治理"而导致的可治理性危机或治理失灵,通过"元治理者"加强对大学治理的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到2035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教育治理,区别于传统“教育管理”的本质在于脱离了单一主体(政府)的单向性管理运作,转而走向多主体(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生、家长等)合作共治教育的新路,意味着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复合化,治理手段多样化。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必须重视价值引领,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人性教育与大学德育之间在理论目标、内容特征、教育效果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重视人性教育有助于优化大学德育效能、促进大学德育的创新。以人性教育的视角看,创新大学德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道德追求,感受至善之美;关注价值体认,提升生命意义;培养民族情感,展现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的地方大学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是大学最高层面的发展精髓,大学章程是彰显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学治理则是大学精神与大学章程的具体化。三者一以贯之,又互为促进,共同推动大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