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文素质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的兴衰存亡。而长期以来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加剧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本文阐述人文素质的内涵,指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高校视角探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化环节,建构人文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培养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理工科专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情怀的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理工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争取早日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 ,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创新人才。目前 ,素质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理想道德情操的养成 ,许多专家学者都大声疾呼必须改变高等学校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薄弱的情况 ,明确指出 ,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文章试图从人文素质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入手 ,阐明人文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 ,而且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呼唤人文素质教育的回归.当前的大学生存在着“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人文素养“的状况,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必须把人文教育放到教育的首要位置,重新构筑大学生人文素质框架,优化人文环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质作为人才的基本素质,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创新人才。目前,素质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理想道德情操的养成,许多专家学者都大声疾呼必须改变高等学校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薄弱的情况,明确指出,人文素质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文章试图从人文素质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入手,阐明人文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而且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6.
浅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自身未来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和与他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探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 ,要求中医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特别是人文素质。现在中医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加强中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有 :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全方位、多渠道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它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的倾向,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校园氛围,才能使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基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目前也面临严重问题,因此应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已成为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多样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细致,周到、扎实,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会提高,就会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和谐校园的构建,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构建适应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改革我国教育现状的关键所在.文章阐述了艺术审美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在全面教育中如何实施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求学习成绩上的提高,还应让他们的人格、个性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后者的实现,有赖于人文教育的实施。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开展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既是大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教育目标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分析现今大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高人文教育的必要途径:一、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二、践行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举,实现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整合;三、优化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四、构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人文精神的培育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环。传统英语词汇教学偏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使得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词汇的死记硬背上。大学英语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和语言教学是不可分割的。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意识,是培养真正有用人才的基础。事实上,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文精神可供挖掘,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也是如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就是要在词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词汇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学,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孕育地,应该以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兼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责无旁贷的任务。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其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中合唱艺术以其具备的高雅格调和健康向上的文化特征,以其参与性高和普及性广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合唱教育所传播的提倡合作的精神内核,使它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合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对大学生合作精神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审美情趣和品位的提高、心理健康结构的完善、和谐校园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价值,既是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大学生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如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现状也要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导学群作为山西电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创新的一种开放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其思想支撑;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其智力支撑;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作为其资源支撑;交互式网络平台系统作为其技术支撑;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其管理支撑;提倡“尊重人性、热爱教育、团结协作、追求创新”的文化建设作为其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古今中外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理解不尽相同,但都与教育特别是人文教育密切相关.在奉科学为圭臬的当今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传承人类的文明,实现人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无疑需要人文教育来扶正失衡的天平,充当“基石“的角色.人文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主要体现在为科学教育启迪方向,为人格建构奠定基础,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担负引导、示范和提升责任.必须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高度来加强人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略论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曾是早期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石。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的增强,科技教育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内容,人文教育的基石也随之受到动摇。本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在严酷的客观现实面前,发出了重振大学人文教育的呼唤,从而引起大学人文教育的再度复兴。在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实施和强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必须改变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受到冷落和削弱的现状,切实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从教育方面而言,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突出发展继续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提高各类群体的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从人学角度探讨发展教育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