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迎接这种挑战,就需要我们积极进行德育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也正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情绪,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3.
德育内容问题是德育管理的核心问题,中小学德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如何做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如果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是五、六十年代的教育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我们是“老古董”、“老八板”,持抵制的态度。虽然优良传统必须发扬,但也要根据时代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德育内容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未来社会要求、学生心理特点。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内容必须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内容要具体,强调一个“小”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必须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从小事做起,以…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功能、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可以说,这次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根本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那么,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师教育应该如何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呢?一、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1.在教学管理上,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自我…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低效一直困扰着教育。德育的低效是人们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所持有的单向度思维方式造成的。它只承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只承认学校对学生美德的塑造,忽视社会的德育功能。这造成了德育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在解构这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师生“道德主体”的生成性,强调道德范畴与社会变化和道德培养与现实社会情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展开已经两年了,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注重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以前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习惯养成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凸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成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劈波斩浪乘风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无可回避地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调整,转变角色,才能跟上这股时代潮流。而美术新课程改革同样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知识结构等,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则面临着这种新变化的挑战。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美术教师总是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品几个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绘画技能部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因而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仔细研究教材,在实施中学会选择、活用教材。二、分层次、分阶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对课堂结构安排上要有新的认识并应进行突破性的创新,对待学生既要引导又要放手。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恰当地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1.导...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低效是人们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所持有的单向度思维方式造成的。它只承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只承认学校对学生美德的塑造,忽视社会的德育功能。这造成了德育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在解构这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建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强调师生“道德主体”的生成性,强调道德范畴与社会变化和道德培养与现实社会情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的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德育课程中教师作用的发挥呈现新的变化,要求教师的主体性要得到充分发挥,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新的时期,新的课程理念;时代在变,学生在变从而导致传统的德育形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德育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与实效性没能充分体现出来,德育课的僵化需要改革,需要重新焕发活力。要让德育课“活”起来,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找到自信并行动起来。通过教师调动学生,让他们脑动、口动与手动,努力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一个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1.
高英 《陕西教育》2009,(9):44-44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的“教”,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改变同时对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数学教师更应当与时俱进地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换角色,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鲁艳 《上海教育》2000,(11):30-31
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德育,它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力图促进人的德性发展。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德育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性,与现代德育的理念相违背,因此改革这种“灌输式”德育已刻不容缓。而道德两难问题的教学正是从学生出发,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参与,希望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广大教师熟悉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各科中都增加了德育内容,怎样把德育更好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对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文章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应具有相应的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14.
“师本”培养范式就是以教师为本位,一味强调教师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一切依靠教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生命创造的培养范式。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新型的培养范式,传统师本培养范式愈来愈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因此陷入困境。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催生了“生本”培养范式。“生本”培养范式以学生为本位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宗旨,高度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它是人本思想的核心体现,是对师本培养范式的解构和合理超越。  相似文献   

15.
走进数学新课程 ,一股清新的改革春风扑面而来 ,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 ,使人们充分感觉到了数学教育的新希望 .数学课程改革 ,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也会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 ,最当务之急的是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 .1 注重教学与课程的整合 ,创立新的课程观课程观决定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中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内容 ,它限定学校“教什么”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 ,它规定学校“怎么教” .在这种状态下 ,课程是主动的一方 ,教学是被动的一方 .教师被视为课程的操作者、执行者 ,只能按照规…  相似文献   

16.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历史抉择。教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课改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说它是机遇,那是因为课程改革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和更广阔的空间,能够促使教师在课改中得到磨练,获得新生,大有作为;说它是挑战,那是因为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更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改中必须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超越自我,才能适应课改之需要,成为课程改革的成功者。参加课改,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超越自己,完善自己。一、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是…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60年代各国课程改革,在改变普通学校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适应部分尖子学生的学习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在课程改革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程结构上强调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着重于重视知识的科学价值,忽视知识的教育价值;偏重于增加普通学科课程的比例而忽视了劳动训练和职业教育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偏重于强调各科知识结构的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内容载体,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智能时代对培养什么样的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什么样的儿童观来引领教师教育课程变革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由于目标指向学科教学而忽视儿童全面发展,内容缺乏本土化儿童学课程,实施未重视实践性知识,评价缺乏循证迭代而不适应儿童全面发展需要。基于此,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基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围绕儿童全面发展重构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重点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以循证理念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由于我国原有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促进功能,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纲要》特别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体现时代要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得“教育回归生活化”“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把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区以及社会的课程资源.使得课堂与生活实际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实践和生活成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