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认真系统地研究赵姨娘形象始盛于八十年代。讨论热点有三:一、一致肯定姨娘阶层是一个倍受蹂躏的,值得人们同情的阶层;二、对赵姨娘到底是可憎可恶的,还是可哀可悯的争论;三、有关作者对赵姨娘形象塑造上思想上存在的局限性的探讨。论者的观点日趋一致,唯有为赵姨娘鸣不平的调子愈唱愈高。对此,提出两点意见:一、过分讲究《红楼梦》人物形象的阶级身份不利于红学的深入;二、不必为着作者贬低了赵姨娘而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2.
忽见赵姨娘进来,李纨探春忙让坐。赵姨娘开口便说道:"这屋里的人都踩下我的头去还罢了。姑娘你也想一想,该替我出气才是。"一面说,一面眼泪鼻涕哭起来。探春忙道:"姨娘这话说谁,我竟不解。谁踩姨娘的头?说出来我替姨娘出气。"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两座高峰,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诸多联系,拿潘金莲与赵姨娘这两个人物来说,尽管一个是《金瓶梅》中主要人物,一个是《红楼梦》中次要角色,但是无论从品貌、性格、地位,还是人物命运发展来看,都有着共同之处,在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方面,可以说潘金莲就是西门大宅的赵姨娘,赵姨娘就是贾府的潘金莲。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赵姨娘的形象是悲剧、弱势、有扭曲人格母亲的典型,但她的母爱却有着不同,赵姨娘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她的低下地位和当时分明的阶级思想而导致他的思想越渐偏激和极端,并妄图利用和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方式达道上位的目的,所以赵姨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坏女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悲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叶志新 《文教资料》2010,(19):11-13
赵姨娘是贾府中最讨人嫌的一个丑角,在下人眼中没有主子样,在主子眼里又明显矮人一截。在《红楼梦》众多女性角色中,赵姨娘确实是最失败的一个,本文从探春不认她作亲娘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予以分析,试图找出产生像赵姨娘这类人物悲剧人生的真实原因,从而剖析封建社会的妾媵制度对女性的残害。  相似文献   

6.
刘文琼 《文教资料》2021,(2):18-19,9
赵姨娘,《红楼梦》中描写的荣府二老爷贾政的妾。她身份低微,生有一子一女,言行无状,常惹是生非。贾探春,荣府贾政的庶出女儿,生母赵姨娘。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赵姨娘和探春的言语行为为语料,分析她与探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诸多妾形象中,唯有赵姨娘每每生事,致使贾府上下无人不厌,最后悲惨死去。其实,赵姨娘是贾府诸多小妾中唯一意识到自我权力并努力争取的女性。她的死,既是社会历史悲剧,也是个人悲剧。  相似文献   

8.
在充斥宗法等级观念的环境中,人的本性善恶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追求更高地位、争求更大权力的过程中,本性中的美好注定会被抛弃.本文试从袭人和赵姨娘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如“宝珠”般的袭人和代表“鱼眼睛”的赵姨娘的形象分析,探寻二者悲剧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个“阴微鄙贱”的人,是一个具有畸形人格的反面人物。该文试从焦虑的维度对赵姨娘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内涵以及消除焦虑的方式进行探讨。同时指出她是在焦虑的困境中不断追寻自我。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和《醒世姻缘传》中的龙氏两个人都处在妾的地位,有着非常相似的家庭地位、亲情关系、社会地位和处境。由于妾的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使得赵姨娘和龙氏在反抗的过程中做出过激的行为,使得两个人受侮辱和受损伤的实质被掩盖。这两个女性形象同时也揭露出妾制度本身的罪恶性和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施复亮(1899-1970)原名施存统,浙江金华人。在中国现代史上,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改组派”的理论家,抗战后中间路线思潮的领袖人物.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施复亮的研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这一课题基本上是一个冷门。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潜心于明史研究。其原因如下:1.顺从蒋介石让他多读书,少问政治的旨意;2.因与王阳明几乎有相同的遭遇,引发了对王阳明“姚江之学”的兴趣;3.张学良生长在中国现代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他很想通过研究历史找出中国社会不安定的根源。张学良研究明史,是想从政治是非的漩涡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3.
新军阀混战中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复杂关系,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特殊方面.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拉拢,基本上达到了战胜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派,强化对东北集团渗透和控制的目的.同时,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有限支持,使其成为国内政治军事斗争中最大的赢家,对冯玉祥、阎锡山的处理留有余地,使国民党内各派纷争的格局得以保持,对其后国内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黄维梁的文学批评方法主要是打通古今中外的纵横研究法,并且概括介绍了黄维梁"纵横"研究的两种方式,即"古为今用"和"中西比较".黄维梁的文学批评不仅说明了中国文论的价值,而且体现了他对公正、公平的诗学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迹是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关键。在这一事件中,张学良以他特殊的地位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人物。本文试图对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的思想转变,特别是他发动西安事为和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巨大贡献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由郭锡良等编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中文选释义尚有可商榷之处,需要进一步斟酌,主要表现为注释不够完整、过于笼统、随意增加多余内容、孤立地解释词义等问题,致使词义不够确切,不利于读者对词义的准确掌握.释义要尽可能地反映出词的概念意义,当词的概念意义无法准确通畅地解释文意时,要结合词在上下文中的具体含义灵活处理;应多参考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要充分注重语境的作用,尤其是多借鉴古人据辞例求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出耀眼光芒的作家和学者,向培良在小说、戏剧和艺术理论方面均有不凡的实绩,但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向培良的小说成就一直遭到有意无意的忽视。向培良的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别具一格的特色,在新文学史上应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是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关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不能以此作为历史记载的根据。以张学良自述为基础写成的《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由于在史料选择上过分偏重张学良本人的回忆 ,因而在“九·一八”不抵抗、“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记述上和大量第一手资料显示的历史真相存在距离。这提醒我们 ,历史回忆不等于历史真实 ,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唐人元稹所著《元稹集》中所收氏撰张子良碑志是研究张子良的重要材料,结合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并参考他人文集、笔记小说等相关史料,可大致勾勒出张子良的生平事迹以及相关史实,阐释唐宪宗时滥封官爵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问题涉及宇宙论、本体论、思想方法论、知行观、人生价值论各个方面,是一个基本的、最主要的问题.两一关系问题、知行关系问题、义利关系问题分别是思想方法论、知识论、人生价值论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人类最感困惑的难题,至今仍然不能说已找到完满的答案.然而,正是由于对这些问题永不止息的探问,才促使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