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师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教育界探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同时它又是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问题的手段之一。行动研究作为反思研究方法的一种形式,为英语教师参与实地改进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学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本文主要对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特征及模式作了简要论述,并通过作者在写作教学中所做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描述和分析,反思教学行动研究在实践中的效果,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自我反思教学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教育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教育界探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作为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较为圆满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研究训练的英语师范生的研究方法.实践证明,师范实习生在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中,作为行动者和研究者开展教育行动研究,能够修补师范教育教学理论与现实的间隙,完成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全面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行动研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教学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它能够解决教学与研究脱节的问题,使教学行为朝着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向发展.因此,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本文通过作者在进行三级训练阅读教学中所做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描述和分析,反思教学行动研究在实践中的效果,探讨了这种研究方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大多数的阅读效果不理想。教学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途径。本文通过教学行动研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反思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并探讨这种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行动研究是介于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之间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育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的,它较其他教育研究方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必须排除两大障碍,即解决好教育体制和课程机制问题,并在教育行动中解放教师。教育行动研究代替不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它只是二者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关注的教育活动研究方式,是一种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沟通起来的研究模式,它有利于解决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乃至于相背离的问题。教育行动研究具有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通过教育教学开展研究和注重反思的特征,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教师在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中应该掌握其操作要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关注的教育活动研究方式,是一种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沟通起来的研究模式,它有利于解决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乃至于相背离的问题。教育行动研究具有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通过教育教学开展研究和注重反思的特征,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教师在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中应该掌握其操作要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行动研究“的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教育行动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人类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一种应用形式,它是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必修课。本文根据我国教师的需要,运用中外教育实践中的实例,对行动研究的性质、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泛读课程的教学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行动研究,教师对教育理论的体验和理解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和提高更加有效,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促进和帮助。几位英语教师通过教学行动研究,探讨了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泛读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母语与第二语言语感关系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为传统的语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图式理论对语感的生成及发展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将语感看做人们在接触大量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并可以作为认知理解新的言语信息的基础。文章运用图式及原型理论的原理对母语与第二语言语感的关系从认知角度进行阐释,指出母语的语感图式是典型的,占据语感范畴的中心地位,而第二语言的语感图式是非典型的、模糊的、边缘的,并由此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影响外语语感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语言迁移的角度探究了母语与英语语感培养的关系,以期促进英语语感教学及学生综合外语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感在整个语文能力结构中处于基础的核心地位,是语言活动的必备前提条件,其高低决定语文能力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应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注重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兴趣;注意课外阅读,增强语感能力;多练多写,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研讨语感和语文思维本质属性及其特征的同时,阐发了语感和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强调了语感和语文思维能力在听说读写活动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明确了语感水平和语文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语文素质的高低,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素质,就必须提高语感水平和语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感受言语主体所属社会文化、认知心理和语言本体三大因素的制约,是言语主体的知识、认知和情感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矛盾,语感的普遍性、可习得性,内隐学习的独特优势及其与外显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外语教师积极将语感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语感教学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是必要、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对于汉语教学来说,语感教学和语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生只有有了较强的语感才能对语言的输入有准确、敏锐的理解能力,才能使汉语学习者有正确、熟练的言语输出能力,因此说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语感教学.笔者试图从语音、语调等方面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词语言语意义也可称为言语词义,它与语言词义相对,是客观事物现象的具体特征及其复杂联系通过语言环境因素的制约反映出来的意义。它是词语活性的表现。语境依附性,个人差异性,具体性和变异性是言语词义的基本属性。由于这些特征,使确定类别作为人们分析它的范式,阐述生成理解规律作为人们把握它的途径成为言语词义研究有别于语言词义研究的基本方式。言语研究就从词语这一级单位及其活的意义开始。  相似文献   

18.
从语感的心理特征、语感形成的生理基础、语感习得的心理过程三个层面出发,我们认为,语感的心理特征与创造力息息相关;语感习得的生理基础是主管创造思维的右脑;语感习得的心理过程,本身就蕴涵着创造的过程。语感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发展语感,就意味着培养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口译过程的研究比较普遍的是把口译分成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这样的口译过程分段,不利于译员对口译的认识与把握。意义建构理论下的口译过程研究,从口译过程的本质出发,将口译过程分成意义建构与意义制造两个阶段。意义是口译的核心。传统的口译理解与表达同样离不开意义,理解是对意义的理解,表达是对意义的表达。口译新的分段认为口译首先是译员在原语语言的激发下,结合情境和个人阅历进行的意义建构,然后再从目的语听众的角度出发结合情境及听者的阅历使用语言进行意义激发与制造。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悟和顿悟能力,是语言训练熟能生巧的表现。对外汉语教师要重视并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学生也要在汉语语音、汉语实践、汉语书面语以及汉文化背景的了解上多下功夫,自觉培养语感,以此加强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