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读课文的难度较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大,教师的讲解可以多一些。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增加“扶”的活动,启发学生动脑,让他们自觉去获取知识,锻炼能力。下面简要谈谈讲读课文教学中怎样“扶”,“扶“什么。一、抓住作者的思路,从认识课文的结构方面去“扶”。思路是作者写作时的思想脚  相似文献   

2.
不少教师把讲读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很少读”的讲解教学.课堂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主要坐听教师灌注有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都落了空,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后来,许多老师对“满堂讲、满堂灌”的讲读教学的弊端有了认识,在教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力图变“满堂讲”为“启发式”.可是,有的老师又步入误区,把“启发式”误作“问答式”.一堂课问上三四十个问题甚至五六十个问题是司空见惯,“讲读”变成了“问读”,阅读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一些全国性语文阅读教学竞赛课活动中也屡见不鲜.如最近一次全国性竞赛活动而且获一等奖的《海滨小城》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扶放结合练习运用———谈阅读课文的教学□福建省宁德师范学校叶存铃教学阅读课文,需要教师的讲解指导,但比重比讲读教学小,而且只是举一隅的性质,让学生得到启发后能举一反三,练习运用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读写知识。因此,要“放”和“扶”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把...  相似文献   

4.
1995年3至6月,我在全省各地听了40多节阅读课。讲课的老师大都“从整体入手”,上课就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应该分为几段?”然后,逐句逐段地提问、回答,偶尔也作一些讲解。教师所提的问题大都要求复述课文思想内容,学生多是以读代答。这样讲读课文,教师费尽心思设计提问,还要用一些话语将其串连起来,教得颇不轻松;学生被动读书,被动答问,学得索然无味。长此下去,“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阅读教学目标能达到吗?  相似文献   

5.
张礼 《学周刊C版》2011,(1):58-59
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少的现象,这种“以讲代读”“讲深讲透”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新课程教材把原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改为“精读课文”。从“讲读”到“精读”,虽一字之差,但含义深刻,需要我们深入体会。教师如果不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仍旧穿新鞋走老路的话,那么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无法提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更无法谈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讲读、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高中只分讲读和自读)三种类型,这套教材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曲,因此认识三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是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正确使用这套教材,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对三类课文处理不够恰当,特别对自读课文处理不当,有的教师用一个课时对一篇自读课文从结构、内容到写作特色作空洞乏味的讲解,实际上把自读课变成“简讲课”,并没有体现出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只在课堂上三言两语提些要求,就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这是纯粹“自读”;有的教师对课外自读课文放任自流。第一种作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  相似文献   

7.
讲读课教学须从整体着眼陇西县一中陈久娴目前,在中学语文讲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教师对每篇课文都作详细繁杂的分析讲解,或教师设计出一系列问题由学生回答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据了解,当教师费心费力地将一篇课文逐字逐句遂层分析讲解完后,或围绕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石英 《山东教育》2011,(6):32-32
【片断一】《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迫缠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缠足’是怎么回事?’”“‘缠足’就是把脚缠起来。”学生回答。接着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解:缠足,  相似文献   

9.
现行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教师们常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一种是“浓墨重彩”的方式,像对待讲读课文一样面面俱到地精讲细练。一种是“轻描淡写”的方式,利用半节课说说字词、读读课文,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10.
孙文琴 《山东教育》2011,(10):20-21
讲读课亦称教读课、精读课。它承载着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的基本任务,成为阅读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型。传统的讲读课。教师大都惯于牵着学生的鼻子往里灌。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新课改后的讲读课,许多语文教师又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如何处理三类不同课文,我想谈几点意见。一、从三类课文的名称来揣摩编者意图教材设立三类不同课文,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课内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这三类,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讲读与自读;一是课内与课外。从教学角度讲,编者既是想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又是想把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的课文有“讲读”和“阅读”两种,过去我把这两种课文同等对待,都进行“精细讲解”,这样费时多而效果又不好,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据了解,有的学校,为了节约课时,碰上阅读课文又干脆不上,甩在一边,走向另一个极端。本学期以来,我认真思考了“阅读课”应该怎样教,以及讲读课与阅读课教学方法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的问题。讲读课以“讲”为主,要有讲有读。讲是讲清字,词、句,以分析课文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除了老师精讲以外,还要让学生有充分朗读的机会。阅读课以“阅”为主,重点摆在“阅”字上,主要是让学生预习和自学,教师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讲读课文之后都安排有一节自读课文。对待自读课文,有的教师将其当作讲读课文对待,精讲细读;有的将其当成一道作业,说一句“把这一课的课后题做一遍”即告结束。那  相似文献   

14.
杨锋 《现代教学》2013,(3):52-53
教师应注重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以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学生可以运用讲读课上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新的语境中去自我检测、自主解读、学会思辨。学生通过学习自读课文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中可以逐步摆脱依赖性,养成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习惯并形成问题意识,进而开展对问题的探究,加上教师的适时介入,有利于实现思维的突破。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呢?对于白读课文教学的态度,目前有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完全不讲,由于它存在于“考纲”之外,教师习惯让学生回家随意阅读,效果如何,无法知晓;二是教师把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同等对待,细讲、精讲不进行区分,不仅让学生失去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人们习惯把小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和独立阅读课文分别称之为二类课文和三类课文。二、三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课数的比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适当增加。这种教材编排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纲》指出:“对于阅读课文,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对于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后适当检查阅读效果。”然而,多数教师无视大纲要求,把二、三类课文一律上成讲读课。这样就使二、三类课文教学长期偏离大纲要求,严重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为使二、三类课文的教学贴近大纲要求,把培养自学能力的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对二、三类课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阅读课文运用“考查法”,独立阅读课文运用“自测法”是可行的。考查法的教学过程是: (一)教师设计问题。根据阅读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重点、难点,教师通过认真备课设计出难易适度的若干问题,并在课堂亮出。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目前低年级讲读课教学的现状,我以为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精讲多读和活记乐背上。一、精讲多读低年级课文很短,内容又大都浅显,生僻难懂的词语、句子不多.儿童把课文读熟了,就能大体上懂得意思,我们提倡精讲,就是要求抓住重点、难点来讲,抓住“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来讲,不必面面俱到。现在的讲读课似乎形成了这么一个不成文的定规:不管学生懂不懂,总要从第一节讲到最后一节,力求讲得“全面”,讲得“系统”.讲每一节大致都要问: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其实,只要数一数句号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逐步改变了“满堂问”的现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通常的做法是,教师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明确作为学生预习的一个要求,在讲读课文之前和讲读过程中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但这正如不是把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本设置的课内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补充和延伸。这类课文要求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每篇课文一课时。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注重学法指导,不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是把它处理成讲读课文。如何处理这类课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明确教材特点,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法、学法。从讲读课文到课外自读课文的过程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文处于由扶到放的中间环节上,属于半扶半放的那一类;从课内自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来看,课内自读课文紧承于讲读课文之后,利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学习这类课文,其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重视“预习提示”和“自读提示”平罗县教研室金富贵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之前都增设了“预习提示”(讲读课)或“自读提示”(自读课),它可以帮助学生预习、阅读、理解课文。因此,教师要重视“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要充分利用它,把重点放在教...  相似文献   

20.
《风》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的第一篇课文,在讲读时,首先让学生看《读写例话》的题日——观察要细致,并指出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求让学生注意这篇课文哪些地方观察得很细致,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旧北京的春风、刮风时、没风时。在讲读教学时叫学生回答出本文的线索,教师板书。板书时,有意把“旧”漏掉。在学习第一段,当讲到“那年月,人们只知道砍树。不晓得栽树,慢慢地山成了秃山,地成了光地”时。说明旧北京的衰败破落。教师再提问,让学生找出老师“疏忽”了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加上“旧”字。适时地讲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北京,是繁华的大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