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而言,六朝志怪小说是唐传奇的前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本文从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这一角度,阐述了二者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旨在说明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创作意识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3.
就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发展而言,六朝志怪小说是唐传奇的前身,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本文从小说作者的创作意识这一角度,阐述了二者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旨在说明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创作意识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雨燕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1):23-24,33
魏晋志怪小说与唐代传奇前后相继 ,魏晋的鬼神志怪孕育了唐传奇。但志怪只是小说的萌芽状态 ,而传奇已是成熟的小说。虽然它们产生的背景不同、反映的内容各异 ,但都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5,(35):54-55
今年夏初.我受朋友之邀来到了淄博.去参观仰慕已久的蒲松龄故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除了形态上开始独立成篇,创作理念上走向自觉的虚构以外,还以其对现实人生的关注,片断式的表现形态,限知叙述视角的广泛运用和戏谑化的艺术效果,展示了微篇小说基本成熟时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答志怪小说"为何关注鬼"、"如何体现鬼"及"描写鬼的意义"三个问题,阐释传统志怪小说所描画之"鬼"其实只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寄托,其最高级和最终极的文学意义在于观照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8.
“六朝志怪”与“唐代传奇”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其文体、主体、表达方式等方面异同的考察,可更好地探析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发展和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故事形态学是鉴于故事类型学理论的缺陷而构建起来的分析民间文学的一种结构主义叙事理论。故事形态学与故事类型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中是侧重叙事语法的分析,还是倾向于完整表意片段的探求。用故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六朝志怪小说中归纳出婚姻、复仇和报恩等三类按时间中轴排列的行为功能序列。虽然某些故事可能出现成分的残缺或者成为单一行为功能的叙事片段,但在时序上,它们不会与类型故事发生矛盾和悖反。不同类型的故事通过“嵌套法”结合成为新的结构,这种“嵌套”同样不会扰乱行为功能在时序上的安排。我们通过对六朝志怪小说结构形态以及构型方法的探讨,可以形成对中国传统叙事模式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1.
《左传》中描写鬼怪的篇章,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志怪类的作品。《左传》志怪篇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奇特的想象力和奇幻的意境等三方面。《左传》志怪篇章虽然只是鬼怪故事的滥觞之作,但是那种蒙昧、朴拙之美,是后世无法模仿复制的。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认为,人们通讯的写作,应着重在五个方面下功夫;用人物行动表现人物;于典型细节中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再现人物;从语言中见到人们;用情感去打开人物的心扉。  相似文献   

13.
道德训诫传统一直以来都体现在英国文学之中,英国小说也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这一传统。从十八世纪以来,英国小说批评理论对这一传统的关注从未停止过,我们可以从各个时代的理论批评中看到英国小说道德训诫功能的发展方向及其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鬼母育儿”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在我国民间的流播极广,通过古代典籍文本和当代采风记录文本本的梳理和比较,可以大致钗勒出该类型及其亚型的结构特征,流变轨迹和故事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叙事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writing is a way to encourage process writing which promotes a sense of story. Written interactions or dialogues between the child and the teacher can support the story as children are involved in the writing process. The article describes one wa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 story through journal writing. Children begin the story on their first page of the journal. The teacher responds in writing and the child subsequently converses with the teacher to produce stories and personal narratives. The written conversation helps children produce a story with a sense of meaning. Suggestions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ion students include how to create the journal, what the writing center looks like, the necessity for a long-term commitment to writing, the importance of verbal and written interac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beginning the interactive journal writing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童话写作主体的读者接受意识为着力点,在“儿童化”与“成人化”外另辟奚径,构建双重读者接受意识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童话写作中的重要因素——幻想——进行深入拓展,阐述创新性幻想应着力于构筑包括成人在内的双重精神寄托;并对童话写作的语言风格进行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7.
媒介的不断演化,揭示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形态丰富的故事传统。从故事史的整体上建立起《白蛇传》媒介因素的历史关系,口头媒介无疑是切入《白蛇传》故事传统的有效媒介形态,由此,不仅可以从媒介的角度建构一种故事观念,还可以深化我们对现代《白蛇传》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视为美国成长小说的经典.作者J.D.塞林格遵循了美国成长小说“诱惑—出走流浪—迷茫困惑—顿悟”这一基本写作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霍尔顿不愿随波运流过平庸生活,渴望儿童般的纯洁,在试图逃避虚伪成人世界的流浪过程中明白童年的天真无邪短暂易逝,最终接受现实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该文主要基于美国成长小说的这一特殊写作模式对主人公霍尔顿从青春期过渡到成人的成长过程进行细节分析,主要探讨成长小说中“流浪”和“困惑”在青年性格与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文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分类,全面考察了2004年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小说创作状貌。发现了本年度小说创作的新质,即众多作家、作品激活了少年儿童文学出版市场;大多数作家深入观察写作对象/阅读主体的生活情状,文本的当下感、现场感增强;快乐、幽默、睿智、张扬个性等理念融入创作实践;关注“平凡的大多数”等。指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即关注成长的内在动因不够;恶劣的“无性成长”生态仍未得到“综合治理”;刻意的幽默、过分的调侃、恶俗的搞笑,伤害了文学的神圣性、庄重性和诗意栖居;文本中急需涤荡“孩子气”与“娃娃腔”;作家理论素养的贫血,仅靠才气写作,凭经验、惯性写作等。力求对本年度的小说创作予以全面、客观、公允、准确的评说,为阅读、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辅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体例中的“作家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体例的"作家论"模式,这一模式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杨义的同名著作中得以拓展和完善,九十年代以来的现代小说史编撰实践中这一模式继续得以继承,并呈现出新的视角和尝试。通过对这三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史著作的分析评价,以勾勒出"作家论"模式的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