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慧军 《小学生》2012,(12):95-95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人,才能取得科学的成果。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仍能发现一种普遍现象:课堂教学中学习的问题,很多都是由教师提出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由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有的教师对提出问题的价值低估了;也可能是担心学生提不出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何谓课堂     
课堂是展示问题的广场。当学生怀揣着问题走进课堂,问号无疑是知识广场上最为亲切的向导:当教师准备着问题展开教学,问号可能是探究行程中最具魅力的交会。教材只是一个范例,课堂也只是一方阵地,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这一个”的形象“站立”起来。课堂是暴露问题的广场,课堂也是呈现个性和多元智能的现场。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去解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清郑燮说:“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李政道也说:学习者“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满足于传授了多少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了多少技能;而“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具有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致力于促进学生发现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目前,如何让学生问出水平的探索可谓如火如荼,但  相似文献   

5.
乔占国 《内蒙古教育》2005,(9):22-22,27
笔者有幸观摩了一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示范课,感觉不少教师的“问题式”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教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师问生答。二是学生看课本自主学习后,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解答,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实际上是教师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后发现教学效果一般,于是好多教师对“问题式”课堂教学产生了怀疑: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教学”出了错,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希尔伯特在1900年提出的“23个未解决问题”就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学习是一种活跃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周到,然后逐条加以解释说明,使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7.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敦学模式,其基本含义是:首先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自学,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医学临床课的教学中。如何在运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提出适合于教学内容的“临床问题”,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曹晓 《四川教育》2005,(2):54-54
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鱼龙混杂,缺乏价值和意义,甚至可能很无聊,把课堂搞砸了。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价值之有无,就在于教是否有判别的能力。是否有“变废为宝”的机智。同时。不只是教能够提出问题,更要让学生有机会大胆地提出问题,通过教学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增添课堂的模糊美,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人类认知和发展的起点和动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向学生发问,而不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学生的提问动机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激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提出问题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还要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发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提倡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并强调问题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更应该由学生提出。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生既然要想问题,就会有想对的可能,也有想错的可能。让学生自由思想不只是教师的赐予,从根本上说是学生的权利。教师有时会刻意安排一些讨论,让学生把他们所想的说出来;做作业时把他们所想的写下来。对他们所想、所写的东西,教师要加以评价。但这些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说错想错的事是必定会有的,即使成绩很好的学生,100个问题之中一个也不答错是很难的。并且,出错或犯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经历错误是学习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在物理教学中,应当由谁提出问题,是学生,还是教师?对此通常存在两种偏向,有的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无论什么问题都指望学生能够自主提出,似乎问题不是由学生提出,就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样.相反,有的教师则认为学生根本没有能力提出问题,或生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太过分散而导致教学无法收场,所以无论什么问题都由教师提出.应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个问题。问题在于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尤为突出,越到高年级,发言的人越少。真的是学生“没有问题”了吗?不是的,根本原因在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不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或书本不一致的看法,教师备课往往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思考到了,由教师反“客”为“主”地提出来,甚至连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教师提出问题,给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或结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没有自己的思考,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问题,创新之说也就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和进行各种评价,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赵穹波 《成才之路》2010,(28):30-31
教学活动是释疑解惑的过程,因此,课堂就是问题的一个集散场。传统课堂里,或由教师发现、提出问题并由教师分析解决,或由教师预设布置问题后交给学生思考、讨论以解决。总之,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基本都是由教师控制或决定的,即便有学生的疑问,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越来越不爱提出问题.越来越提不出问题,这也是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都能注重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教师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然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余秀琴 《考试周刊》2010,(32):184-185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就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才能引发解决难题的愿望,才能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质疑”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位同行朋友写了一篇章:《影响学生上课发言的原因及对策》,认真读过之后,觉得有两个问题。首先,题目是“影响学生发言的……”,中讲的却仅限于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是否积极。发言是一个大概念,回答提问只是发言之一种。仅仅分析回答提问这一种发言,不足以回应题目中提出的发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目前课堂教学状况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总是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学生疲于回答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成了教师问题的奴隶。因此,教师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其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一个由不会提问到会提问再到爱提问的过程。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