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略论——以成都平原先秦文化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墩文化(或称三星堆一期文化)一三星堆文化一十二桥文化一晚期蜀文化,较清晰地勾勒出了古蜀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以至融合的历史轨迹。在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进程上,集中代表了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考察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首先需要考虑"文明"的定义和定义的途径,根本的问题是,"文明"首先是一种理念,是特指一个与野蛮阶段相区别的较高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鉴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所存在的差异,这样一个较高的阶段并不一定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因而就"文明"设定出一套普遍的物化的标准显然并不合适.从横向上对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各个阶段的文化来探讨文明起源,需要对整个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整体考察,才会对各时期各文化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各自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了解.而纵向研究则在于考察在不同的阶段中各种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所发展的变化,并最终获得对文明起源与形成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反映,禹羌族群早期曾居息于岷江流域为核心的长江上游地区,并在其地治理水患,发展农业,形成跨血缘、地域的大型族群联盟,促进了当地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文化的昌盛繁荣;正是其后裔代表的氐羌族群与来自东南方向的濮越族群一道,创造了蜀地三星堆文化以来极为辉煌的区域文明,为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寻找三星堆文化的来龙去脉——成都平原的考古最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寻找三星堆化的来龙去脉,在古蜀化的腹心地带——成都平原的成都市郊发掘出一批相当于龙山时代的古城址、夏商周时期的遗址、东周时期的船棺葬墓地,证明上古时期成都平原有悠久的化源头,而且是持续发展,最后融入中华东周秦汉明的,这是研究古蜀化渊源的重要进展。它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长江上游这方沃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源远流长的中华化传统的策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途径与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及"藏彝走廊"地区是史前中国古代族群频繁活动的区域,也是古代民族文化借此扩展和传递的区域.本文采用民族学并结合历史学的方法,利用古籍文献、考古资料以及民族学调查资料,试从中国粟及粟作农业及其传播这一侧面,来看长江上游及"藏彝走廊"在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城市文明的兴起——论成都早期城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以近年来成都平原最新考古资料为依据,并结合献资料对成都城市的产生和形成进行了再研究。本认为早在4500—3500年前,成都平原就具备了产生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宝墩古城、三星堆古城到成都十二桥宫殿建筑群遗址,是成都早期城市产生和初步形成时期,开明王朝迁都成都,形成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城市,因而成都是具有4500年悠久历史的化古城,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明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东麓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两大流域的文化,在上游地区形成了颇为明显的共性或交融性,是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真实反映.长江上游一系列的南北向支流水道,构成天然的联系通道,是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民族的走廊,而四川盆地处于这种交流的最有利的地理位置.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喇家遗址是探索文明起源及发展的一个考古前沿站,其中发现的一些文化遗存,对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青藏高原东麓史前考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西部考古协作会",于2005年4月9日至10日在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9.
身居板桥村,放眼全世界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城市与文明这个题目。无疑,这个世界是一个由都市构筑而成的世界。尽管有那么多的中外陶渊明们怀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乡村生活的梦想,寻找他们的桃花源,可他们的生活依旧摆脱不了都市的影子。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历史,写在它的几个大都市的面孔上:谈法国离不开巴黎;谈俄国离不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谈德国离不开柏林;谈美国离不开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同样,谈论中国,离不开北京、上海……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在原始社会初期,几个家庭聚集而居,或是山坡,或是在水一方,后来逐渐形成村落。再后来,…  相似文献   

10.
构建自贡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川南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联接带尚无区域中心城市,自贡在川南城市群中具有区位优势。因而我们对构建自贡川南区域中心城市进行了初步研究,文中从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入手,在区位优势、环境打造、产业支撑、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自贡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希望能对自贡的经济腾飞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季剑青 《东方文化》2002,(5):101-105
明清易代之际的巨大变革,带给士人以深刻的创伤体验。作为化载体的士大夫群体,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明代的制度、学术和历史进行反思。我在这里所关注的是“人”一词在当时语境中所具有的贬抑性含义、尽管在士大夫那里,“人”始终和“规模字句”“不务世事”等负面评价相关,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很有功底的魔术师,它可以将很多年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尘封揭开来,露出历史的本来面目,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推进,历史的研究者们,他们的视野宽广了,胸襟开阔了,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可能与先贤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悠久且持续发展的城市之一,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没有被充分的认识。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的进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成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文明史视阈考察成都的形成、发展与变迁,可以看到:成都不仅是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秦统一巴蜀后,成都以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中国内陆对内对外开放的交通枢纽、经济枢纽和文化枢纽,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增长极和动力源。随着21世纪陆海经济时代的来临,成都的战略地位再次得到提升,未来将在中华文明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化的明古国。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无不渗透着化积淀。今日的中国,城市化建设同样是一个沉重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城市建设、管理和开发商,背负这一神圣使命,开始了对城市化的追求和建树。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佛教起源于5世纪初,唐中期成为地藏菩萨道场,中经唐末五代及宋元时期的曲折发展,至明清时形成为我国佛教重要传播中心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佛教在文化特质上表现为地藏信仰、禅净兼修和三教交融的同时并存。该传播中心的形成对丰富皖江佛教的内涵、延续安徽佛教的命脉、促成安徽地域文化儒道佛鼎立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互动,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基于长江上游地区的特殊性,笔者分别对近代长江上游三港的贸易情形、进出口商品、交通因素、腹地空间进行分析,探讨三港与腹地经济关系的共性与差异,并对三港商业腹地的相互重合部分和共同重合部分进行考察探索,力图展现内陆沿江港口在交通运输、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腹地分布等方面所独有的特点,从而体现近代长江上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甲骨文是殷代文化的宝库。由于其时步入文明社会不久,在这宝库中储存着众多远古文化的信息,为我们探索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资料。比如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界就起源于劳动还是游戏,长期争论不休。学者可曾想到,能否在甲骨文中找到解决的契机?下面,拈出一个"舞"字,看它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证据。舞,甲骨文有三种字形:、、。这三种字形的源头都在。,象人大步往前走;,象盛物之器,即篮子、箩筐之类的竹制品,装满物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经过梁启超、蒋维乔、黄忏华、欧阳竞无、胡适、吕潋、熊十力、汤用彤、陈寅恪、陈垣、太虚、弘一等人的系统研究,南北朝佛教发展的基本框架已被勾勒出来。但任继愈先生认为,此前学界习惯的看法,往往认为魏晋南北朝思想主要就是玄学,对儒家经学、道教的思想,尤其是佛教思想阐述不够(《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绪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页)任先生认为,南北朝时期佛学已经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并形成了反映时代思潮的“佛教经学”,“心性论”成为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意大利出产的天然白云石(dolomites),既是高级建筑材料,也是上佳的雕刻石材。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刻大师米开朗琪罗就曾深入到位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的多洛米蒂山区,寻找雕塑作品所需的石料,并找到了这种"梦想中的石头"。米开朗琪罗称之为"一种致密的、均匀的、晶状的、让人想到糖的材料"。多洛米蒂山也被称为白云石山。久而久之,多洛米蒂就成了白云岩的代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