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凡 《网络传播》2009,(7):52-53
2009年第5期《网络传播》刊发的文章《博客,踏入七年之痒?》指出,从起步风光无限到掀起全民博客风潮,从知名商业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普遍设立博客频道到博客先驱陷入困境,在热闹喧嚣之后,诞生于2002年的中国博客在2009年迎来了自己的“七年之痒”,七年历程的博客如今面临着盈利模式模糊等困境。对于较之盈利模式模糊而言,  相似文献   

2.
“七年之痒”,指的是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出现一些问题。就像婚姻容易出现“七年之痒”那样,新闻记者也常常饱受职业瓶颈的困扰。有人说,现在媒体是“70”“80”后的天下。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年轻,有活力,充满着新闻激情。而许多中年的新闻记者开始步入“记者是吃青春饭的”怪圈,普遍出现危机感。  相似文献   

3.
徐寒 《记者摇篮》2010,(2):40-41
不知不觉走入记者这行已经有七年了,人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而我这七年的记者生涯,没有“痒”,因为一直是在不断地吸取着成长需要的养分,每一次的经历都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韬奋一生主编过七、八种期刊,但主编日报的历史只有五十五天,那就是一九三六年六月七日在香港创刊、同年八月一日停刊的《生活日报》。韬奋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办一张“真正‘人民的报纸’”,并为此作过许多准备。一九三二年第一次筹办《生活日报》的时候,他曾与著名报人戈公振等详细讨论过办日报的办法。在出国考察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对西方报纸特别是苏联报纸的办报经验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在香港筹办《生活日报》的时候,他又亲自向许多有经验的报人请教过。所以尽管办报的时间很短,他对办报理论的研究却很深。《生活日报》停刊以后,他以《我们要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才知道钱钟书夫妇自1974年5月后一直栖身于“学部七号楼西尽头的办公室”:“……我到学部向文学所的小战士求得一间办公室,又请老侯为我保驾,回家取了东西.把那间办公室布置停当。1974年的5月22日,我们告别了师大的老年、中年、幼年的许多朋友.迁入学部七号楼西尽头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靳翠萍 《新闻记者》2006,(12):22-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一批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彰显市民生活,建构都市文化”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主要诉求。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情感讲述”类栏目也应运而生.较早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绝对隐私”.现在则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上“遍地开花”,比如《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等。  相似文献   

7.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8.
主题:《东方时空》目录一、从后台走入“平民化”生活五、《东方之子》的两个尴尬二、商业路线六、《东方之子》的“精华”与创作者的眼三、双重权力制约下的话语协调力不足四、关于访谈七、创作队伍的问题与出路一、从后台走入“平民化”生活朱光烈(本刊副主编);这几...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2):0038-I0038,F0003
《七夕东方情人节》是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围绕“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以“爱情”为主题,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和使命的节庆主题系列活动。活动从2006年6月开始.持续到2006年11月.历时长达半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王平 《今传媒》2005,(9S):43-45
“我们马上就要停播现在的《快乐大本营》。”湖南电视台党委书记刘一平说。曾经代表着湖南电视辉煌的《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均难逃“七年之痒”。《玫瑰之约》早已停播。《快乐大本营》虽然还在继续,但显然已是强弩之末。在这两档王牌节目魅力渐衰后,湖南的电视人转而打造第三块娱乐品牌——《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于《汉语大字典》王粤汉【武汉】关于编辑学和辞书学,卑之无甚高论,作为简编本《汉语大字典》责任编辑之一,兹谨考订若干实例。1.《五杂组》辨正《汉语大字典》多出书名“《五杂俎》”;亦有出“《五杂组》”者,分别见卷一页290、卷四页2445、卷七页...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一年半的浪难探索,我们陕西电视台大型经济评论节目《经济生活点评说》以节目自身的活力和富有思辩色彩的整体韵味,探索出一条使经济报道生动活泼而又富于理性的路子,对于改变目前泛泛而沉闷的经济节目报道方式作了有益的尝试。收视率扶摇直上名列陕西台前茅,被广大观众誉为陕西的“焦点访谈”和“经济半小时”.成为一个名牌栏目。一、加强策划.多出精品.服务大局。《经济生活点评说》紧紧围绕陕西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从生活的角度探讨经济;从经济的视角透视生活”,让镜头聚焦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让话筒对准百姓生活的点点滴…  相似文献   

13.
诞生于2002年的中国博客在2009年迎来了自己的“七年之痒”。从起步风光无限到掀起全民博客风潮,从知名商业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普遍设立博客频道到博客先驱陷入困境,在热闹喧嚣之后,七年历程的博客如今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它的认可和期待。  相似文献   

14.
刘永海 《图书馆学刊》2005,27(6):122-123
《七真年谱》是关于“全真七子”最直接、最重要的史料之一。但标点本《七真年谱》存在颇多疏漏讹误之处.标点方面亦有不足。  相似文献   

15.
莫用错顿号     
《新闻知识》1991年第2期《枪口下抓拍获殊荣》中“……一口气穿越四、五公里山路。”同期《“真诚,千万不要卖弄”》中“……最后也只能表现出二、三分了。”诸如此类的用法,时见于报章,如“四、五十岁”,“十六、七斤”,“八、九千人”等,其中的顿号都属多余。  相似文献   

16.
张亚杰 《档案天地》2006,(4):26-27,17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并印发了《五一六通知》。5月25日下午2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部书记聂元梓等7人.在饭厅墙上贴出了题为《宋硕、陆平、彭瑕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引起了中央高层的特别关注。6月2日,《人民日报》以《北京大学七同志一张大字报揭穿一个大阴谋》为标题。全文刊登了这张大字报。从而.一张大字报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成为“文革”中一道特殊的“风景”,“文革”十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们在编纂《历代荥阳县令》一书查考资料时,赫然发现县志上有“吴承恩”三个字.几名编纂人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再次详看还是一字不差。难道闻名中外的四大名之一《西游记》的作竟然在荥阳生活过?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对荥阳这个吴承恩进行了一些考证.发现其与《西游记》的作吴承恩有许多关联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我国目录学源远流长,有许多传统。依书成目和不囿存书,即为我国目录学史上流传至今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两种不同的途径。简而言之,前者要求“目睹”,如清朱记荣《行素草堂目睹书录》;所收之书,“均经目睹并及借钞成帙之书”。后者则为“知见”,如清莫友芝《鄙亭知见传本书目》;所收除其所见存书外,“又采录邵位西年丈懿辰所见经籍笔记益之”。汉代目录事业发端,刘向父子手自校书,以成《七略》。王重民先生指出,此种依书成目的编目方法一直影响着历代封建王朝官修目录的发展。班固本《七略》修《汉志》,删除者,则注“出”;增入者,则注“入”。实未妄加,且亲以原书核对。《夹氏传》一书下,班氏自注“有录无书”四字,当是班固手检兰台藏书的结果。自《汉志》以降,“我国历  相似文献   

19.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继“超女”后重点推出的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加真人秀模式推出。这个号称“接棒《超级女声》”的栏目似乎要为湖南卫视正名湖南电视人并不只是做娱乐很在行.而且做理性节目.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也很在行.借此摘下湖南卫视“娱乐至上”、“娱乐至尊”的帽子.节目一推出.在网络上反响热烈,叫好声与质疑声接踵而来,而节目最新收视率目前已排在全国同时段同类节目第七名。  相似文献   

20.
今年台湾书市持续低迷,许多出版商感叹“几乎没有重量级大书”,书店的退书率始终在四五成,又遇上经济危机导致的消费力衰退,令出版业者感慨“寒冬时间长又冻”。但电影《海角七号》让出版市场得以略为加温。在台湾创下票房奇迹的电影《海角七号》商机吹向书市,台湾大块出版社发行的《海角七号典藏套书》预购一周,销量已经超过1500套,堪称今年台湾出版市场的热销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