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只有十来所大学有新闻专业,现在已经发展到全国500多所大学设置了新闻专业。到2005年,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由1994年以前的66个发展到661个,其中2004年一年间就增加了202个专业点,在校生也超过13万人。①然而由于高校人才的泛式培养,在新闻教育中缺乏人才的专业细分,在实际求职中,缺乏竞争优势,与中文类专业毕业生区分度不大,这是长期困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受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在新闻教育上产生了诸多差异。由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艰难和西方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原因,使得我国经常遭遇由于中西方文化隔阂而产生的偏见,并对西方媒体的误读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培养未来新闻人在新闻传播上的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改变西方媒体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格局,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我国必须对新闻进行"教改",对西方新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闻教育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国际时事电稿,即国际时事新闻在报纸上特别在地市小报上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轻“国际”重“国内”似乎成为不成文的规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斜”呢?一些总编辑和夜班编辑有一个“总而言之”的“理由”:国际新闻读者不喜爱,读者是我们的“上帝”,“上帝”不乐意的事情,我们当然绝不去干。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用老眼光看待新时期的读者,显然过时了。笔者曾亲历这样一件事,湖南省邵阳市盛产茶叶,年总产量约一万吨。邵阳红碎茶历来出口美国等美洲国家,这对比较贫困的山区农民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收入,但从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后,美国对我采取所谓制裁,停止向我进口茶叶,结果造成该市去年茶叶大量积压,约有60%的茶叶销不出去,茶厂亏本难熬,农民叫苦不迭。一段时间,一些山区农民,特别是全市150多家乡镇茶厂的头头们,很关心报纸上的国际时事新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谣言是短命的,谣言不攻自破,造谣者可耻。看了1989年第11期《中国记者》刊登的《“北京风波”中港台报纸造谣40例》,愈发感到在去年春夏之交海外一些报纸不择手段地大量刊登谣言,其可笑、可鄙、可恶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现在,时间和事实这两把利剑已把它戳得稀烂。奇文共欣赏。它给我们提供一个见识的机会,由此而带来的启示或许对今天、今后都是有用的。首先,我们从这些谣言“新闻”中可以看到,海外人士乃至西方世界受到了何种欺骗和愚弄。这正是为什么许多善良的人长期对我国政府采取的果断措施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对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引起了并将继续引起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毫无例外地经受着这场伟大变革的洗礼。从思想观念到运行机制,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面临着许许多多未曾遇到的、有些甚至是很棘手的问题。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为新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  相似文献   

6.
鲍小梅 《视听界》2004,(4):79-79
记者时常有这样的苦恼,稿子写好之后,回过头一看,所写的人物不鲜活、不生动、不感人,就像一道菜缺了点什么,总感到不够味。该如何补救呢?有的记者的招数是,给新闻弄些“作料”,紧要处加一笔浓墨,关键点添抹一重彩。看起来色香味俱全了,但它触犯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杨会飞 《视听界》2011,(2):62-64
新闻栏目是地方电视台追求媒体影响力的立台之本。纵观当下国内电视频道的主打新闻栏目,具有一定的共性:时效性强,在注重权威性、真实性的前提下,讲究贴近性。但是,由于我国的频道资源很多,常常会有数家地面电视频道同时制作播出类似的新闻节目,新闻素材的同质化和播报方式的雷同化使得观众日益审美疲劳;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年轻观众逐渐习惯从网上获得新闻;  相似文献   

8.
9.
如何使新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问题,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生命力和媒体的竞争力强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代文章大家的作品,都很重视开头和结尾,形象化的说法叫“凤头豹尾”。凤头,言其玲珑多姿,华丽多彩,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豹尾,比喻刚健有力,简洁明快,毫不拖泥带水。新闻要写好导语,把最新、最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这已是众所熟知的规律,但对于写好新闻的结尾,却往往被记者、编辑所忽视,软弱  相似文献   

11.
偷听风潮悄然袭来2003年的某一天,美国人迈克尔·马立克和摩根·佛莱德曼在纽约街头突发奇想,开始记录无意中  相似文献   

12.
“偷听”风潮悄然袭来 2003年的某一天,美国人迈克尔·马立克和摩根·佛莱德曼在纽约街头突发奇想,开始记录无意中听到的各色人等的精彩谈话,发表在名为“偷听纽约”(overheard in New York)的网站,网站月访问量很快超过400万人次。登录“偷听纽约”网站,点开子栏目“偷听无处不在”(overheard everywhere),  相似文献   

13.
留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最近一个时期,人民日报的版面编排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很显著的一条,就是常常在一些新闻前面标有引人注目的提要。笔者认为这值得提倡,因为它的好处  相似文献   

14.
留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最近一个时期,人民日报的版面编排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很显著的一条,就是常常在一些新闻前面标有引人注目的提要。笔者认为这值得提倡,因为它的好处  相似文献   

15.
赤日炎炎,酷暑到来。伴随着暑期开始,各式各样的夏令营又热起来了,火起来了。但是且慢,前几天,不少煤体上不约而同播发消息或文章,发表专家意见,给夏令营热兜头泼下一盆冷水,建议家长们莫要头脑发热,上了商家的当,为漏洞百出的“夏令营热”添薪加油。稿件发出,反应蜂起。不少家长如醒醐灌顶,如服用了及时及效的清凉剂,清醒下来,冷  相似文献   

16.
袁金玉 《新闻前哨》2007,(11):70-70
新闻标题对读者是第一视觉冲击,对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表现主旨、调动读者注意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标题就像美女的"眼睛"。眼睛炯炯有神,传情达意,就会使人赏心悦目,产生急于一读的强烈愿望。反之,眼睛呆巴巴、直勾勾,就会使人生厌,不愿意去读下面的文章。所谓题好一半文,的确不失为真知灼见。因此,在新闻写作中,给文章制作一个好标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制作标题呢?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则题材很好的报道,由于找不到适当的“新闻由头”,只好让它从自己的手中淘汰。事后,不免会产生一种婉惜之情。去年,本县经过科学论证,着眼于发展商品经济,掀起了一个开发丘陵缓坡的热潮。为了推进丘陵缓坡的开发,本站编辑部决定组织宣传一批原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典型,给各地以启迪。我们的任务是采访玲珑山乡的张勤。张勤原来是汽车驾驶员,从事运输业,很赚钱。1985年,他毅然放下方向盘,拿起开山锄,承包了外村的180亩荒山,在这  相似文献   

18.
最近,关联社正式宣布,即将推出一个以跟踪其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上被转载及全部使用情况为目标的“新闻注册”系统(News Registry)。这种被称为“新闻跟踪器”的装置,正是美联社这个拥有全球超过1700家报纸以及5000家广播、电视合作伙伴的传媒老大,在多年饱受“羊儿免费吃草”之苦后,用来捍卫自己的网络新闻版权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趋向快节奏。广播面临的第一个冲击就是新闻量的增大,新闻播音员的播读速度顺理成章地走上提速的轨道。这是由播新闻向说新闻转变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广播新闻改革中各种节目异彩纷呈,尤其是主持人节  相似文献   

20.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