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氢气和空气混合爆鸣,氢气和氯气混和爆鸣,甲烷和空气混和爆鸣,以及其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和爆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实验内容。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做氢气和空气混和爆鸣,使用大型号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将所制气体通入倒置的爆鸣筒内(爆鸣筒用铁罐头盒或蜡纸筒代替,在筒底开一小孔作引爆孔,通气体时用手指堵住引爆孔),估计通入爆鸣筒内的氢气已达到氢气的爆炸极限时,用火柴在引爆孔附近点燃引爆,爆鸣筒向上弹起,发出爆鸣声。做氢气和氯气混和爆鸣,要预先用两塑料瓶(透明或半透明)分别收集满氢气和氯气,然后,将两集气瓶口对口地对着,抽去瓶口间玻璃片,上下颠倒几次,使氢气和氯气充分混和。再任取一瓶混和气体,盖上塑料片,在离瓶约10cm处点燃镁条,强光照射引爆,塑料片向上弹起,发出爆鸣声。做甲烷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和爆鸣,操作方法与上述实验基本相似,都没有专用仪  相似文献   

2.
防火防爆是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实验室的情况,介绍一些燃烧爆炸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消防措施。一、燃烧与爆炸的基本原理:1.燃烧物质的分类:(1)可燃气体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炔、乙...  相似文献   

3.
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有关氢气的爆鸣实验,演示时存在成功率低和不安全因素,所以许多教师教学时常回避这一实验,故而不能使学生直观体会到氢气爆炸的危害性。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研制了一套氢气爆鸣自动点燃装置,该装置采用压电陶瓷电子点火新技术和简易贮气装置,不仅操作方便、安全,而且还能直观地说明氢气在不同含量时的爆鸣程度,定性说明氢气的爆炸极限问题。该装置制作简单,材料易得,使用时不需要外加热源或电源,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4.
氢-氯混合气体光照爆炸实验是现行高一教材中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又是学习氯气性质的难点。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本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1.氢气和氯气的纯度。混合气体中混入少量其名气体(如氧气等),都会影响该反应的速度,甚至不能引爆。2.氢氯体积比。氢气在氯气中的爆炸极限是9.8-52.8%,为了保证氢气在该爆炸极限里引爆,混合气体的体积比选择V(H_2)∶V(Cl_2)=1∶3为佳。3.光照的能量。点燃镁条进行光照,氯的离解能为2.479eV,镁条点燃所产生的强光(含有285.2nm短波长的光线)可以使氯离解而引爆。根据以上三个实验条件,对实验作…  相似文献   

5.
正人教版选修3-3教材第50页的演示实验如图1,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易燃物,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图11实验易出现的状况及原因①往往会出现活塞迅速下压后,棉花球并不燃烧的现象,同时还可看到筒中弥漫着大量的乙醚"白雾"。分析其原因:由于厚壁玻璃管内空气少,含氧气更少。当迅速下压活塞时,筒中温度升高,乙醚气化,产生大量的乙醚蒸气。混合气体中乙醚的浓度高于其燃烧的极限浓度,故乙醚不会燃烧。此时如马上再压第二次,第三次,乙  相似文献   

6.
1 仪器装置图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是将少许易燃易挥发性液体涂在小筒内壁 ,加盖密封 ,让其自然挥发产生蒸气 ,并与筒内空气混合 ,再用高压微型电子点火使之爆炸。达到声响宏大清脆 ,但不惊人 ,不干扰教学秩序。其次 ,爆炸的同时 ,产生的废气能自动排出 ,空气重新进入筒内 ,故可反复控制爆炸 ,一医用棉签所沾取的液体可操作 5~6次之多。使抽象的化学爆炸原理有声有色、直观有趣、安全可靠。(2 )用途 :化学教学中演示爆炸原理。传统实验中无蒸气爆炸的演示实验 ,因此它填补了该实验的空白。3 制作材料硬塑料管、微型压电…  相似文献   

7.
1教具装置图(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制作简便,取材容易。既能充分演示纯净的氢气安静地燃烧,又能清晰地看到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还能向学生渗透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实验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现象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图1(2)用途本教具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通常是通过氢气爆炸实验或粉尘爆炸实验实现对化学爆炸的理解。现有教材中的氢气爆炸实验仍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根据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的积累,将氢气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进。  相似文献   

9.
1 设计思路 利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将其改制成气体发生装置,并与另一用注射器针筒改制的爆鸣器相连,在利用水作液封隔绝氢气源的情况下,氢气和空气自动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在预先存在明火源引爆的条件下发生爆鸣。  相似文献   

10.
7.光吸收型氢敏传感器 氢气分子很小,极易泄漏,一旦与空气混合,又极易爆炸。化学实验室使用安全可靠的氢敏传感器十分必要。光吸收型氢敏传感器与一般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它是利用一种在氢气中发生变色效应且具有光吸收特性的固体物质来检测氢气的,对氢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又无需将器件加热到高温状态,增加了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一、氢气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实验 初中化学课文指出:“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紧接着下面又注释:“氢气在玻璃导管口燃烧,火焰稍带黄色”。  相似文献   

12.
一、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的演示初中化学课本中,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的演示实验,是使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坏罩在火焰上,观察烧杯内有水珠生成.但此法可见度小,如果室温高,生成的水珠很快就被燃烧产生的热量蒸发,现象就更不明显.为此,改用水汽冷凝器来做此实验,效果较好.水汽冷凝器是由特制形状的烧杯和  相似文献   

13.
氢气化学性质实验的改进辉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刘聪恩氢气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物质。能否做好化学实验,对学生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课本上的实验稍加改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氢气的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常用尖嘴...  相似文献   

14.
按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十一页所示装置做氢气可燃性的实验时,氢气必须是纯净的,否则将不安全。实验时,学生总是担心发生爆炸,存在着害怕心理。况且观察到的火焰并不是明显的淡蓝色,而是渗黄色的。原因是在氢气燃烧的高温下,尖嘴管口玻璃中的钠离子发生焰色反应,致使火焰呈黄色。  相似文献   

15.
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等)都能够燃烧,但不支持燃烧。为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对氢气、甲烷不支持燃烧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有害气体对实验场所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可采用如下装置,进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打开活塞F,在瓶外将氢气点燃,小心而快速地将导管伸过三口瓶内,使氢气在玻璃管D内燃烧。2.滴入全部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可见氯气在三口瓶内弥漫.旋转点火导管,使火苗离开玻璃管,并略加快氢气的排放速度,可观察到醒目的苍白色火焰,同时湿棉球旁出现飘动的白色雾带。3.由分液漏斗注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氯化氢气体和余氯。三、实验分析1.从氯气产生到实验结束。整个装置都处于全封闭状态,故氯气和氯化氢…  相似文献   

17.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密封装置李国德(辽宁庄河三十一中116400)一、仪器设计及药品用量1.氯气发生器干燥大试管一个,底部预先装有2克KMnO4,试管口塞有三孔胶塞,插有三支玻璃管,从左到右分别与尾气吸收器,氢气燃烧室,盛8ml浓盐酸的小塑料瓶连接.2...  相似文献   

18.
风的形成演示器安徽蚌埠铁二小包国芬一、原理:1、风的成因竖直风简内的燃烧蜡烛,使筒内空气受热膨胀、变轻。热气流上升使置于竖直通道口的小风车转动。由于热气流上升,筒内空气气压减小,筒外空气较冷,气压较大。冷空气从水平通道流入,从而使道口的三个风轮旋转起...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化学课本上有两种爆炸实验,一是粉尘(固体颗粒)爆炸实验,二是气体(氢气、甲烷等)爆炸实验。但绝大多数化学老师都绕开不做这两个实验,为什么呢?主要是老师自己有很大的畏惧心理。一是怕实验不能成功,在学生面前下不了台;二是怕爆炸的巨大力度,把自己都吓着了。于是只能照本宣科,或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下爆炸的原理,但效果远不及做出来的好。本人每学期都做这两个实验,均获得成功。在今年暑期实验培训中,44个学员进行爆炸实验的设计,能有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和第五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要做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按书上的仪器装置实验时,教师需事先制取氯气。教师在制取氯气的过程中以及在做上述实验时,都会有一定量的氯气扩散到实验室或教室里。由于氯气有刺激性气味,是有毒气体,因此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由于教室里氯气的气味很长时间不会消失,不仅污染空气也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这两个演示实验的装置做了改进,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取一支T型管(口径合适),用一支细玻璃管在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