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出差到南方某小镇,在一家小旅馆刚住下,就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刚在服务台登记的女服务员。未等我开口,她先作了自我介绍,还拿出1本报刊剪贴本给我看。我匆匆翻了翻,上面还剪贴有我的文章。在交谈中我得知,她利用当服务员的机会,把每天旅客们留下的报纸都认真翻阅一遍,发现有好的文章就剪贴下来,3年下来已剪贴了3大本资料。不仅如此,她还靠报刊资料引路,开始自学写作,并已有十几篇言论和随笔文章见报。 出差回来已有些日子了,但那位服务员勤奋求学的故事却留在了我的脑海里,引发我一番思索。 一般而言,人们都讲究成才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每天早上,拧开电视,千万别误看了《东方时空》,尤其是别误了看其中的《生活空间》栏目,这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惯例”.我就是这许多人中的一个.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有味,每看完一次,都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清新脱俗,没有人为的做作,也没有宣传、说教的痕迹,却  相似文献   

3.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已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  相似文献   

4.
阿青 《声屏世界》2001,(5):51-51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笑傲江湖》已有数日。本无意观看,因为我认为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成功者甚少,与其看一部不伦不类的改编剧,不如在内心保留一份对金大侠笔下人物的回味。但连日来常听人争说《笑》剧,褒贬不一,见仁见智,倒显得我孤陋寡闻,便不可免俗地去看了两集。 不看则已,一看更加大失所望。中途插看,艺员们的演技如何不便于妄加评论,但只看一次剧中却出现三处错误不能不让人啼笑皆非。剧中人物口口声声叫令(ling)狐冲为令(ling)狐冲,称武林前辈任(ren)我行为(ren)我行,将“心系(ji)思过”…  相似文献   

5.
出版界的隐忧樊公裁我很喜欢买书,逛书店也就成了很大的乐趣。在50年代,我的专业是马列主义理论,而我却买了许多与马列主义无关的书,如《随余丛书》、《癸已类稿》、《癸已存稿》之类。几十年来买的书确也不少。到了80年代末,突然感到买不起书了。有一次在书店看...  相似文献   

6.
许冬林  小南 《出版参考》2008,(12):19-19
我去了一趟徽州,看了一次古民居。旅途早已结束,心绪却难平静。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有位外地的友人写信来问我:据上海一家报纸报道,杭州小型商业企业已全部实行租赁经营,不知道这些企业的职工得到了哪些实惠?社会反映如何?我看了信,似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据我所知,杭州的小型商业企业迄今尚未全部实行租赁经营,该报为何会作这样的报道呢?后来,我设法找到了那天的这家报纸,一看,报道的标题果然是《杭州小型商业企业全部实行租赁》,再看内容,却发现与标题有不相一致的地方,报道的导语明明白  相似文献   

8.
脑力激荡     
《大观周刊》2011,(3):F0003-F0003
二哥镇守荆州的时候,我正跟着大哥打成都。占了成都以后,我与子龙便请了个假去看二哥。进了二哥的府上,却见一人如木鸡股立在客厅门口一动不动,仔细一看,原来是周仓。  相似文献   

9.
我本没有保存信笺的习惯,可有一封信我却整整保存了3年。写信的主人至今我也不认识,但是,正是这封极普通却又含有无限真情的信笺,督促我在新闻的道路上起步,并且荣立了三等功。那是3年前,我还是一名新兵的时候。每当看  相似文献   

10.
一个阔别三十二年重莅山城的旧日新闻同业,见面的头一天,就要我陪他去游逛大街小巷。解放碑耀眼的灯光,较场口高大的住房,鹅岭、枇杷山公园的两江胜状,横跨嘉陵江的大桥,整洁的码头,便利的缆车。故城看新景,在我,是解说不尽;在他,则是应接不暇。使我奇怪的是,所有这些,都还没有引起他足够的激动。我惊诧地望着他,他却平静地说:“三十年来,跑遍了大半个祖国。这种变化,看得太多了。他说,那一个大城市不是这样!”我们顺着临江路往上走,转过民生路,一到西来寺街口,他却激动起来。举头一看,我们已来到当年新华日报营业部门前。楼房依然,屹立如前,门楣上“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1.
借自行车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弟弟即将参军的前夕. 一天上午,学校预备钟刚刚响过,我想,应该去教室检查一下,看学生们是否已准备好上第一节课的学爿用品,刚出办公室门,便看见弟弟一路向我跑来. "出了什么事?"我看着只穿一条单裤,内套一条破秋裤,在凛冽的寒风中却满头大汗的弟弟说.  相似文献   

12.
稿件失实,是新闻工作的大忌。在这方面,我有过沉痛的教训。那是1988年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派出所审查案犯。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安室一位朋友打电话说,他抓住了一个女贼,让我过去看看能否写篇报道。我赶去一了解,那女贼是在行窃一位患者的钱包时被抓住的。遗憾的是院领导对其做罚款处理后,人已被放走了。我想了解那女贼的其它情况,朋友说值班记录上有。于是我翻开记录本,不加思索地抄下:刘××,女,38岁,家住咸阳市西北橡胶厂……不想稿子见报后的第三天,报社却打来电话,批  相似文献   

13.
谁来看书     
那天碰到一位大学同学,寒暄中,他问我最近忙些什么,我说正在构思写一篇书评。他听了后显得相当吃惊:“这年头书都没人看了,谁还看你的什么书评?”这话有点刺耳却也够得上精辟,它搅醒了我们沉湎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14.
面子问题     
公共车又到了一站,上来一个漂亮姑娘,并在我对面坐下。她举着一根红豆沙冰棍,对着我不屑地翻了个白眼,却大度地岔开双腿,给我看了她短裙里头肉  相似文献   

15.
“到兰州来,不看碑林等于没到兰州!会感到遗憾。”老朋友张锋这样提醒我。我却不以为然。直到我要离开兰州的那天,才在他的陪同下乘车上了白塔山,到那里去看兰州碑林。“哇!”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偌大的一座仿明清的古建筑群,回廊蜿蜒,楼房栉比,黄瓦红柱,鲜艳夺目我从回廊转到一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给我一篇报告文学习作及作者的信。作者周自狄在信中说:“……我写了一篇《团旗下的‘花香’》的报告文学……写好后,我送给了主人公及主人公所在的厂党委。他们看后都说:‘写得比较成功’,我拿给周围的同志看,他们都说不错。可是,当我把稿件投到有关报刊时,却给退了回来……”作者看了《新闻与写作》后,希望能帮助他找找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有感于妻子爱看《焦点访谈》阎玉才我妻子是一名普通工人,她看电视的口味,我最清楚不过:音乐会、电视剧等。可自打去年,她看电视却多了一个内容,喜欢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我很纳闷。有一次,我问妻子其中原因,她脱口而出:“那里说的都是老百姓想知道...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也得过一些奖品.多属物质性的,在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且打心眼里喜欢的却极少。但有一件“奖品”却使我久久难忘。今年初,突然收到一封署有《新闻知识》字样的来信。打开一看.才知是《宝鸡日报》给我订了份《新闻知识》杂志,对我给党报投稿以示奖励。望着寥寥数语的附言.细读随信所寄的第一期《新闻知识》,已过不惑之年本来很少激动的我.却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竟拿着信和杂志向同事“炫耀”。我之所以这样,首先是被报社善于揣摸受奖人心理需求的良苦用心所感染.其次是时颁奖单位抛弃讲“实惠”的世俗、不以金钱物质…  相似文献   

19.
那天,我们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去看参加外国文学评奖的参评图书。印制精美、内容丰厚的外国文学图书琳琅满目,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在众多的外国文学名著里贪婪地阅读着。我对外国文学一直有一种奢侈般的喜好。当年,我的手中只有一本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却被我反复看了好几年,在没有书可读的日子里,它  相似文献   

20.
你看这根扫帚把,现在灰溜溜地躺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曾在树林里碰见过它,当时它风华正茂,枝叶繁茂。如今变了样,却还有人自作聪明,想靠手艺同大自然竞争。拿来一束枯枝捆在它那已无汁液的身上,结果是枉费心机,不过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