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斗争或生产活动,并论述了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生产力如何直接作用于上层建筑的某些领域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需要认真深入地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完整地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我们希望哲学和史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早已讲清楚的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归根到底生产力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但长期以来,这个基本原理几乎被“四人帮”所埋葬。他们出于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破坏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辯証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要求我們必須以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場、观点与方法来闡明社会历史的矛盾发展規律。“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对立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在阶級社会中,阶級斗爭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論旨,是大家很熟悉的。但具体(?)用时,問題可不少,茲就其中较为重要的几个问置,试论如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矛盾的“統一”吗? 有人認为矛盾的斗爭即阶級斗爭不是阶級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甚至还会起一定的破坏作用,沒有矛盾斗爭的和平统一,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他們把一些封建主朝初期的“太平盛世”如西汉“文景之治”,唐初的“貞观之治”等的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說成是沒有矛盾斗爭的和平統一的結果。把一些王朝末期生产停滯脫成是矛盾斗爭的結果,甚至把有些农民起义东汉末的黃巾大起义,唐末的黃巢大起义說成是对社会起了破坏与分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孙显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于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发展,虽然具有能...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因素和历史“合力”思想的重视不够。对于恩格斯“历史合力”思想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这在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尤为重要。在精神因素的作用问题上,我们也曾有过失误。因此,重视社会发展中精神因素的作用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强太的推动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彦力理论的继承、发展和重大贡献。他不权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正>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主体(主要是人)通过工具(劳动资料、科学技术等)认识、利用、改造、征服客体(自然界、人类社会、做为客体的人)的能力。它不仅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还反映了人和工具的关系(劳动技术组织形式)以及人和人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相似文献   

8.
职业道德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同时,职业道德建设对生产力的发展又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一。1.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发展生产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产力发展的诸要素中,人是决定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对生产力问题的解读,要从多要素出发,将生产力看成是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既要强调知识是精神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又要突破将文化生产力局限在精神生产力的狭隘范围,将文化生产力归结为生产力理论的逻辑蕴含。  相似文献   

10.
对生产力的理解要随实践的发展进行再认识。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交相作用,是生产力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是生产力问题的核心。生产力既包括物质力量也应包括认知成果及手段。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探索天人关系的最新成果、是人类成熟和理性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众所周知,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始终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也是起主要的、最终决定作用的方面。因此,研究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也必须从生产力决定作用的认识上,去获得新的启迪。笔者拟就此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2.
皮光纯 《江苏高教》2002,(3):123-125
本文从影响高校后勤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入手,论述了促进后勤生产力发展的三条主要途径:改革生产关系和体制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准备谈三个问题。一、从理论上探讨一下什么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研究一下在农民战争之后,统治阶级施行的什么政策;三、具体分析一下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这三个问题,总的来说都和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有关联。一、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最近史学界有几位同志就历史发展动力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阶级斗争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生产斗争、生产力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的、最后的动力。应该承认,这几位同志确实提出了过去史学界所忽视或被歪曲了的一些问题。如只强调阶级斗  相似文献   

14.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讨论的若干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热潮,在近代以来的中国虽几度消长,其重要性却始终为世人所公认。这一讨论,从理论上看,关涉各种历史观的核心理念、尤其关涉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准确把握;从实践上看,它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密不可分。因此,尽管此一问题的讨论,总是以一定的学术语境为背景,但从来不是纯学术问题,而是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关注这一讨论,把握其中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关系到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准确把握,更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概括起来说大致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生产力动力论、阶级斗争动力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动力论,此外还有一些折衷性的提法。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大都是从特定的历史范围提出的,从一定角度立论的,都还有值得商榷的余地。显然,要想得出圆满的结论,还有待于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有别于上述诸种提法的观点,即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而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考察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应考察生产力的状况,然后进一步联系起来考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不但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性质与发展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理论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种 :一是纵向研究 ,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在现实中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发展 ,形成“继承发展说” ;二是横向研究 ,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为横切面进行研究 ,认为社会主义发展是由多种动力共同推动的 ,形成“合力说” ;三是系统研究 ,将前两种研究合二为一 ,认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 ,形成“系统动力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理论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种:一是纵向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在现实中得到了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继承发展说”;二是横向研究,以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为横切面进行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发展是由多种动力共同推动的,形成“合力说”;三是系统研究,将前两种研究合二为一,认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形成“系统动力说”。  相似文献   

18.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动力问题探讨范先佐所谓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指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力量。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纵观人类社会发展.从社会经济与职业技术教育相关联的角度来考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及个人本身发...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诸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共同作用,组成和谐的有机的整体,演奏出生产力宏伟发展的雄壮乐章。但是,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看,从现代生产的特点看,从当前世界各国的决策动向等方面来看,现代教育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举足轻重,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这是因为,现代生产力系统要在目前飞速发展的现代生产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环境下达到最佳结构,发挥最好的功能,只有通过现代教育的“桥梁”、“纽带”或“粘合”作用的发挥,才能使这个系统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还是阶级斗争呢?本文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一个,这就是生产力。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史。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正如马克思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于经常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而生产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生产力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