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十运会冠亚军新装上阵王励勤与王皓在十运会男单决赛中相遇,但无论谁摘得男单的桂冠,红双喜都是获胜者——再夺全运会冠军的王励勤展现了[狂飚王·王励勤]的威力,而王皓也启用了红双喜新开发的球板和正手套胶,一路闯进决赛。[狂飚王·王励勤]自上海世乒赛正式亮相后,由于坚持精工细作式的品质控  相似文献   

2.
王昊天 《乒乓世界》2014,(3):115-115
在2013年巴黎世乒赛之后,马龙向红双喜提出希望试试复合纤维板,一款淡色芳碳球板便悄然降世。球板诞生伊始,马龙便在全运会斩获男单桂冠,他手中的新兵器也成为了发烧友们眼中的焦点,新一代的狂飚龙神秘出鞘。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7,(8):110-110
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可真要全当将军去了,没了士兵的将军充其量也就是光杆司令。毕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是演义而已。深明此理的红双喜,趁其"狂飚王""狂飚皓"坐稳中高端,即刻令"劲极"系列两款球板跟进中低端,为"狂飚"保驾护航。如此由高及低、成群结队,可见红双喜对于重现球板昔日辉煌志在必得。"狂飚"系与"劲极"系,本是同宗同源,无论选材或结构,颇多相似,唯分工不同。鉴于"狂飚"系成名已久,本期我们重点深入"劲极"风暴眼。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5,(2):i015-i015
2004年12月中旬,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组委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世乒赛的整体推广进入快车道。大众汽车成为冠名赞助商,LIBHERR成为主要赞助商,红双喜为大赛指定器材.12月17日,上海主要高架桥——延安高架的两侧已经挂出了世乒赛的推广旗帜:2005年1月20日,“红双喜一新民晚报杯”新春乒乓大赛作为2005年迎接世乒赛的第一项活动在上海举行,参加者从8岁开始,分男女儿童组、  相似文献   

5.
“2003年红双喜杯上海市民千台万人乒乓球大赛”为国庆和2005年上海世乒赛而举行。在上海各区县和社区,学生、职员、外国人等各组别共1万人在一张球台上进行了比赛,这次比赛掀开了2005年世乒赛的大幕。  相似文献   

6.
张辉 《乒乓世界》2008,(12):123-123
九年前,马琳与刘国梁在荷兰的第4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上演了一场直拍巅峰战,九年后,在北京奥运会,直拍大战再次令球迷大饱眼福,只不过,对手换成了王皓,而马琳终于登上了冠军领奖台。马琳与王皓,谁赢得更多?  相似文献   

7.
在40MM乒乓球正式启用前后,红双喜开始了针对40MM乒乓球的专业器材研制。通过半年多的研究、试验、试用和改进,在2001年1月7日开始的第27届北京“红双喜”杯乒乓赛期间正式推出狂飚、狂飚Ⅱ.狂飚Ⅲ三种定型套胶。这三种套胶均为反胶,目前已在国家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狂飚Ⅱ是红双喜2000为悉尼奥运会王励勤和闫森双打夺冠而研制的,适合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研制时,将40MM乒乓球的因素考虑了进去。狂飚Ⅱ是继G888后,速度、旋转和控制三种特性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又一款套胶。一般速度快的胶皮,难以保证旋转…  相似文献   

8.
何山 《乒乓世界》2010,(10):121-121
红双喜这十年来在套胶领域的经典之作已不必质疑,其“G系列”、“狂飚系列”、“天极系列”都已经成为众多国人共同的选择。无论是专业运动员,亦或是业余爱好者,对其依赖程度甚高。无机时代后,红双喜的应对之策是生产出了“NEO系列”,经典的“狂飚”和“天极”也都被打上了“NEO”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5,(6):i022-i022
刊登在今年第4期《乒乓世界》赠刊上的“红双喜第48届世乒赛有奖竞猜”揭晓啦!由于这次世乒赛的男单冠军王励勤和女单冠军张怡宁可谓众望所归,中国队也如愿包揽5枚金牌,因此,填对竞猜内容的读者朋友非常多,只好用抽奖的方式来决定了;为了公平公正起见,对于一等奖我们特意请到了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乒协副主席姚振绪先生来帮我们抽取,恭喜以下获奖者,奖品将由红双喜公司总部于近期统一邮寄发放。  相似文献   

10.
世乒赛点兵点将之男团十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世界》2008,(3):34-39
以王励勤、王皓、马琳为三大主力.辅以雅典奥运会男双冠军陈玘和小将马龙的中国男队最近两年间阵容相当稳定。这“五虎将”在两年前的不来梅世乒赛上击败诸强.将斯韦思林杯揽入怀中。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2,(5):130-130
从即日开始,红双喜对狂飚2、狂飚3、天极2、天极3等四款套胶的有机省套包装进行调整,2012年4月5日起生产的这四款产品,都将使用全新包装。新旧包装区别:  相似文献   

12.
乒乓微广场     
《乒乓世界》2014,(2):20-21
王皓:祝贺许昕大蟒获得新年里的第一个冠军继续努力(1月12日) 许昕转播:谢了皓哥,最近确实跟你学到不少东西,继续学习。  相似文献   

13.
年度组合     
年度组合:孔令辉/王皓 入选理由:一个是永远的乒乓王子,岁月流逝,他已不再年轻,从2000年开始到上海世乒赛前,他已经五年没有在三大赛 的单项比赛中染指金牌;一个是当今的人气之星,青春洒脱,一年前饱尝奥运苦酒。十年前,孔令辉将中国乒坛带入到了 偶像时代,他阳光,他充满活力,生活中的他却急躁倔犟;十年后,王皓接过了孔令辉手中的接力棒,偶像加实力的中国 乒坛依旧生机勃勃,他英俊,他不善张扬,竞技场上却总让人感觉霸气不足,但他终于拿到了单项比赛的世界冠军。 2005年,孔令辉、王皓,携手在上海万体馆为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做默契,什么叫做玉汝于成。一年前,这一老一小尽 管在队内“生死战”中胜出,却在雅典奥运会亮相不足半小时后,就尴尬地被瑞典人老瓦和佩尔森请出赛场。一年后,在 同伴,奥运会冠军马林/陈圮半决赛意外落败的不利境地下,在不被舆论看好的情况下,他俩击碎了德国人的男双复兴之 梦,中国队得以在上海世乒赛上实现大满贯。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9,(7):102-103
王皓通过多次世界大赛的历练,终于在横滨世乒赛如愿以偿,获得男单冠军。他最大特点莫过于反手的横打技术。王皓虽是直板,但与世界顶尖横板选手的反手相比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更胜一筹。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王皓半决赛中与马龙的这场对决为您剖析直板横打的奥妙(图1—18)。  相似文献   

15.
何山 《乒乓世界》2014,(1):116-117
十几年前,狂飚系列横空出世,开始统治起了国人的正手。历经小球改大球、有机改无机的两次革命,狂飚系列屹立不倒。其实,红双喜对于狂飚系列的调整已酝酿多年,而今面临新材料球的又一次革命,新狂飚浮出水面是一种必然。今春,新狂飚从包装到内涵都会尘埃落定,我们现在就为各种版本的传说添上最后一把火。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1月30日,北京朝阳区新源西里Cincin Cafe餐厅。来自王皓个人网站“皓令天下”的二十几位球迷和王皓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下午。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红双喜,狂飚、天极早已名满天下,占有国内正手套胶的绝对霸主地位。自从2011年红双喜推出高弹的“弓”系列之后,渐渐在国产反手领域中扬名。问世未满3年的“弓”系列暂且还无法与正手霸主的狂飚、天极媲美,成为反手大咖。不过,正因为年轻才有挖掘的潜力,从关弓5的身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弓”系列对于反手领域的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中国男乒在巴黎丢了单打冠军。2012年的倒数第二天,国家男队“直通巴黎”选拔赛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馆正式开打,这次选拔将通过三个阶段的竞争,决出5个巴黎世乒赛的单打资格。第一阶段(2012年12月30—31日、2013年1月2—3日),张继科、马龙、王皓、马琳、王励勤、  相似文献   

19.
索引     
《乒乓世界》2008,(10):141-141
河北省石家庄的郭欣: 一直很喜欢王皓,对他抱有很大希望。事实上人们一直都很看好王皓,这次虽然没有拿到冠军,但我还是为他高兴,能与师兄会师决赛.已经是胜利。毕竟乐乐一个人独守上半区。他没有输给一个外国人。他完成了他的使命.已经从四年前的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男子汉!尽管是一枚银牌,但这是用四年的汗水与无数泪水换来的,是无数皓迷心中的金牌!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上期介绍的SWORD(世奥得)“横打1号”是横打底板中的“革命派”,这款狂飚H系列的WH(王皓)——套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可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请不要误会,“尚未成功”的绝非这支板本身,而是横打技术在业余爱好者中的普及现状。H—WH虽有意成为“革命”的利器,却又不得不向市场稍作妥协——毕竟球迷中真像王皓那样完全放弃推挡仅用横打的还寥寥无几,作为红双喜借以重返专业球板市场的重要产品,如果目标人群太过小众,其风险值得斟酌。而斟酌的结果,注定只能是折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