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芈卡 《青年记者》2016,(8):108-10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达到90.1%.在这些网民的年龄构成中,20 ~ 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29.9%.可见,作为一种流行趋势的新媒体,大学生受其影响是非常大的.新媒体环境使他们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交往方式上都发生了变化,“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QQ上,感情都在短信上”,可谓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后,高校的红色网络阵地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红色网络阵地建设,提高红色网络阵地的影响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伊博 《采.写.编》2021,(10):140-141,111
随着网民数量不断提升,新媒体市场不断扩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也成为当下最热门的专业.本文通过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与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以面向社会需求为切入点,提出了课程设置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网民和手机网民规模,我国的新媒体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大数据等新媒体产业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助推下,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出现了诸多新趋势,而并购等方式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相关网络热点。看似网络新媒体倒逼传统媒体,为网络热点增设议题,发挥议程设置功能。但实际上,网络新媒体倒逼干预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并不准确。本文认为,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网络新媒体的倒逼,是伪干预,不宜过分夸大新媒体的舆论场域,传统媒体应着眼建设好自己的采写、评论等硬实力,才能真正适应未来网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胡蕾 《青年记者》2017,(3):45-46
近年来,新媒介技术的运用不断普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愈发鲜明和深远.突发事件备受社会关注,现在新媒体作为媒介平台,大量网民参与其中,会使有关舆论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因此,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晓璐 《传媒》2018,(3):86-87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弹幕视频热潮涌现,弹幕文化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表达意愿的需求增加,网民使用弹幕在视频上畅所欲言,在拥有自由享受权利的同时,其伴随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相继发生.本文结合当今弹幕文化的特征,探究在弹幕视频热潮下,造成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的原因及其疏导方法,以期为未来弹幕空间的净化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丹 《新闻通讯》2014,(5):29-31
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网民对网络政治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网民找到一个表达不满的有效平台。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尖锐,再加上群体心理的作用,使得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在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在传播途径上,网络公共事件主要通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并行和相互交流进行传播;新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传统媒体和政府在传播过程中从引发、助推到二次修正、深化步骤上分别扮演着重要而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孙钦泉 《传媒》2019,(8):73-75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在这种全新的媒介环境下,网民的媒介素养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集中表现在部分网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网络信息甄别能力,新媒体接触和使用能力有限等。其原因主要为部分网民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媒体接触并不充分,网络立法尚不完善以及主流媒体未进行正确引导。为此,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意识宣传,开设媒介教育课程,扩大网络法律宣传力度,增强意见领袖培养,帮助网民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以爆炸的方式产生,由于信息采集数量较大,信息分析难度上升,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新媒体技术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时代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我国应该积极构架以政府为引导,广大网民参与的新型网络舆情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带来舆论环境重大变化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媒体阵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迎来"移动"时代.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将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从手机网民的成长速度可见一斑: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2.33亿,2010年底增至3.03亿,而到2011年4月底,这一数字已跃升为4.77亿.互联网技术的裂变式发展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出现裂变式发展,带来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网络互动功能凸显.每一个终端用户都可能成为网上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这一重大变化,给我国新闻信息传播体制带来了深刻影响,对政府有效引导和管理网上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民粹主义思潮的流行构成了当今互联网独特的景观,当下网络民粹主义源于中国断裂的社会结构,也与网民的构成有很大关联.新媒体技术助长了网络民粹主义的蔓延.网络民粹主义对于表达民意、监督权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绝对不能把民粹主义的所作所为等同于“广大群众”的意愿.我们需要通过合理引导网络信息,标本兼治,方能使日渐严峻的网络民粹主义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2.
<正>媒体发展的每一次技术变革,都给报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技术的核心是网络。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运营商激烈竞争的加剧,用户上网门坎的不断降低,数据通信已逐步取代语音通信。游戏、微信、网购等具有极强互动功能的传播,不仅增强了网络的粘性与传播性,使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张推动网络价值提升的同时,网络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扩展性。其实,新媒体也是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充分发挥和利用新媒体功能,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整合,才能增强纸媒的竞争力,报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传统媒体的舆论格局被打破新媒体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通过网络随意交流和互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海量传播,"大众麦克风时代"已经到来,公众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话语权增多。这既使网络舆论发挥了采集民意、汇集民智的积极作用;也引发了网络社会的严重问题——以非理性"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暴力。信息碎片化等多重原因导致了网络暴力现象,但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新媒体时代下多方媒介素养的缺失。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加强政务部门、媒体和网民的媒介素养,才能从源头解决网络暴力,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动和谐网络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乔俊杰  刘迎 《东南传播》2018,(6):110-111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人们表达意见和观点的平台,相应地,舆论暴力事件也在增加.搜索引擎的引导、舆论暴力的成本降低、更多的触及舆论的敏感点、网民更易受群体感染以及真正意义上的意见领袖角色的缺失成为新媒体语境下舆论暴力事件发生的特点.新媒体语境下,网友实现从"静观"到"变通"的转变、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意见领袖、实现传统媒体引导的主体多元化、加强网络舆论监测能力和完善执行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网红被人们所熟知,网红现象是近些年来网络媒体涌现出来的热词,网红现象的出现导致了网红行业的火爆.网红现象的出现是由网络新媒体的"去权威性、去中心化、碎片化、交互性、个性化"特点和社会心理机制所致.同时,网红的名人效应也会导致网民不同价值观的判断和观念形成.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近年来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网民们逐渐开始通过新媒体关注各类网站播出的视频节目.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①2015年数字媒体使用时间占比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大陆用户每天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使用数字媒体,而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视频内容所占据.②而视频网站节目中有一类节目备受追捧,即网络自制脱口秀.  相似文献   

18.
孙龙飞 《新闻世界》2014,(9):139-140
在之前的很长时间里,玉林的"狗肉节"并不被外界所知。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对"狗肉节"的声讨中,新媒体平台对舆论的产生和发酵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观当下,多数网民在网络这一新媒体环境中的媒介素养却有待提高。本文以玉林"狗肉节"事件在网络中的舆论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民在其中的媒介表现,并对如何提高网民的新媒介素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内容分析法,对习近平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编码分析,发现其核心内容主要涵盖了网络技术建设、网络内容建设、网络安全建设、网络舆论建设以及网民素养建设等关键层面.同时,核心内容又统一指向人民、社会与国家三个向度,从而揭示所论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是从新媒体上获得信息。数据表明,截止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移动电话用户近10亿户。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新媒体教学和提升民众的新媒体媒介素养已刻不容缓,而新媒体教材建设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