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于各正式组织中,影响着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文章以图书馆内的非正式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图书馆内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了其对图书馆工作的作用和影响,并从管理角度对图书馆如何利用非正式组织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的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分析及应对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组织管理学知识,对图书馆非正式组织现象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了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并对这类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就解决这类非正式组织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方针。  相似文献   

3.
浅析图书馆中的非正式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图书馆中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关系以及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意义,并介绍了整合图书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捷 《大观周刊》2012,(1):44-44
新时期以来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对农村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对合理利用非正式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积极作用做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非正式”特性使得群体不易被组织所观察到,而这并不表明非正式群体不应被组织所重视。本文分析了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条件,阐述了其类型和特点及正面和负面作用,并就图书馆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非正式组织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因素的系统。本文论述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如何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它的作用 ,以便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姜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6):111-148
针对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组织内的非正式网络,对非正式网络进行界定,阐述其与正式网络之间的关系,并从网络中心性的角度分别探讨非正式网络点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对组织内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最后以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部门内的非正式网络为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非正式网络中心性对组织内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代晓红 《图书馆》2004,(6):74-76
非正式信息传播方式是组织内存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具有失真大、传播快、误信度高、规模反差效应、反馈迅速、选择性和目的性强等特点 ,其产生的根源大致有管理制度不健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组织内部分工、权力分配、利益分配不公和传播者心理问题等。会对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等造成很大的危害。在此探讨了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管理。其对策是建立良好的信息传播体系、组织文化、有关奖惩制度 ,引导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播 ,并从非正式信息传播中找到管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群体是一种未经上级组织正式批准而形成的人群集合体,是由持某种共同需要的人自愿组合而成的。当前,有些同志对图书馆中的非正式群体存在着以下三种不正确的看法。一是对非正式群体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凡是非正式的东西都是违原则的和不正当的,而且必然是有害的,因此,主张对一切非正式群体统统予以取缔。二是否认图书馆中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认为在图书馆内部除党组织、团组织、工会组织、妇女组织等正式组织之外不存在其他任何形式的非正式群体,同时,否认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要性。三是否认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认为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不会妨碍图书馆工作,无关大局,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不管不问,持放任态度。实践告诉我们,图书馆中的非正式群体不但存在,而且对图书馆员的行为以及图书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一些现象,比如,某项措施(如奖金分配措施)本来是针对某一位馆员的,没想到却触及了其他几位馆员的利益,并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情绪。又比如,几位馆员往往会在图书馆组织的一些工作中采取一致的意见和对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在目的、发生方式上与课堂教学存在相似也有很多不同。理解非正式环境中科学学习的本质,是设计、开发和评价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基础。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组织成立的非正式环境下科学学习项目委员会梳理了美国近20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出版《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人、场所与活动》,用大量实证研究反映出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特征、结果和研究方法。本文汲取其中生态学视角和学习框架两个方面对该书做一个导读。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交流与企业竞争情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美国社会学家H.门泽尔的非正式科学交流理论及竞争情报概念入手,认为企业市场(客户)部员工与客户(顾客)的交流、企业内部跨等级结构、跨部门的交流、企业电子公告牌、讨论区、电子邮件等的交流,相对企业竞争情报部门的正式竞争情报交流而言,属于非正式竞争情报交流过程,并分析了这些非正式交流过程普遍存在的具体原因,最后就如何将业已存在的非正式交流过程进行合理规范、引导和利用,笔者从培训与激励、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群体动力学的视角,对图书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互动效应进行了探讨,从图书馆非正式组织的对抗性和协助性两个方面着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两个有价值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信息沟通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是人们所能理解、认识的包含了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信息沟通则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从有无组织系统为依托的角度来理解 ,信息沟通包括正式信息沟通和非正式信息沟通。正式信息沟通是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信息沟通是指正式组织以外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组织的维系与发展离不开信息沟通。它既包括正式信息沟通的开拓 ,也包含非正式信息沟通的利用。只有在认识并把握非正式沟通的特征、作用的基础上 ,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非正式信息沟通。一、认真识别非正式信息沟通的特征非正式信息沟通的非正式属性 ,决定…  相似文献   

14.
简要地介绍非正式出版文献的含义、特点与作用,并以实例的形式讨论一些非正式出版文献在CNMARC格式中的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每个图书馆,由于条件限制和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只能接纳一定范围,一定成分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的正式读者群,同时也尽量按待各种非正式读者群来利用图书馆资源。”①但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图书馆只重视本馆的正式读者群,而非正式读者群往往被忽视。读者工作的研究对象也是以正式读者群为主,比如,流通管理工作系统中的几种最基本的统计方法都是以本馆的正式读者为依据计算的。“图书馆的现实读者与潜在读者,都是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②本文试对非正式读者在读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科学教育中,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组织的协作不断涌现,成为拓展学生科学学习机会、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科技馆作为社会重要的非正式教育场所,“教育”已成功跃升为它的首要功能,而馆校合作是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之间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馆校双方开战有计划、有组织、有设计的“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对于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场馆的教育价值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对上海科技馆“馆校合作”项目中“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的策划、实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今后我国场馆开展团队活动有所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17.
蒋万胜  杜鹃 《东南传播》2010,(11):51-53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运行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正式制度变迁促使我国大众媒介进行功能转换。非正式制度与大众传媒具有明显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非正式制度决定着大众媒介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又反过来塑造着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氛围。大众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缓慢地影响着非正式制度,进而影响正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8.
自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治多元化”理论以来,苏联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政治党派和非党群众团体。据有关方面统计,截止到《新闻法》颁布以前,此类团体和组织的数目已达两、三千之多。在“言论自由”、“舆论多样化”的气氛中,这些组织和团体大都出版了或正在准备出版自己的报刊。已经出版的、影响比较大的刊物有:《自由之声》(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报刊)、《新生活报》(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公社》(无政府二团主义者报刊)、《基督教民主党公报》、《公民尊严》(立宪民主党报刊)等等。根据独立报刊目录中心的最新统计,这类用俄文出版的非正式报刊已达500余种。总的看来,在改革中涌现出的苏联非正式报刊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存在不少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的内驱力来源于员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是功能互补的"孪生兄弟",灵巧应对非正式群体,激励其成员在更高需要层次上实现自我价值,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现有的理论与文献,总结出知识转移机会、动机和能力是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成功的三个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同时整合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进行理论模型的构建,就社会资本对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分别阐述组织如何有效地促进个体间非正式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