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游进 《鄂州大学学报》2007,14(1):39-40,64
《楚辞.九歌》是屈原在楚地民歌、巫歌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一组个人抒情诗,是诗人创作个性和民间文学风格的完美统一。《楚辞.九歌》保存着古代楚地民风民俗和民间传说的一些素材和影子,这正是楚文化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3.
庄子和屈原,同为楚人,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家,又基本上处于相同时代,同样接受楚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就使二人具有很多相同点。但二人也存在其不同的特性。庄子是哲学家、思想家兼文学家,屈原则是身为左徒、三闾大夫并作为楚王的近臣和同宗的贵族。由于出身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又必然造成二者的思想有别、气质迥异,从而带来创作上的不同和差异。因此,比较其相同、相异之处,对正确评价庄子和屈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中国悲剧意识的象征,是中国悲剧文化的先躯,他所象征的是当时中国各种文化融合后的一种新的文化“化合物”,这种新“化合物”的特质在于不避人、不避世、不避身,是中国悲剧文化意识中的精核.  相似文献   

5.
屈原一生追求人格完美,他代表了中国化的本质特征,不愧是中国化的象征。屈原的理想追求及期 失败,揭示了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中和性、圆融性、柔韧性;屈原真善美的人格魅力,蕴涵了中国古代悲剧精神的世俗性、民间性。从屈原身上所体现的内心冲突,反映出中国古代悲剧结局深厚久远的化积淀。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悲剧带有必然性质已经在古今视域融合中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同。从阐释学的角度讲,屈原的悲剧实质是一种存在悲剧。他用个体存在的毁灭作为代价向人们揭示了生命内部所有的尖锐性、复杂性、荒谬性,以及生命存有的整个重负。究其根源,屈原准宗教性的知性思维方式与他悲剧的诞生不无关系。所以,更深层次地解读屈原带有意志性质的存在悲剧还应从他"国身通一"的思维切入,以屈原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关怀为视角,才更有利于对屈原的悲剧作出人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屈原性格执著、孤独、倔强,忠贞,内心充满矛盾,有着浓厚的爱国热情,积极进取,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对屈原性格形成产生影响有三种因素:楚国地域文化;诗人气质等个性因索;生平经历、思想等杜会原因,而悲剧性格是屈原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屈原是政治家,也是误入官场的诗人和艺术家。社会角色的错位,使得屈原的政治抱负与政治智商不平衡、政治主见与诗人个性不兼容、政治义务和文化使命难取舍,这也就注定他的人生必有一个极其悲壮惨烈的尾声。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自杀是必然的。在当时的情况下 ,死是他最好的归宿。这是由他天赋的内美、高尚的人格和南楚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浪漫气质所决定的。他的身世、修养、气质是他走上悲剧道路的必然原因 ,而朝廷的腐败、政治的黑暗则是他自杀的外因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与屈原楚辞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精神,虽因历史文化背景、民族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对命运的思索与抗争却又十分接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其悲剧的起点和终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对比较研究古希腊和楚文化中的悲剧精神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香草”意象的激活和改造是屈原对中国古代艺美学的卓越贡献。它们从祭祀用品一步步成为屈原悲剧意识的感性意象表达形式的过程,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屈原悲剧意识的生成,同时这种变形也见证了楚化传统的一层层的积淀和离析。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我们研究屈原最重要的原始材料之一 ,但又是近百年来屈原否定论者攻击的对象。本文从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入手对这篇作品进行了新的解读 ,说明了三个问题 :第一 ,司马迁把怀才不遇当作为屈原作传的一条主线来写 ,这说明在此篇作品中包含着作者对屈原的理解 ;第二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写出了自己的思想困惑 ,同时也写出屈原和贾谊之间的时代思想差异 ,让我们了解了两个时代不同的文化精神 ;第三 ,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 ,他不但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屈原的物质史料方面的基本真实 ,同时也写出了屈原在文化精神上的真实。这恰恰是证明屈原其人可信的有力证明 ,是司马迁给我们留下的研究屈原精神思想的最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屈原研究的主要成果是《史记》中的《屈原列传》。他以历史传记的形式,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屈原的家世、生平,建构了屈原生存其间的历史语境,为研究屈原的思想、创作提供了历史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唐末诗人皮日休的讽悼文《九讽》是对屈原骚体文的继承。在思想内容上继承了屈原骚体文的怨刺精神;同时,他的文中又呈现了前人还未出现的民主思想,显示出了理性主义的思维,体现了对屈原骚体文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伟大诗人屈原一生致力于楚辞文学,其中尤以《离骚》著称。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楚国的兴盛奔走呼号,可惜朝廷昏暗不明,小人当道,致使屈原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我们通过反复研读《离骚》,可以真切地捕捉到诗人的以政为德、治理美政,以民为本、情系人民,呕心沥血、举贤授能,忠君爱国、高尚峻杰的为政思想。  相似文献   

16.
屈原人格特质中蕴含着悲剧性的内核,由其悲剧人格所导引的生命意识、批判精神迥异于其他士人的理性思维。在孔子止步的地方,屈原采取了激烈的抗争、极端的自杀方式。死亡成了延续生命和摆脱臣妾意识的最高方式。庄子和屈原在批判对象、批判深度上判然有别,二人的批判精神显示了鲜明的个性色彩。和孔子、庄子等士阶层比较,屈原为先秦实践理性提供了富有鲜明楚文化和个性色彩的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社会悲剧与"人"的现代反抗精神、性格悲剧与人格理想的可能限度和命运悲剧与"自由意志"对生命的有效实现三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白鹿原>的悲剧美学及其内涵,挖掘了这种悲剧意识对于茅盾文学奖、对于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贯穿着一股浓烈的生命意识,它体现在公案剧、水浒剧、文人剧及历史剧等各种不同题材的剧作内容中。本文在与前代文学的比较中显示元杂剧中生命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说明《山海经》所载神话应属于西域昆仑神话范围,进而梳理屈原诗歌所采用的《山海经》神话素材,以此说明西域古代文化——昆仑神话对屈原诗歌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西域文化在战国中后期,已经深入影响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希腊悲剧与中国元代悲剧虽然产生的时间不一,但其中的女性形象都呈现出刚柔相济的悲剧美,面对厄运,她们都表现出与传统女性美标准背离的独立自强、意志刚毅和敢做敢为,同时又不失女性的贤德、温良与柔美。尤其在元杂剧里,女性在舞台上激情呐喊,其音,其行,其心,由远而近,由模糊到清晰,使得在历史中消隐了的女性,终于从元代悲剧文学中脱颖而出,表现了对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美”标准的背离与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