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剩女”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剩女”的流行既彰显了女性个性,也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歧视和挤压。分析“剩女”产生的原因,试图发现该现象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2.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她是网络媒体的宠儿。但是却被网络媒体塑造成有问题的一个群体。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剩女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剩女现象暴露出男权家庭制度的虚伪性和脆弱性。但是男权制的家庭仍然是剩女在职业和家庭选择中的主要障碍。剩女虽然在婚姻上存在失调。但是她们婚姻问题的解决将是女性在职业和家庭平衡的良好范例,剩女本身就是女性自身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阶段。她们的成熟路程也必定是女性人格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对"剩女"现象的关注,本文从社会交换理论范式切入,对"剩女"现象所引发的有关女性行为命题进行探究,审视"剩女"在婚配行动中所受社会学命题的困扰以及形成女性窘境的社会事实,寻求有效的行为路径变更既往女性模式对"剩女"婚配行为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剩女"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剩女"的流行既彰显了女性个性,也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歧视和挤压。分析"剩女"产生的原因,试图发现该现象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网络语言在我国的兴起和迅速发展,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称谓语也有了新发展,“恐龙”、“三八”、“熟女”、“剩女”等词频频在网络媒体上出现,并且有从网上走到网下的趋势。这些词语为什么如此受人青睐?这里面有着怎样的社会基础?本章拟从历史、观念、经济、文化等几个层面给予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6.
从"剩女"等词看中国女性婚姻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5):116-118
随着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单身女性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的称谓也是风起云涌,"剩女"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流行语最广泛的运用和接受,势必有其广泛的社会和心理基础,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种社会观念的更新,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也正是就着重以"剩女"为突破点,从词语本身的特点和它所体现的社会文化观念和心理的变革方面略做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师生言语观念的冲突 这样的现象在教学中并不少见:(1)在学生踊跃发言之后,教师说:“下面我把答案说一下,你们记下来。”(2)教师质问学生:“为什么课本上的知识答不上去,喜欢自己编一点呢?”(3)教师之间这样的评论:“这个学生太差了,书上的话一点也用不上。”这一类现象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共同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当代都市大龄“剩女”在婚恋方面遭遇不少尴尬与困境,这与“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的历史形成及其所导致的两性择偶标准的差异息息相关,可运用社会学“择偶梯度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予以分析.“婚姻结构性失调”是由两性择偶权的不平等导致的,“剩女”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权思想和性别等级制度.因而,要解决“剩女”问题,就要改变传统的婚姻和择偶模式,改变婚姻关系中“男强女弱、男尊女卑”思想,并改变“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女性只有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真正得到提高,在择偶中才能和男性处于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9.
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从来有都不缺少昂首挺胸、奋勇向前的女人。她们小心翼翼却又有滋有味地享受着单身生活。不婚的观念或许并没有深入内心,事实上她们早已觉得没有爱情,一样可以活得滋润。社会上,"剩女"现象愈演愈烈,现在,"败犬"这个词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阐释,高学历、高收入,事业成功,但已过适婚年龄仍未婚的女性,你们又多了一个新称谓。  相似文献   

10.
调查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剩女”数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从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剩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剩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通过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解决好大龄未婚女性的婚姻问题,以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壮族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通过归纳总结,将壮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神仙和凡人两大类,从“文学想象与虚构问题的人类学解析”这个角度,分析这些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及其相关情节,从而挖掘出其背后所隐含的母性崇拜、图腾崇拜、生死观念、性别文化等人类学内蕴。  相似文献   

12.
都市"剩女"现象引发国人高度关注。女性以其特有的理念演绎着自身的行为逻辑,对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和传统的性别观念形成巨大挑战。面对学术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中见仁见智的探讨与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视界对"剩女"现象进行解读,通过社会事实——逻辑诊断——范式建构——策略选择这一技术路径透视,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其生成机理、以及现实运行与调适机制,同时探寻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单身现象被一些媒体称为危机。有一点危言耸听,但细细斟酌,确实有几分紧迫感。剩女这个略带个性和苦涩的词,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兴起,如今逐渐成为关注度极高的社会话题。剩女们永远坚信: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宝贝;最好的一定在最后面。绚烂过后最终是平凡,生活也逃不过油盐酱醋茶的魔咒,我们不能不承认,剩女在年龄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但是很多逼近30岁,或者过了30岁的大龄女青年,被不情愿地划分到了剩女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然而"剩女"的出现并非偶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剩女"出现的原因除了女性自身过度追求完美和失恋阴影的固着心理外,还有男性方面的男性中心、认知偏差与过度自卑,以及社会舆论对"剩女"的期望压力和刻板印象。解决"剩女"问题的有效途径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提倡"姐弟型"婚恋和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15.
为“剩男剩女”就业支招当2007年应届毕业生为找工作而奔波时,还有一个群体正与应届生“争抢饭碗”,那就是至今尚未就业的2006届,甚至2005届大学生(又被称为“剩男剩女”),他们因为长期未就业,“空白”的职业经历使他们在招聘市场上处境尴尬。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约有124万高校毕业生无法实现当期就业。看来“剩男剩女”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造成“剩男剩女”未就业的原因是复杂的,只有针对于不同类型的“剩男剩女”支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才能起到实质性效果。求职受挫消极埋怨不久…  相似文献   

16.
“美女经济”的兴盛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并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其中。但“美女经济”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女性获得了自由与解放,相反,在“美女经济”的背后隐藏着一套针对女性的规训体系,实现着对女性的约束与控制。透过“美女经济”的运作可以看到一套由男性建立在“权力一知识一肉体”结合基础上的女性规训体系,男性在“美女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运用诸多具体的权力技术实现着对女性的规训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 ,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 ,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与反抗史 ,复仇史 ,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 ,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动力的有无及创新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风土”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观念是影响人们创新观念的“观念背后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认识两个女生,都是我的师妹。一个是“毕婚族”,一个是“剩女”。“毕婚族”的家境不是太好,大学四年的学费,都是她一个人靠做四、五份兼职赚回来的。所以,今年还没毕业,她就和男友匆匆去办了结婚证。“剩女”是一名部门经理,有着稳定的收入,闲暇时就和朋友逛街、旅游,想去哪就去哪,倒也安逸。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与反抗史,复仇史,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