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人者经常要面对“久盼无花”的“教育荒地”:有时是学生自身因素,或者是性格内向,启发无效的:或者爱出风头,屡禁不止的;或家庭变故,心灵创伤严重的……有时是育人条件,或者较舍简陋得让人无奈,或者用品紧缺得无以为继,或信息过于阻塞……说其为“荒地”,虽然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受教育者就象破罐一样,在身心的某个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或深浅或明暗的“裂纹”.这些“裂纹”有时会成为育人者巧夺天工的契机.出现“点石成金”的教育景致:有时也会成为育人者不堪回首的败笔,经常出现的“破罐破摔”后果让育人者既头痛又无奈。可是在面对“破罐破摔”的尴尬时如何才能实现点“裂纹”成金呢?这个话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育人者。最近读到一则名为《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的小故事,才猛然醒悟其中的奥妙——育人者只有用心去呵护“瓦罐上的裂纹”.才有可能在“破罐破摔”发生的前后或者因势利导或者悉心点拨,才有可能成功地引导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27课)中,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笔者过去听课,曾发现有的老师把其中的“或……或……”视为连词,解作“或者……或者……”,用来表示选择关系,即:人总是要死的,或者死得比泰山还  相似文献   

4.
时下,经常在校园里或者生活中看到一些育人者习惯于“直线管理”,对于孩子们不经意间的错误做法或不良行为、有意为之的“恶作剧”甚至破坏性的恶劣行径,要么是“软性的直线”——以“息事宁人”为上策,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任其“胡作非为”,或者“以身作则”似的比划一下,对犯错者“敬而远之”;要么是“刚性的直线”——大动肝火,暴跳如雷,声色俱厉,  相似文献   

5.
贾宪章 《山东教育》2005,(31):11-11
“揠苗助长”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讽刺人们做事不按照事情发展的正常规律,急于求成,最后把事情办得更糟糕。可是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许许多多具备不同特质的“天才”,其自身也同时存在着可能让自己才华泯灭的致命弱点。而育人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最恰当的时机,或者激励,或者引导,或者熏陶……巧妙地为这些“天才”施加最恰当的“揠苗术”,才会让其才华真正有机会、有可能得以升华。最近读到一篇关于达·芬奇的小故事,对助长有时须“揠苗”,又有了进一步的感触。达·芬奇做学徒时,才华深藏不露。他的老师年老多病,作画时常常力不从心。一天,他要…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 )1 1 可以给学生归总数学证明有哪几类 ?答 :数学中常常是从已知条件或者定义、公理、定理出发 ,通过逻辑推理 ,从而使新的结果获得证明。常用数学证明方法可分为演绎法和数学归纳法两大类。演绎法有下面两种形式 :( 1 )直接证法。它的格式可以写成“因为……所以…… ,于是……从而…… ,这就证明了所需要的结果。”( 2 )间接证法。常用的是反证法。它的格式可以写成“设所需要的结果不成立 ,则……于是……从而……这就导出矛盾 ,因此所需要证明的结果成立”。反证法有时要与穷举法结合起来运用 ,即将所需要的结果的反面的所有情…  相似文献   

7.
颜洁 《上海教育》2023,(15):68-69
<正>女儿写作业,写得很慢。妈妈对她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速度也要提上去,要不然时间会过得很快……女儿:“时间过得再快,也是一分一秒过的呀……”妈妈:“做作业就是为了学知识,要讲效率……”女儿:“我觉得做作业不是为了学知识,是为了思考,是为了学会考虑事情的逻辑……”这是我们的“品读童年”项目中300多篇的原生态记录之一,倾听儿童真实的声音、探寻儿童智慧,是我们的作业研究的重要视角。这对三年级母女关于作业的对话不只是个例,随着行动研究走向深入,我们作业改革的目标逐步聚焦育人方式,并形成“作业亦是作品”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8.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由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设置“定格键”。每个人身上没有永远被定格的“缺陷”和“天分”,因为在不同的“人生网络”里或者生活“频道”上,原本看来是“缺陷”或者是…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受教育者像破罐一样在身心的某个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或深浅或明暗的“裂纹”,这些“裂纹”有时会成为育人者巧夺天工的契机,往往会出现“点石成金”的教育景致;有时也会成为育人者不堪回首的败笔,经常出现的“破罐破摔”后果也让育人者既头痛又无奈。可是在面对“破罐破摔”的尴尬时如何才能实现点“裂纹”成金呢?这个话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育人者。最近读到一则名为《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的小故事,才猛然醒悟其中的奥妙——育人者只有用心去呵护“瓦罐的裂纹”,才有可能在“破罐破摔”发生的前后或者因势利导或者悉心点拨,才有可能成功地引导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故事的大意是:德皮勒要在学生们身上试验自己学来的方法,“如果感觉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孩子们纷纷拍起手来,僵硬乏味的面孔立刻鲜活生动。但德皮勒猛地发现一个男孩却无动于衷。“你叫什么名字?”男孩抿紧了嘴唇,表情有些愤怒。一个学生轻轻地说:“老师,他叫詹姆斯。”德皮勒的情绪彻底败坏了。下课后詹姆斯被他叫到了办公室。“为什么不和大家合拍呢?下次不可以。”男孩沉默地点头,只是他的右手始终放在口袋里。课间詹姆斯又惹事了,德皮勒赶过去时,争执已经结束。他全身乱糟糟的,仍把手放在口袋里。...  相似文献   

10.
现在学校里一些学生好像茶壶里的饺子一般自我封闭的情形,让人对替他们的健康成长担起心来:大多数学生们对他人或自己不正常的言行变得“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习以为常,同伴之间的是是非非也很少有孩子向别人提起;课上举手争相发言的习惯也逐渐弱化,许多老师不得已只好使出最后的“法宝”——或者点名发言,或者自说自话……育人岂能像“茶壶煮饺子”?教育活动只有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面对着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孩子,育人者又如何能倾听到他们的心声呢?育人者要走出“茶壶煮饺子”的尴尬,首先就要及时转变…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 :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地给予评价 ,或赞赏有加 :“你的发现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你真是太聪明了 ,比老师想得还要好……”或委婉引导 :“你想得真好 ,只是没有说到点子上。”“如果再简洁些就更好了。”或是激励性地批评 :“嗯 ,你说得虽然不够正确 ,但能勇于发言 ,精神可嘉……”在多数情况下 ,这种适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一次 ,一位教师在执教《小站》一文时 ,要求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2.
"列异"例说     
请看下面的例子: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21岁:“爸爸落伍了,他的观念和时代格格不入。”28岁:“如果当年爸爸像我这样,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3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词又称曲子词,那些在今天被视为十分高雅的玩艺,其实最初都是为歌手演唱而生的“流行歌曲”。所以当年它们都十分通俗,只是因为历史的发展、语言的变化,才使后代的子孙们感到难懂了起来。尽管通俗,一旦到了文人手里,填写时字里行间,还是十分争奇斗艳,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或直抒胸臆,或娓娓诉说,或细细描写;有时淋漓尽致,有时细致入微,有时夹叙夹议,有时如泣如诉……而在这种不同风格的叙述、描写与议论之间,竟产生了一些与今天的散文极为相似的精品。何谓散文?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散文指的就是那些用特具情感的笔调,叙写身边人事的那种文章…  相似文献   

14.
说"三"道"四"     
“三”和“四”作为基本的数目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语言。就说成语吧,你统计过含有“三”或“四”的有多少吗? “三”:三心二意、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四大皆空……“三”和“四”:不三不四、朝三暮四、丢三落四……由此可见它们在我们的语言里的运用是多么广泛! “一”为单, “二”为双, “三”为“众”。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三”很自然地由确数变为约数,有了“几个”或“多次”的意思。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意思是“几个人”: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中, “三过”就是多次经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高二册《复合判断》一文,经过删改,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便于教学,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但是其中选言判断修改以后,有的仍欠稳妥,尚有值得推敲之处,磁赘述于下:“(8)稻子长得不好,不是缺肥,就是缺水。”“这个选言判断的两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因为稻子长得不好,可能是既缺肥,又缺水。应该把‘不是……就是……’改为‘或者……或者……’才恰当。”原选言判断,用不相容的来反映相容的,使判断不够恰当,但是改为相容的假言判断以后,仍欠周密。事实上,稻子长得不好,除了或缺肥或缺水外,还有许多可能性:或种子不好,或秧苗育得不好,或稗子太多没有即时除去,或种在背阴处长期阳光不足,或遭受病虫害,或遭受寒流、冰雹的袭击……,如果简单地说“稻子长得不好,或者缺  相似文献   

16.
“严师出高徒”是古训。但古为今用,我们必须有分析、有鉴别。倘若全盘肯定,那我们每个人不都可轻易地成为教育家了?尤其对于“学困生”而言,有时,对他们的要求如果相同(或者更高)于一般学生,对他们加以严格地“管教”,表面看来似乎成效很大,但是如果去仔细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会发现有不少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束缚”,会表现得更加不容乐观。也就是说,严格的教育对他们起不了“内化”作用。我在摸索其他途径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宽容的作用。班中有个学生,调皮捣蛋全校闻名。有一回检查作业,他说:“忘…  相似文献   

17.
读鲁迅的作品时,细心的读往往会发现鲁迅常常把“介绍“一词写作“绍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提到创办朝华社的情况时说“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学,……。”可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有时也用“介绍”一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介绍”和“绍介”交替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吗?里面的主持人向嘉宾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嘉宾有时对答如流,有时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出来请求援助。坐在电视机前的爸爸着急得很,自言自语地说:“哎,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  相似文献   

19.
一、对“科技开发”涵义的各种理解 何谓“开发”?《辞海》的注释是:“用垦殖、开采等方法来充分利用荒地或天然资源”;《现代汉语辞典》的注释是:“以荒地、矿山、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每天都要利用互联网传送或者接收大量的电子邮件“。伊妹儿”在给我的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经常令我头疼:早上打开电子邮箱,总会看到大批莫名其妙的垃圾邮件。有时一不小心被伪装得很好的病毒邮件骗上了,一打开,惨了,染上病毒,工作电“脑受伤”甚至“罢工”,一天的心情都很郁闷。相信不少中学生朋友也跟我有一样的遭遇。有时候这些垃圾电子邮件被家长或者老师发现了,以为你在网上干啥坏事情,还会不明不白地被训一顿,冤吧?据我国互联网的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的负责人介绍,中国网民每年收到邮件500亿封左右,其中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