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宋桂支 《内江科技》2009,30(10):31-31,127
近几年孤独症的研究多集中在孤独症儿童身上,而对与患者密切相关的母亲所处困境和心理压力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重点分析了孤独症儿童母亲的心理压力,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调整策略,以便能对孤独症儿童母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孤独症儿童居家康复训练的需求,以及当前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采取管控措施,不便于患者就医的现状,基于当前家用个人电脑开发孤独症儿童居家可视化音乐干预软件。以孤独症儿童视听音乐统合训练为依据,分析训练过程中对软件的功能需求,提出孤独症儿童居家可视化音乐干预软件设计需求。基于Visual Studio 2015开发可视化音乐干预软件,实现在居家环境中采用现有的电脑设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视听康复训练。为孤独症儿童居家康复治疗可行性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孤独症儿童的增多,广大孤独症儿童及家庭对康复训练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康复机构和学校也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各地不仅有教育、残联民政系统的学校和康复机构,还涌现出一批民营的孤独症康复训练中心这些机构和学校对国内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政府已把孤独症儿童纳为抢救性康复工作对象给以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过程中有康复手段,在康复过程中又时时存在教育的内容。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发展他们的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行为,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社会正确认识儿童孤独症,关爱孤独症儿童,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融合教育是儿童康复体系的一部分,是个别化训练效果的体现与强化,是儿童康复目的和方法的统一。幼儿园阶段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重在引导儿童了解世界存在的客观性,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培养儿童掌握基本社交技巧。融合教育特别是在儿童情绪和行为校正方面效果显著。笔者在文中归纳了融合教育在校正幼儿孤独症中实施的过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宗尽炎 《内江科技》2010,31(12):61-61
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究。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分析探讨了孤独症儿童在感觉统合训练中的成功教育经验,并为特殊教育人士、孤独症儿童家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魏轶兵 《科教文汇》2012,(27):97-98
随着近年来我国随班就读事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为了使这类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里的学习生活,必须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这是开展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孤独症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支持,学校应怎样开展这项工作,逐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对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教育环境支持的功能、工作重点等一些基本性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不足,以计算机游戏为媒介,设计而向孤独症儿童的游戏活动,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综合儿童游戏、教育游戏的特点,本研究以正常儿童发展所拥有的能力为具体设计目标,结合心理教育量表,进行游戏设计,具体来说,从注意力、共同注意力、听指令能力、社会道德行为能力等基本能力的提高进行游戏活动设计,进而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求,设定团体音乐治疗目标,制定团体音乐治疗计划,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来帮助孤独症儿童改善其生理、心理乃至社会交往等问题,运用团体教学模式来帮助孤独症儿童健康成长,从而使儿童获得健康而有质量的生活状态的一个音乐领域。  相似文献   

9.
戴峥嵘 《科教文汇》2013,(16):104-104,108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分离性焦虑的处理方案。方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亲子同训、游戏疗法、心理暗示、药物治疗等方法。结果:孩子在一个月后的评估中,情绪有明显的改善。结论:1)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障碍有多种,应仔细查找原由,区分对待。2)孤独症儿童分离性焦虑的克服,可结合孤独症的康复训练,采取行为疗法、游戏疗法、心理暗示、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3)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切忌急躁和不理睬的态度,应多鼓励和安抚,引导孩子正确释放情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分离性焦虑的处理方案。方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亲子同训、游戏疗法、心理暗示、药物治疗等方法。结果:孩子在一个月后的评估中,情绪有明显的改善。结论:1)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障碍有多种,应仔细查找原由,区分对待。2)孤独症儿童分离性焦虑的克服,可结合孤独症的康复训练,采取行为疗法、游戏疗法、心理暗示、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3)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切忌急躁和不理睬的态度,应多鼓励和安抚,引导孩子正确释放情感。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又被称为自闭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随着对孤独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分别为: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以无意识理论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它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在情感和身心状态,对于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和效果。因此,本文根据较新的相关资料,在沙盘游戏疗法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做了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患儿存在的典型特征是社会交往、言语发育、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以及感知觉异常等一些行为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自闭症儿童的四种行为治疗方法,及其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大肌肉运动对孤独症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以大肌肉运动为干预手段对12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通过SASC、CARS量表评估干预前后被试的社交焦虑、症状程度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儿童社交焦虑与害怕否定评价维度有显著改善(P0.05),症状程度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大肌肉运动干预能够帮助中轻度孤独症儿童积极面对否定评价,缓解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4.
所谓孤独症,就是患者在与他人交往、交流方面的能力存在缺陷。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每500个孩子中,至少有1个孩子或多或少地患有孤独症。那么这种症状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对一组孤独症儿童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孤独症的神经学依据。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学家达普瑞托及其同事从事这项研究工作,他们对10名孤独症儿童和另外10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观察。研究人员让他们观看和模仿多种情绪的面容,同时,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测量流经大脑某个区域的血液流量,确定大脑中哪一个部位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重要工作。观…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50年里,孤独症的研究、教育与治疗在医疗和教育等方面成为关注的焦点。"孤独症"源自于古希腊语中的"自我"一词,在有些地区也被称作"自闭症"。它是儿童发育障碍的一种,该障碍影响到患儿的大脑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从而导致患儿在社会行为、语言交流和学习性活动方面有严重的障碍,其结果是制约了患儿与亲人之间关系的发展,使他们难于介入正常生活。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然而,遗憾的是孤独症儿童大部分都有语言发育落后的问题,他们开始说话的时间往往迟于同龄儿童,有些儿童尽管有少量语言,却不会运用,而且经常用词不当,因此,无法正确表达语言以及与他人沟通成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最大问题。孤独症儿童作为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部分,对其存在的语言交往障碍训练是势在必行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个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各届的大力配合,尤其是家长。学校的训练毕竟是有限,只有家庭训练和学校训练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使那些孤独症的孩子最大限度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争取早日使他们走出孤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康复训练过程中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最近一周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定的52例孤独症患儿(接受在康复训练《个月似上)的父母或同其共同生活的其他监护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孤独症儿重家长的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P〈0.01)。孤独症儿童母亲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父亲组(P〈0.05,P〈0.01)孤独症患儿家长其文化程度高低不同,表现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上存在差异(P〈0.05,P〈0,01)。结论:在对孤独症患儿康复训练的同时,随时关注其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对母性家长及文化程度低的家长更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疏导,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使之积极参与到孤独症患儿的康复训练中,更有效地促进孤独症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9,(7):30-30
南开大学副教授王崇颖被国际孤独症研究协会(INSAR,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utism Research)授予“发展中国家专业人士奖”(Professional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Award).以表彰她在发展中国家儿童孤独症研究中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杨丽冬 《科教文汇》2023,(19):184-188
近年来,我国的融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针对特需儿童的教育策略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特需儿童开始入园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前教育作为融合教育的初级阶段,更是特需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个案研究方式,探讨粤西地区孤独症特需儿童在学前融合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从学校、教师、家庭、培训和各方扶持等方面寻求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提出相关对策来促进学前融合教育背景下特需儿童的人际沟通和社会融合,让孤独症特需儿童得到更多的同伴支持,促进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每110名儿童中就有1名孤独症患者,而这种疾病的治疗师处于严重缺乏状态。研究人员希望新开发的人形机器人能弥补这个缺口,但这些机器人真能帮助孤独症患儿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吗?  相似文献   

20.
宗尽炎 《科教文汇》2009,(35):76-77
为探索同伴参与性策略的运用对孤独症儿童幼儿园适应行为的影响,对1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训练。干预训练后,在活动课时,当同学拉S参加游戏,S不再抗拒,而是高兴地跟着同学走,甚至能够在4~5个人的团体游戏中,跟着同学做游戏。研究结果表明,同伴参与性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S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