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原设计为在一根玻棒上、中、下各绑一粒种子,上边的种子位于空气中,下部的种子完全浸于水中,只有中部的种子既可得到水分,又能吸收氧气。所以当3粒种子均置于适宜温度下时,仅有中部种子能够萌发,以此说明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但这一设计存在2个问题:一是种子若绑不好容易脱落掉进水中;二是种子发芽率不可能是100%,有些种子可能因为胚受到伤害而不萌发,如果绑在玻棒中间的一粒种子刚好出现这两种情况,自然就不会萌发,也就很难证明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相似文献   

2.
1 研究背景 探究实验引发的困惑和思考:(1)学生实验:在七年级上学期“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授课后,笔者分别发给每位学生20粒黄豆种子,回家做探究实验,几天后学生普遍反映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的发霉和发臭,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2)教师教研:一次市级公开课“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课后研讨时,不约而同几位教师都提到了种子发霉的困扰.立足于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想法,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种子萌发除了满足基本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其他外界条件是不是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3.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一生物课本第一册(上)安排了“种子萌发的条件”演示实验。通过此实验可以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笔者经过反复尝试,对此实验做了两点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增加实验用种子的数量原实验中,每种情况只用一粒种子,由于所选用的种子发芽率不可能达到100%,加上其它原因,所以,实验可能不会有预期的结果,造成半浸于水中的种子不发芽。增加种子的数量则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所用种子的数量,应根据实验用容器的大小而定,一般每种情况可放4~10粒为宜。二、改进固定种子的方法利用包装电器…  相似文献   

4.
种子植物的生活史都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史,即从一粒种子经过萌发、长成幼苗、生出根茎叶,再发育成植株以及植株的开花传粉,受精,最后长成果实和种子。农作物种子中常混有秕粒、破损粒等,把这样的种子播到土壤中,并不一定完全萌发,因此农作物播种之前,必须精选种子。盐水选种是其中方法之一。用盐水能选出什么样的种子才能更好地萌发呢?下面试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种子的萌发”一节涉及外界条件和种子本身特性间的辩证关系,为使学生有深入的认识,我在课前先让学生作两个实验,以获取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种子本身特性间的辩证关系的感性认识后,再在课上作适当的理论探讨。[实验一] 取40粒完好的小麦种子分成相等的四组。再按下表进行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在首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试题中有一简答题是:“满足萌发条件的种子,放置在黑暗的条件下能不能萌发?试题的标准答案为:“能”。即满足萌发条件的种子在黑暗的条件下都能萌发。初看起来,没有问题。经仔细推敲。就会发现问题。一般种子要满足其萌发的条件有: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满足了,就能萌发。对一般的需光种子而言,在其吸胀后要经红光处理,然后放在黑暗的适宜条件下,才能萌发;但对于那些需要光周期的种子,虽经上述一次处理也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7.
在教《种子的萌发》这一课时,我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种子的一般构造,并知道怎样使一粒种子萌发。在动手实验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事先准备好的种子进行解剖观察,看看一粒种子到底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们迅速行动起来,一粒粒的种子被解剖得四分五裂。解剖后他们发现种子外面是一层皮,里面紧贴着两片肉,其间还有一个短小的芽。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被解剖后的种子结构时,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被解剖后的种子还能发芽吗?”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问题呀!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我始料不及的。被解剖后的种子能不能发…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温度对桐柏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浓硫酸处理(浓硫酸浸泡12 min)的种子分别置于5℃、10℃、15℃、20℃、25℃、30℃的恒温条件下进行发芽测试,每天记录各个温度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共观察记录一周,最后计算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桐柏野生大豆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为20℃~25℃,萌发过程受温度和时间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株野花,生命的最初阶段都是一粒小小的毫不起眼的种子。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比作参天大树,比作绚丽夺目的花朵,那它们也同样是一粒种子萌发出来的,只不过是蕴藏着无限创造力的一粒种子而已。  相似文献   

10.
在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就会萌发、长出幼苗,直至长成新植株.但你是否看到过,有些植物可以不用种子就能萌发小苗,如马铃薯、红薯储存时间长了,就会发芽.接下来,我们就来做这个不需要种子也能发芽的实验吧!  相似文献   

11.
种子的萌发     
一说起种子,你马上就会想到大米、小麦、绿豆、赤豆、黄豆、蚕豆……的确,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种子,比如米饭、面食、豆制品等等,它们都是由种子加工而成的。种子不光为我们提供营养,而且为植物最初的生命活动——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当种子处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空气足够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都会萌发。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呢?种子萌发过程会不会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相似文献   

12.
一、探究实验课题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相似文献   

13.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4.课后进行实验验证,5.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应用《科学》课标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内容,先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推想与预…  相似文献   

14.
教学《种子的萌发》一课,要研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不少学生猜测两组(一组种子完全在水中,一组种子的一半在水中)都可以萌发,有学生还举例说黄豆完全泡在水里也长芽,有的说:“我看到一粒种子掉到鱼缸里后来就长出芽来了。”他们这么一说让我顿时没了主意,按教材的设计把种子完全浸在水下,那就是隔绝空气的环境,没有了空气种子不能萌发。我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说:“如果事实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你们就太了不起了,否定了教材中的一个实验。”向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我也兴致很高地在课下和学生们做起了验证实验。我选了颗粒小萌发快的绿…  相似文献   

15.
<正>1题目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1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再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  相似文献   

16.
你在学习《生物学》课程过程中,参加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活动吗?从实验结果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但是在农业实践活动中,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根据这个事实,我们还可提出问题:(1)土壤是否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之一?(2)土壤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朵小花,最初的生命都是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种子。倘若我们把人类的灿烂文化、科学技术的成果,比作参天的大树,比作绚丽夺目的花卉,那它们也同样是从一粒种子萌发起来的———那是蕴藏着无限创造力的种子。每个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都是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的等待萌发、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我们得为这一颗颗珍贵的种子培育土壤,唤醒它们,催发它们。因而现代意义上的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播种者、唤醒者、鼓舞者———去播撒创新的种子,去唤醒创新的潜能,去鼓舞创新的志向。多…  相似文献   

18.
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安排了“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的演示试验,笔者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效果并不理想:(1)把种子紧贴玻璃缸内壁,很难做到种子和玻璃缸壁之间没有细沙.(2)由于种子埋在细沙中,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后幼根会和沙混在一起,观察不太清晰.(3)由于种子和细纱混在一起,在胚芽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和叶时观察不太明显.(4)两周内每隔2d播下一粒种子,由于种子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萌发,影响实验的进度.  相似文献   

19.
有些种子虽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外界条件也适宜,但是它们成熟后并不能立即萌发,好像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睡眠”才能萌发。这种种子在成熟以后,必  相似文献   

20.
种子萌发需要一些内部条件和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内部条件主要是种子粒大饱满,有完整的胚,并且种子是活的。那么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哪些?我们来做一个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适宜的环境条件?收集信息: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前,往往会先将土壤疏松,并让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才往土壤播种,隔一段时间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