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时机,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积极交往与互动,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1.对话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创造一个互动交往的平台,从而在对话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要求,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实现这个变革,关键是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改革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停留在“传道受业”这个传统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教学也不再是教学生,而应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是否要固守着“师道尊严”的信条,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扮演长者、充当权威呢?我认为要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双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俯下身子,学...  相似文献   

4.
试论学生课堂话语权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主体间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物的相互作用,要由一个人把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犤1犦课堂话语是由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二者共同组成的,而不仅仅只有教师话语一种形式。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充分享有和运用,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物质基础,也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课堂话语的霸权主义现象,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学生应有的课堂话语权利,教学活动完全由一个人支配和控制。这种教师单向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忽…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对话教学":它是文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性感在互动、交往中渐进与提升;这种对话也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平等对话,又要让学生超越教材,培养创造性的学习意识;既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进行质疑和批判,使教学既遵循文本,又超越文本.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呢.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设计问题,用问题串起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俞洪波 《快乐阅读》2011,(18):42-42
语文对话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组合体,新的对话教学理念让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如沐春风。但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体""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对话阅读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8.
"快乐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近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对话式教学是快乐课堂的源泉.我们强烈地感到教学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在互动交流、沟通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不仅仅学到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预设时不能先入为主,要给学生的思维发展留空间;要舍得留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都能"跳一跳,摘到桃";课堂交流中要将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对话,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全身心投入的相互交谈,是促进主体双方取得融合的一种交往活动。它意味着对话双方人格上平等,心灵上敞开,精神上相遇,情感上互动,彼此尊重,彼此交流,彼此倾听,彼此欣赏。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就是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空间,师生凭借教材,均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交谈和交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还是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倾听,相互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尊重,彰显个性。下面我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对话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对话教学应运而生,对当代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话教学以沟通为基础,注重开展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进而实现共识、共享及共进。新时代教师应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开启"互动对话",注重有效的师生"倾听",完善"互动对话",与"小科学家们"精彩地构建对话课堂。  相似文献   

12.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3.
许美群 《教师》2010,(25):78-79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斛。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4.
郝焕香 《今日教育》2008,(12):30-31
课堂教学主要借助言语来实现.由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二者共同组成.是师生双方进行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物化的相互作用.要由一个人把思想、知识、经验传授给另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支配课堂教学话语的权力。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充分享有和运用.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物质基础.也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单向度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共同交流和促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对话”意识,课堂师生对话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强而有力的推动力量.师生要转换教育观念,通过积极互动的课堂师生对话以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教学提倡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师生能够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教师也能够转变角色,与学生真诚面对。要想高效有序地开展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首先教师要有倾听意识,然后让学生注意倾听老师的话、同学的话。  相似文献   

17.
邱蕾 《中学文科》2009,(9):70-71
【案例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在互动的课堂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动态信息交流,而不是单向的传授或被动地接受。只有平等地参与课堂交流对话,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当然,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课堂是师生间沟通、交流,也就是说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新课堂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其中的教学环境。对话教学关注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感受,它正日渐替代传统的"传话"教学而成为当代教学的主导形态。一、师生互动,是对话教学的前提首先,师生间角色的转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往,切不可对学生进行"居高临下"的责问,否则就很难消除学生的畏惧心。学生都希望能够跟教师友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是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对话交流中不断生成,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课堂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师生透过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工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实现预期交往任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课堂就像一个交际的场所,交流的话题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参与"课堂交际"的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堂交往技能"——表达、质疑、合作、探究、整合、思考……所以,我们要注重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以形成合作性、支持性、探究性的课堂气氛为基本手段,促进课堂交往的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帮助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其生存、发展与成功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