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差距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公共服务的基础内容,义务教育将由非均等逐步走向均等化,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文章选取了9个指标,分别从财力、人力和物力三个方面分析与比较重庆、上海在教育投入、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通过对重庆、上海两市三方面9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可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萌萌 《时代教育》2012,(13):237-238,259
本文以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自2006年至2010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为基本数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方面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福利指数这三个维度分析江苏省区域间义务教育供给状况,以此衡量江苏省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2020年全国区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八项指标的生均值及县际间差异系数分析,发现十年间义务教育的硬件、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配置水平及配置水平在县际间均衡程度都有很大提高,但是从更大范围来看,我国八大区域间表现出较大差距。东部沿海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配置水平及其均衡程度均为最高,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则表现出较低水平。未来,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继续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城乡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区域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配置差距;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9,(6):102-108
完善义务教育监测评估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布局,是解决义务教育非均衡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薄弱校和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评价、人口与教育资源一致性等模型,搭建了基于GIS的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监测平台,实现了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对区域内学校布局、教育均衡、薄弱校筛选、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动态监测与评价分析。基于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平台能够为区域义务教育发展的科学督导监管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彭泽平 《教育科学》2002,18(4):17-20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教育国情的重要特征之一。从2000年我国各地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相比依然有着明显的区限发展差距。由于义务教育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强制度创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促进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明确政府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快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研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强制度创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在基本办学条件、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促进石家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采取以下对策:明确政府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加快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研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与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相伴出现了"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流动"等具体的制度安排。通过对华东地区某市的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制度进行调研发现,当地各个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市政府引入企业参与到教育变革中,为实现跨区域的教师流动提供制度环境,形成了与区政府、学校、企业相互作用的利益群体格局。"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变迁不是简单地采取开放市场、引入正业,更不是抛弃既有的政府间的层级结构,而是关注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地区间教育财政的均衡发展。本文以预算内生均事业费、生均公用费以及生均公用费占事业费的比重为指标,考察了北京和上海两地郊县之间义务教育经费分配使用的公平性。结果表明,上海市三个指标的差异性均小于北京市,并且在北京市同类指标差异扩大的同时,上海市的差异在逐年缩小。通过对经费使用结构的分解,发现生均公用费是造成生均事业费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造成生均经费差异的经济、教育发展因素,发现当地人均财政支出的差异、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等对于经费差异有正向影响,而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对于经费差异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把完善评价体系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拓展评价育人服务功能,一要构建评价育人理论新主张,开发评价育人、服务、创造功能;二要构建评价育人实施标准,实现标准可见、可用、可测;三要构建全息智能公共服务评价平台,实现评价动态、立体、精准;四要构建评价赋能教学改革模式,实现育人对标、优质、高效;五要构建评价育人保障体系,夯实制度、文化、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实现人的城镇化,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十分严重:公共教育财政分配不均问题依然突出;办学条件等硬件设施资源占有不均现象非常明显;教育中的"遗忘"和"差别"对待问题普遍存在。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实现,必须强化政府责任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激发教育部门智慧创新教育管理方式;转变学校定位,注重受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参与和均等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不平衡,云南省不同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该研究联系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实证方法揭示云南省义务教育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状况,具体分析了义务教育区域失衡的原因,最后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省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多项对策.这对于云南省义务教育的发展乃至云南省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诉求、近期目标与必经路径。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主题分布、研究主体、文献发表时间、资金来源、期刊级别及种类、关键词、文献被引频次、研究方法等层面对我国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未来研究走向呈现的特点为:研究主题强调维度与内容的多元化,突出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路径;研究范式彰显方法的综合化、生态化与现代化;研究主体需求团队化,加强理论与实践战线的紧密合作;研究价值突出人文化取向以及研究信效度的提高化诉求;研究方向呈现动态优质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不平衡,云南省不同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该研究联系云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实证方法揭示云南省义务教育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状况,具体分析了义务教育区域失衡的原因,最后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省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多项对策。这对于云南省义务教育的发展乃至云南省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经济资源的获取能力,因而提高教育质量对农村贫困治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从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尽管基础教育普及率已达90%以上,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逐年攀升,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初中辍学率在一些地区高达60%以上.为什么教育的高投入没有带来相应的效果?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教育财政统筹和政策统筹的角度对农村义务教育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课题组采用德尔菲法,就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对35位专家进行三轮咨询,依据指标重要程度的均值和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得出影响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育经费、教育者和教育政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要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均衡合理;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情怀与专业素养,引领他们从均衡的视角考量课程分析与课程实施;完善教育政策的制订与执行,坚持均衡取向的政策伦理观,遵循整体平等的原则,综合运用同一尺度与多元尺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重庆教育年鉴》各区县义务教育数据,从教育机会、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投入、教师资源、教育结果等五个维度,实证研究重庆市各区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同步,主城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依次递减;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对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影响较大,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影响较小;五类指标在四个片区间的差异显著度不一致,除教师资源无显著性差异外,片区间其他四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片区间和片区内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差异均较大。推进省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阶段应从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规范教学标准、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运用泰尔指数、差异系数和二维象限法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发现:第一,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为了剖析区域内差异,结合发展水平和均衡程度两个维度提出由"高水平高均衡、高水平低均衡、低水平低均衡和低水平高均衡"四种类型构成的二维评价模型,据此分析发现省份之间、学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个别省份的表现优于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第二,进一步结合有关理论和数据分析表明,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缘自医学海拔梯度分化、经济人口密度分化和社会结构二元分化等.同时发现最滞后省份的乡村资源有较大进步,但乡村与城镇之间存在"软资源不足,硬资源反超"现象;医学高原地区和经济人口协调指数较低地区的资源较薄弱.为此,提出依次推进资源均衡、质量均衡,依次推进县域、市域内均衡的发展路径,采取分段、分类与分步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优质”与“公平”是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文章解读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内涵、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包容性”增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城乡统一的投入机制保障其“公平”发展:以优良的师资队伍促进其“优质”与“公平”;以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品牌放大政策,惠及城乡所有学生。  相似文献   

20.
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异、解决校际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和谐发展的现实策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必然选择,从实施理念、政策保障、实施管理、评估与反馈方面着力探讨解决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问题,构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路径,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