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14)班的思想品德课堂,学习内容为《幸福的味道》,有关幸福的讨论正激烈地进行着: “我认为,有钱才幸福。” “我想,简朴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兴致盎然地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才算是成功的语文课。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或是说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课堂呢?笔者认为,活的课堂关键在教师,且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报告老师,他不想学这一段。”这是一个小组长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给我反映小组学习情况时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句简短的话,拨动了我关注孩子的心弦,使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怎样做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讨论”一词并不新鲜,却往往为人所忽视,课堂教学“讨论”必不可少。“讨论”是使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形成学习经验的有效方法,是合作学习、共同学习的最根本体现。唯有“讨论”才能形成同伴互相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网络结构;才‘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想交流中,使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从而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核心的特殊学习活动,教师工作的着力点是组织好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否成功,主要看能否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学习,真正得益.换句话说,这样的教学活动只有学生“满意了”、“喝彩了”,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关注了学习过程,才会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不科学之处,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让正确的学习结果和科学的学习过程得到和谐统一,真正让学生学力得到有效发展。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化,而会学是一种学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魏书生认为,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他说:“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正是严格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系统实施的。一、提高认识,抓“知”。他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讲授法的利与弊。他认为,“要改革一种旧的教法,必须要明了它存在的利与弊,真正看清了这种教法的弊大于利时,学生才乐于寻求利大于弊的方法来取代它。”反复讨论的结果,使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讲授法弊大于利:使学生成了容器,成了奴隶,束…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创造力才会加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情境教学,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合作探究,从而获取新知、掌握新知,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临帖,要求先“入帖”,然后“出帖”。“入”就是把所临碑帖的书法,真正学到手,达到形神兼备;“出”就是从原学碑帖中脱化而出,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一个书法家来说,“入帖”并不是目的,这只是一种掌握书法艺术技巧所必经的途径,“出”帖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上,因此注重的是大运动量的辅导和做题,不太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虽然非常刻苦,付出的精力很大,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甚至很多同学厌学。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加强教学改革,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重视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行了解学习的门径,自己掌握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这样学生才真正学会学习,也才会爱好学习,才能够真正“学会”。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将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  相似文献   

11.
马丽 《成才之路》2014,(20):73-73
“兴趣是创造愉悦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的话。兴趣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及时发现并积极培养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将有深远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孩子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一、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课堂环境(1)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尽量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并及时表扬学生别出心裁的巧妙设计,还要允许学生无拘无束地自我表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2)给学生营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思维空间。只有和学生保持一定的高度,我们才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和提供最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教育平台。所以,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上要给学生营造自由的空间。要表扬并鼓励他们想其他学生没有想的,做其他学生没有做的,凡事都要尽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创造性的思维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真正乐趣。  相似文献   

12.
谢同峰 《黑河教育》2011,(12):11-11
“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以适合的方案、适时的跟进和适宜的题型导引学生“研究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把学习当回事,当成自己的事,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能给学生自学、创新、锻炼的机会或环境、平台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改革教学模式,“黄金分割三尺讲台。”这一教学活动模式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角色换位.使同学领悟到“学会”未必“教会”,只有真正给别人“教会”才是真正“学会”,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角色的转变,就可以实现能量转换,把能量以不教而教的方式传达出去。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强调的是学生只有在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感悟、创造,才能真正了解与应用知识,才会享受学习的乐趣。我们太仓市教培研中心全面推进“学会学习”模式,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冯树娟 《小学生》2010,(12):67-68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不断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角色、转变观念、改革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如果以“做数学”代替“说数学”,情形会迥然不同,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怎样才是真正的“做数学”呢?  相似文献   

16.
一、角色重新定位,“让主人动起来” 学生的地位是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到落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追求虚假的繁荣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的老师一上课便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祥林嫂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物形象呢?”要求分小组讨论。学生或者一人翻着从不知哪儿买来的课文分析指南,一边念念有词地胡说一通,其余的便都做了忠实的听客;或者你说一点诸如祥林嫂“勤劳”、“坚强”,他说一点祥林嫂“愚昧”、“迷信”,满足于泛泛而谈。我真不知道,这于真正有价值的讨论有究竟有多远。这种讨论反馈,看起来似乎无可指瑕,而对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却相差甚远。从结果来看,可以看出学…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热爱体育,其学习的热情和持久力才会提高,才会成为未来真正的“体育人口”。体育教学要新颖,要有趣味性,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学会发问     
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学问与“学问”》①,讨论的是知识的习得与学习发问之间的关系,不“学问”就难以有学问,不“学问”就不会有很深的学问。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追问的科学,哲学本身就说明了智慧与“学问”的关系。学习哲学就要以哲学的这种精神来学习。学习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又何尝不应以哲学的精神(追问的精神)去学习。这篇短文里,我们讨论一个技术性问题:怎样发问?怎样才问得好、问得多、问得深?亦即,怎样学习发问?这个问题也算是元学习的基本问题之一。一从一个例子说起我们都听说一…  相似文献   

20.
怎样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普遍认识到要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具体落实。然而认识归认识,真正到了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觉得茫然无从,他们仍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落实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因为在他们看来,听说读写并不是什么新理念,,他们甚至认为自己的课~直都在搞听说读写,只不过从中找不到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那种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