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五、六十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大都是平行班,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层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提高教学质量极富意义,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魏哲侠 《成才之路》2014,(21):58-58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而发展。这顺应了数学教学发展的趋势,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强调“因材施教”,也就是要让尖子生冒出来,让后进生不落伍,让学生数学的整体成绩能大踏步向前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为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却要统一授课造成的课堂效率低下而无可奈何。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果我们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原则,势必就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如何更好地实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深思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孑L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针对性的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即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却是教学中一个永存的话题。而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分层施教,是解决这一差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的发展本身具有不平衡性,学生智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我们相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材施教”是尊重学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必由之路。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主要实施方式。但面对一个班级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有不同的发展."这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育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动辄四五十人,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觉得分层教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文章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从学生分组、内容选择、学习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实施小班化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力求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2011版数学新课标特别强调:小学数学必须在导学的过程中务实的突显其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让数学教育惠及每个孩子。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是人类工作、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为学生的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这些学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思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呢?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2.
璩营 《新疆教育》2012,(7):22-22,43
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关注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练习设计要有层次,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课堂巡视指导要全面、深入,多给学困生一些“照顾”,关爱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最佳学习的条件,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工作者经久不衰、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学困生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班级中,不抛弃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最好的诠释.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1.基础知识目标层次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对A、B、C  相似文献   

16.
本校地处贫困地区,这一地区的普通高中学困生数量较多。学困生是制约本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如何教育转化这批学困生是普通高中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策略展开论述,以期引得更多的人士来参与研究,共同解决学困生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7.
杨丛悦 《教师》2014,(2):109-109
上数学课,就应该将数学中无限的“美”和特有的“数学味”呈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对待每一个问题、对待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地思考、精心地设计。我们应利用好每一堂课、每一个机会逐步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不断培养学生数感及应用意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所特有的魅力,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每一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个个都能获得成功。个个都能有所收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两级分化的现象尤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分层实施最得尤为重要,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地基”上.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因此,对每个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给每一位学生攀登的阶梯.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个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即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却是教学中一个永存的话题.而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分层施教.是解决这一差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钱颖 《考试周刊》2014,(97):82-82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于每一位学生,而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教育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通过研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实施情况,可以看到分层教学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力地促进了所有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