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常感慨说"人心不古",甚至家具器物,也是窳薄大不如昔。殊不知几千年前古人已是如此感慨。《淮南子·泛论训》有曰:"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醇""庞""朴""重"这四个字意义的共同点是"大"。"庞大""重大"显而易见,可以不论。"醇"训为"厚"。《文选·嵇康〈琴赋〉》:"旨酒清醇。"李善注:"醇,厚也。"上接《淮南子·泛论训》例,高诱有注曰:"醇厚不虚华也。""厚"和"重"都意味着多和大。《战国策·秦策一》:"大王又并军而致与战,非能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收录了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的《苏武传》一文。此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对于文中"蹈其背以出血"一句中"蹈"字的释义,注家们的见解多有分歧,列举起来,共约四说:释"蹈"为"踩"说,释"蹈"为"搯"说,释"蹈"为"掐"说,释"蹈"为"焰"说。下面,笔者不顾浅陋,对此四说进行平议。  相似文献   

3.
小梅是一位"高四"生,她有一个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失眠。每天中午,她都在焦虑与煎熬中度过。她感觉心跳加速,脑子混乱,仿佛有一个声音不断在告诉自己:"你还有很多英语单词没背,还有数学题目没弄明白……"另一个声音又告诉自己:"你现在还不休息,下午就没有精力,晚自习就更  相似文献   

4.
正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借鉴课文《手指》的写法,写写身边普通的事物,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悟。一大摞习作交上来,让我欣喜又期待。批阅学生的习作也是一种享受!不信,你瞧这篇《四"官"争功》——一天晚上,主人睡熟了,脸上的四官开起会来。脑袋(中立地)说:"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的用处,如有不满可以调换位置。"四官纷纷表示同意。嘴巴说:"脑袋,我要换位置。""我们也要!"其他三官也要换位置。脑袋没办法,只好让他们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嘴巴说:"我在最下边,最倒霉,要是鼻子流点鼻涕,主人手懒点,鼻涕全流我嘴里了,所以我要换位置!"  相似文献   

5.
孙云 《语文天地》2008,(11):27-2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一句,课文是作如下注释的:意思说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还特别引用了《汉书·冯异传》里的句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书法诗词鉴赏》(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61页《水调歌头·游泳》,编者《注释》【3】:"武昌:武汉三镇之一。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说,三国吴嗣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引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是‘才到长沙,又来到武昌’的形象化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说题"活动以"说"促"研",以"研"促"教",将说法、教法和考法三者合一,促进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校本教研。本文围绕说命题要求与考点分析,说解题思路的分析,说题目的拓展延伸及其变式分析,说反思与感悟四个环节,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探讨英语说题对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以往被释作"阜"的字,主要有■等四种形体。关于"阜"字的解说,或以为象土山,如《说文解字·阜部》:"■,大陆,山无石者。象形。凡阜之属皆从阜。■,古文。"段注:"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絫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现代学者或以为象阶级类建筑,如徐中舒(1989:1507-1508):"古代穴居,于竖穴侧壁挖有■形之脚窝以便出入登降。甲骨文自字作■等形,正象脚窝之形,作■者乃其省体。"此外李孝定(1965:4129):"■■象山之阪级峻峭崚嶒。"此显然糅合二者为说。结合字形与甲骨文用例,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全面。  相似文献   

9.
折腾过这一场之后,眉娘的那颗被荤油蒙了的心渐渐地清醒了。对钱大老爷的思念虽然还是不绝如缕,但已经不是那样要死要活。心上的伤口虽然还是痛疼,但已经结了疤痕。这是莫言《檀香刑》第六章《比脚·四》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对成语"不绝如缕"的运用值得商榷。"不绝如缕"原作"不绝若线",出自《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意思是说中原诸国在异族冲击下形势危急,就像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后来写为"不绝如缕"。该成语有两个义项: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把"狡兔三窟"用作贬义词。"狡"即狡猾也。追根溯源,"狡兔三窟"这一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其中记载了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此故事说,冯谖是孟尝君门下食客,曾代孟尝君到薛地收债,结果把债户们的债契  相似文献   

11.
要写好高考新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就一定要注重树立并落实十点意识,即"十度"作文意识。其包括:一"准"度,二"梯"度,三"角"度,四"高"度,五"深"度,六"广"度,七"鲜"度,八"亮"度,九"长"度,十"速"度。  相似文献   

12.
俄国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精心锤炼,用好动词,对我们写出高水平作文是大有裨益的。这里巧用动词"四窍",供同学们品味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麦耘 《中国语文》2016,(4):498-499
1.平声的"累""累"在古代原作"纍"。《说文解字》糸部:"纍,缀得理也。一曰大索也。"对于"缀得理",段玉裁解释说:"缀者,合箸也。合箸得其理,则有条不紊,是曰纍。"《说文》叕部:"缀,合箸也。"段注:"联之以丝也。"那么"纍"就是用丝线联贯得很有条理的意思。段氏又引《礼记·乐记》:"纍纍乎端如贯珠"。陆德明《经典释文》注《乐记》云:"纍纍,本又作累,力追反。"折合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7,(27)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  相似文献   

15.
正杜老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詹天佑》第四自然段:"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还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每次教这一册,总会在测试题中见到带有"精密""周密"要求选词填空的练习,很纠结。跟老师们讨论,一般都说既然是原文,就按原文判分。在试卷分析时,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模考试分数刚出来,一位女生眼里浸着泪花很沮丧地来到我的办公室,哽咽着说:"耿老师,我这次模拟考又考砸了,这可怎么办!这个成绩不要说考上一本,就是二本也很难考上!下个星期天要召开家长会,我妈妈过来知道这个成绩该有多伤心.去年开始,我爸就有病,到现在一直在家卧床不起,家里的所有负担都压在我妈一个人身上.  相似文献   

17.
自己的诗文写好之后,如果要请别人修改、润色,我们常常会谦虚地说:"请斧正。"那么"斧正"一词是如何产生的呢?何以表敬?"斧正"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课文《氓》:"抱布贸丝"的注解为"拿布来换丝",值得商榷。布,古代货币名称,又称刀布。《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出入。"又如:布儿(古代钱币的通称。亦作"泉布");布缗(古代用绳子串起来的钱)。《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杨倞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史记·平准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司马贞索隐:"布者,言  相似文献   

19.
<正>第四条绳索"科学主义横行"在教育界,几乎年年有新的举措、新的理论,而且往往很多打着科学的旗号来折腾。而每一次所谓课改,又会提出一批口号,出现一批"专家"。十八世纪有位法国哲学家叫拉·梅特里写过一本小册子《人是机器》,他在里面说:"事实上,所有别的注释家们直到现在只是把真理愈搞愈糊涂而已。""人们只是由于滥用名词,才自以为说了许多不同的东西,实际上他只是在说一些不同的词或不同的声音,并没有给这些词或声音任何真实的观念或区别。"  相似文献   

20.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善良。他便是我们新来的数学老师——刘老师。刘老师常教导我们说:"学问,学问,又要学又要问。"他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