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小霞 《天津教育》2023,(11):95-97
<正>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编排从内容、体裁、难易度上都贴近学生的水平,语文教师站在教学实践角度,借助体验式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品味这些优美经典的古诗词,能够让传统的古诗词在语文课堂重焕魅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品鉴水平。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气魄的体现,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一直是重要学习内容。古诗词不仅是我国古代诗人抒发自身情感的重要载体,也能直接展现我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此外,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资源,教师细心挖掘,巧妙设计,必然能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这一瑰宝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于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采取创新的、高效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教师应注重趣味生字教学,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注重熟读成诵,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韵味;通过描绘画面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通过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首先阐述了古诗词教学意义,其次分析了古诗词教学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创设直观情境,感受诗词文化魅力;联系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合作学习,营造诗词学习气氛;加强诵读指导,体味诗词音韵之美;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下古诗词教学现状,提出小学语文古诗词深度阅读教学策略:驰骋想象,在描绘画面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巧妙联结,在应景活用中走向实际生活;教学测评,在良性互动中领悟深层意蕴;创编改写,在精炼表达中提升思维品质;统整诗词,在辨析解读中厚植经典文化。助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从表面走向深入,从单薄走向丰厚,让古诗词文化根植于学生心田,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7.
冉应宏 《考试周刊》2024,(20):27-32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成绩的提升,古诗词的讲解也更多停留在知识点的教授上,学生需要不断背诵和记忆古诗词,却忽视了对古诗词内涵的理解。古诗词诵读教育中学生的满意程度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考核指标,但该指标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具备良好的古诗词学习环境。所以,需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度探究,能够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了解古诗词诵读教育的概念、意义,明确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出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弘扬国学文化,让学生诵读大量经典诗词,陶冶学生情操,进一步推动他们快速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较 大的改变,而古诗词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 效果对语文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小学语文古 诗词教学也是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渠道,教学过 程中应该切实提高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以及 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91):7-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贯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引人深思,语文这一学科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在小学阶段时,语文就是极为重要的,它被当作是规范孩子行为准则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对语文学习的进一步加深,在语文的教学中则更为注重孩子的情感表达以及理解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古代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沉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因此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师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中,应依托古诗鉴赏,更好地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普遍对古诗词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用故事辅助诗歌教学,连接知识断点和情感断点,降低学诗难度,提升学诗的乐趣,建立诗词链接,加强诗词记忆,以此提升古诗词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增加具有趣味性的诗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能够在提升学生文字素养的同时,增强其人文素养,满足其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我国是一个诗词大国,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古诗词教学因此也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于小学生的语言习惯与古人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会遇到较多的阻碍。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构建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促进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小学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选入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多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由于这些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并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往往会成为教学中的困难。在此,笔者就对古诗词教学当中存在的困难加以归类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低效现象归类总体来说,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低效现象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过于重视诗词的背诵,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将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记忆和默写上。尽管我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形式上看,使用古汉语组成的古诗词,节奏感强,跳跃性大,意义涵盖广。在新时代,学习古汉语诗词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还能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人文交流。然而小学阶段学生文化水平较低,学习意识淡薄,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76):44-45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瑰宝,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所在。小学阶段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对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词是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基础,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提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策略上要进行一定的研究。文章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部编教材理念下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一些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多年的积累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诗词。古诗词的学习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的语文教材里,古诗词都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诗词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也日渐凸显。以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教学现状、教学方法为主,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同时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文章从了解写作背景、抓住诗词意境、体会用词之美、留存诗词韵味等方面,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诗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对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于小学生的素养的构建与培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是诵读教学,然而当前我国的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于古诗词诵读的教学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去解决,在本文中介绍了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分析我国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种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深远。尤其是中国现代化教育特别重视古诗词教学,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的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教育的基础,小学进行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科目,小学语文学习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叙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阐述了增强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