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新浦区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和生物学科的特点.提出中学生物“感悟、质疑——探究、释疑”课堂教学模式,论述中学生物“课前3min自由发言,创设情境,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释疑,反馈延伸”六环节教学策略。通过感悟教学内容来发现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冰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进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不掌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形成疑难问题的根源。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常犯的典型错误,精心设计物理问题,把物理概念、物理问题与物理方法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这是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运动学三个疑难问题的讨论,旨在揭示这一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3.
“释疑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后主动求解的学习能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了“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语文要素。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目标,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文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释疑能力,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意为学生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历史问题教学法,即教师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通过各种问题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掌握,并逐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历史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疑设问,然而教师把问题设计得确当得力,使之成为一门艺术信息传递给学生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绝非易事。它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充满智慧、艺术、技巧的历史问题设计,因而必须掌握其操作的原则、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5.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了解史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过程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抓住设疑与释疑这两个环节,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  相似文献   

6.
高秋艳 《学子》2014,(7):82-83
一、背景介绍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明确提出:"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中建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94):41-43
习题讲评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教师巧妙利用变式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有效组织、开展习题讲评课,不仅能引导学生解决数学疑难问题,而且能在引领学生体验释疑解惑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内化数学知识和方法,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数学习题讲评课中变式教学的起点掌握、进程设计、教后回顾等方面,谈一谈如何使数学习题讲评课"变"得更有效、更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浦区生物课堂教学实际和生物学科的特点,提出中学生物"感悟、质疑--探究、释疑"课堂教学模式,论述中学生物"课前3 min自由发言,创设情境,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释疑,反馈延伸"六环节教学策略.通过感悟教学内容来发现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等能力,进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疑”,即设疑、质疑、释疑,是启发学生勤学好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设疑,即由教师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质疑,是学生在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进而在教师指导下研究、探讨这些问题。释疑,是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主要由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解答疑难问题。古人云,学起于疑,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化过程。我们通过设疑,为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质疑,使  相似文献   

10.
所谓学案,就是学生为学习一篇具体的文章而自己设计出的有关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一种预案。设计:就是学案的创制过程。学案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的,即一篇具体的文章所要求必须达到的学习标准。 2.时代 (历史 )背景,即文章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 3.作家简介,即学生可以在课外收集一切可能收集到的与该作家有关的材料。 4.主要内容,即包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写作特色、难句释疑等内容。 5.问题置疑,即分条写出疑难问题,并在教师精讲或问题讨论中求证。 6.学习心得 (新得 ),即小结学…  相似文献   

11.
<正>新时代赋予历史教师以重要意义与使命担当。历史教师全面发展与教学胜任力成为关键环节。要胜任新时代的历史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其特色就是要彰显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一、质疑与释疑历史思维方式可具化为一种独特的历史理解过程,其首先表现为质疑与释疑这一理性思考的过程。思维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判断。质疑与释疑就是判断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改进课堂教学,关键是从“静态学生”中解放出来,摒弃“注入式”,突出“启发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释疑,寓教学于动口、动脑、动手之中,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疑难呢?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课堂的气氛活起来呢?凝聚于心的疑团促使我不断的思考,探索,实践,总结,反思。终于得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诱导学生寻找质疑的突破口,抓住关键词句,从粗到细,从表到里,从浅到深地质疑,以疑促思,借助个人的独立与集体的合力释疑,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语言的规律。教学过程由"诱导、质疑、思考、释疑、推进"几个基本程序组成。表面上看该程序在循环往复的进行,实际上,这些基本程序就像一个个扣子,环环相扣,是学生思维探索活动步步深入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充分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尝试自己释疑,探索语言文字规律,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敢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书讯二则     
《缀在巍巍昆仑上的疑问号——鲁迅教材释疑与写作技巧探讨》一书已由新疆大学出版社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该书作者陈根生是江苏省如皋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他多年来在教学之余研究鲁迅作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他是全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理事。该书是作者的又一本鲁迅作品研究专著。该书选材以中学课本为主,旨在解决鲁迅教材中多年存在的疑难问题。作者广泛运用比较法,以丰富的历史知识解难释疑,是教师理想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学生及鲁迅作品爱好者阅读,以增长知  相似文献   

15.
陈建 《成才之路》2010,(30):83-83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掌握历史知识由原来"艰苦的任务"变成奉献给学生的"宝贵的礼物",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实际上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堂的开头导入,而忽视结尾设计。这种"虎头蛇尾"式的上课模式使学生惊喜在前,失望在后。因此,我们要善待课堂结尾,精心设计,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让课堂结尾成为奉献给学生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已经发生变化。新课程体系下,强调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问题"推动课堂,置疑、释疑、生疑,引导学生开放思维,积极参与,从历史的角度,从不同的文化层面,进行探究,获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继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7.
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新教材讲读课文释疑解难》上册和《高中语文新教材讲读课文释疑解难》上册自1988年9月出版发行后,博得广大中学生和语文教师的好评。这套书的特点: 一、材料详尽,内容丰富,借鉴面广。这套书把近10年来发表在全国各语文报刊上有关现行新教材中讲读课文的各种疑难问题的文章,尽可能地收集整理,汇编在一起,向广大中学师生提供了一套  相似文献   

18.
所谓讨论课,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有计划地把书本上的一些疑难问题,理论界的一些热点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布置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以达到释疑解难,消化、吸收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整体素质,发展探究能力,这是数学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采用“寻疑-讨论-释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寻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设置的疑问,含:(1)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包括重要的习题或例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把这些问题变为学生要讨论的疑问;(2)每章自测题或每套试题后,教师要认真总结,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变成疑难问题整理出来;(3)易错题,教师在评改作业时发现的学生普遍的错误之处,一定…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教授人教版《选修3-3》中理想气体的p-V图象时,发现了两个疑难问题:一是怎么计算状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极值;二是如何较为精确地分析气体的放热和吸热问题.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释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