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円族     
《初中生》2012,(25)
円族这个词的出现与越来越普及的网上购物有关。“円”本是汉语中的固有文字(音yuán),意思同“银圆”的“圆”。众所周知,“円”在今天还是日本国的货币单位。  相似文献   

2.
円族     
《初中生》2012,(28)
円族这个词的出现与越来越普及的网上购物有关."円"本是汉语中的固有文字(音yuán),意思同"银圆"的"圆".众所周知,"円"在今天还是日本国的货币单位.网络是语文冲浪的大海.由于"円"的字形类似一只鼠标,而且本义又是指货币单位,于是一些喜欢轻点鼠标进行网上购物的人,谑称自己是"円族".  相似文献   

3.
吴婷 《海外英语》2012,(5):260-261
随着网络成为了新型的传播媒体,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且成为焦点,在生活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因此该文从"円"这个新的网络用词着手进行探究,运用语言的象似性来分析讨论它的生成和它所衍生出来的词组"円族"、"円人"。运用象似性的两个部分-映象性和隐喻性,来分析"円"的风靡一时,从分析中可以更好的去了解象似性在网络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应用性,从而更好的运用象似性的特点来实现语言的转化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互联网及报刊媒体中悄然出现了一大批与“宅”相关的新词新语。时代赋予了“宅”字新义。本文从“宅”字的词义衍生模式的特点、“宅”的词义演变和词性以及“宅”字新义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等方面对“宅”字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爆发使大学生被迫宅家、无法返校,产生新的“宅”文化。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设计框架,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大学生“宅”文化特征,描绘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大学生“宅”文化表现、成因与应对机制,探寻重构后的“宅”文化意涵。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的“宅”文化性质发生了明显转向;大学生宅家兼具“宅”与“交流”两大特征,与不同类别的人群交流对学生宅家行为有着异质性影响;被动宅家的引导之下,学校与家庭场所已悄然联结,演变成新型高等教育模式,从而指出积极应对文化冲击、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心理、探索建立与“宅”文化匹配的工作学习机制等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余哲 《文学教育(上)》2009,(14):124-125
近年来网络报刊媒体上悄然出现了一批“宅”类新词的新义新用法。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本文从“宅”的意义变化、“宅”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宅”类新词出现及广泛使用的原因三方面对“宅”字进行初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中出现了男女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宅”状态。相应的,大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本文从“宅”的来源以及大学生中“宅”的表现,分析了大学生“宅”的成因、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正确应对“宅”生活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宅男宅女"是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流行词汇,"宅"已成为了当下部分青年男女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宅一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福建部分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宅一族"的生活状态及其引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甘肃教育》2010,(12):33-33
如今,宅之流泛滥成灾,不是“家里蹲”,就是“文化宅”。但是“宅”成极品,宅到浑然天成的人却不多。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宅男”,他们宅功了得,内力深厚到万人景仰的地步,恐怕就连号称最先兴起“御宅”风潮的老外看后也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电脑》2009,(7):32-33
对于“御宅族”来说,怎样过才能算得上一个高质量的暑假?足不出户,依然可以放松身心,玩出花样,还能修炼出一身的好功课、好修养。宅男宅女们,甩掉那些邋遢、颓败的形象吧,就算“宅”,我们也要“宅”出时尚来。  相似文献   

11.
语言趣例     
我们生活中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请看下面的例子:▲“手足”———有时并非指“手”和“足”,而是指兄弟;“须眉”并非指“须发”和“眉毛”,而是“男子”的别称。▲“老了”———有时并非指一个人年龄大,而是说“去世了”。▲“看我不打你”———这里的“不打”并非指“不打”,而是说“要打”。▲“这张床够长的”“那人够坏的”———前一个“够”是动词,意思是“足够”,后一个“够”是副词,意思是“非常、十分”。▲“坐大牢”———并非指“坐”在大牢里,而是指被“关”在大牢里。“坐车去的”里的“坐”也并非一定指…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男孩     
忽然,阿木林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他准备前往金老师家,当面承认错误,并且准备在金老师家想方设法看那么一阵足球赛。放学后,阿木林一直跟着,准备阻止他家访。金老师进了“金家大宅”,阿木林连忙跟了进去。金老师一看,原来是“朽木”,立即破口大骂。阿木林反而不急不躁,心想:先让他骂,等他骂够了,骂爽了,我再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少年科学》2013,(1):30-31
我就是传说中的“宅人”,除了上学、补课等不得不出门之外,就爱整天“家里蹲”。  相似文献   

14.
“宅”词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宅"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个新词语.它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宅",是一个地道的外来词,源于日本."宅"词新义在中国本土化后,出现了一批宅族词.从"宅"到"宅文化"再到"宅经济",这些词深刻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一户一宅”制度为农村村民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分析“一户一宅”制度的概念和特征,详细探讨了“一户一宅”制度的法律约束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法律困境,最后从全面推动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构建宅基地的退出机制以及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监督保护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一户一宅”制度的实施路径,以期能够更好的发挥“一户一宅”制度的法律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野 《学习之友》2013,(8):50-52
曾几何时,“宅男”、“宅女”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如今,“宅童”又成为新的热点,他们不愿出门,没有玩伴,对网络、电子产品情有独钟,在绝大部分孩子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他们却“宅”在家里。这样的童年看上去很美,但实质上却是危险的、脆弱的,因为它不仅仅宅掉了五彩斑斓的童年,更有可能“宅”掉整个人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引言对于“V 够”结构,吕叔湘(1999)认为是“动结式”,赵立江(1998)认为“够”作动词的补语。他们的观点基本相同,也就是“V 够”结构是“述补”结构,他们都认为“V 够”结构“多用于不情愿和不如意的事”(赵立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宅居”现象.文章以河南某大学新校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对“宅居”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宅居”现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宅男 宅女     
褒贬不一的“宅文化”正在世界各地流行着。这种现象令某些人无法理解,尤其当他们看到有的人竟然能对着电脑如此投入地又哭又笑,却不肯跟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人说句话。而真正的宅人通常懒得计较这些事情,对他们而言,坐在电脑前,连接上互联网,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宅着”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个上网的人,都有“宅”的可能性。这个测试。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宅”的利器。请君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20.
圮、圯辨     
圮与圯,形体非常相近,而音、义却迥然有别。由于形体相近.故常常被搞错。《新民晚报》1月21、22日第十五版《今宵灯谜》,接连两日,都将“圯”错写成“圮”。圮,音pǐ。有二义。一义毁灭,断绝。《书·尧典》:“方命圮族。”张衡《东京赋》:“汉初弗之宅,故宗绪中圮。”一义毁坏,坍塌。苏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