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趣导入师 :小朋友 ,你们喜欢猜谜吗?生 :(异口同声)喜欢!师 :那好 ,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 ,看看谁最会动脑筋呢?生 :(睁大眼睛 ,焦急地等待着)师 :(故弄玄虚)谜面是———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明镜 ,有时像镰刀。(教师一边说一边比划)猜猜看 ,是什么呢?生 :是月亮!师 :这么肯定呀?说说你们的理由。生 :我在晚上看到的月亮就像你说的那样 ,有时像镜子 ,有时像镰刀。师 :哦!你真是个有心人!生 :我知道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圆很圆的 ,而有的时候我看到的月亮很细很细。师 :是呀!我们平时要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2.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师:主持人公布的作文上什么?生:想象作文。师:喜欢想象作文吗?生:喜欢。师:谁喜欢?(师举起右手,学生全举起右手)都喜欢呀!都会做吗?生:会。点评:尊重学生,还应该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支老师亲切的话语,带头举手,这些都在学生的心中漾起了温暖的涟漪。师:都会做了,我们还做它干什么!今天我们就不做了。咱们做别的作文,做一个更难的,行吗?生:行。师:如果怕难,咱们就还做想象作文。生:不怕!师:那做个什么作文呀。这得从我这次来成都的一个感受说起。我…  相似文献   

3.
屏幕上出现一条没有尾巴的小壁虎 ,学生观察。师问 :同学们认识这种小动物吗 ?生 :认识 ,叫小壁虎。生 :老师 ,这只小壁虎怎么没有尾巴呀 ?师 :你看得真仔细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师 :问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 :我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 :我想知道它向谁借尾巴 ?生 :我最想知道它借到尾巴了吗 ?评析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引导学生发出问题、大胆质疑 ,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老师的一句“你最想知道什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师 :请同学们自…  相似文献   

4.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师:主持人公布的作文上什么?   生:想象作文.   师:喜欢想象作文吗?   生:喜欢.   师:谁喜欢?(师举起右手,学生全举起右手)都喜欢呀!都会做吗?   ……  相似文献   

5.
曾云 《江西教育》2012,(12):40-41
<正>【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6.
曾云 《江西教育》2012,(35):40-41
【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7.
左婧 《教师》2014,(31):78-79
正一、快乐尝试,习作前指导师:(出示一盒奶酪神秘地说)同学们,瞧,我带来了什么?生:饼干。生:牛奶。师:是吗?谁再来猜猜!生:糖果?师:(摇头并板书:奶酪?)我手里的是一盒奶酪。师:现在,我们就用它来做个游戏。小小的的一盒奶酪,谁能吹倒它?(板书:谁"动"了我的)生:(齐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师:注意时间三十秒,方法:吹!谁愿意来试试?(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师:这样吧,我们推荐一个,力气最大,最会吹的——学生推荐班上最壮实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位老师执教《开天辟地》第六小节的一个镜头:(出示第六小节)师:多么感人的一段话呀,自读一遍,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自读)生:我读懂了盘古顶天立地了几千万年,最后倒下了。师:是呀,几千万年,多长的时间呀。他累吗?生(齐声):累!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9.
【案例】《触摸春天》的导入环节教师甲:上课伊始,带领学生体验:蒙眼走进教室,蒙眼读书写字,蒙眼寻找好朋友。师:请说说你的感受。(生说感受,略。)师:感受到盲人这样的生活,你想说点什么呢?生:盲人看不到太阳,看不到月亮,看不到任何东西,生活在黑漆漆的世界中,一点意思也没有,很痛苦。师:是的,我们可以想象盲人的生活是多么艰难、痛苦。今天要学的课文里的主人公是一  相似文献   

10.
当笔者教学完《小狮子爱尔莎》之后 ,借题发挥 ,引导学生的想象。师 :作者亚当逊为科学实验把爱尔莎交回到大自然 ,可爱尔莎以后会怎么样呢?文章结尾没有写 ,谁能想象一下呢?大家先闭上眼睛 ,想三分钟 ,然后同桌交流五分钟。师 :你谈谈。生甲 :我想爱尔莎肯定过上了幸福生活。师 :你是怎么想的?生甲 :爱尔莎回到大自然以后 ,饥寒交迫。为了追一只野兔 ,碰上凶猛的犀牛 ,终于有狮子姑娘救了他 ,还治好了病。于是他们结了婚。师 :很好 ,举手的人很多。谁说?生乙 :我是受电视的启发 :爱尔莎回到他父亲的动物王国 ,可不久 ,森林王国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片段一】第一次执教第2、3自然段师:这么美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呀?生:这是花生。师: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知道了这是花生。这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第2自然段)生: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师:小松鼠有了这么美好的打算,又多么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那他是怎么做的呢?生:他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师:如果你是小松鼠,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生:我会想花生果去哪里了?生:我会去别的地方再找花生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孟浩然的《春晓》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想象,还原诗的意境与情感。师:春天是什么情景,谁会用几个成语想象一下?生: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师:“眠”是睡觉的意思。是谁在睡觉?生:是诗人在睡觉。师:诗人是谁呢?课本左下角横线下有,叫——孟浩然。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抓住课题,引导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齐读)。师:文章的题目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给读者诸多思考,吸引读者去开展阅读。现在请大家说说对这一题目的思考。生:这一题目很吸引人,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生:我想了解谁才是最弱小的?生:课题中的"我"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弱小。我很想知道"我"是与谁比,才觉得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把大家的老朋友请来了,她是谁?(多媒体播放《东方儿童》节目片头及主持人“月亮姐姐”。)生:月亮姐姐。师:是的,这是咱们喜欢的月亮姐姐,你们想跟她说说话吗?生:想。师:可是,北京离这儿很远,怎么说呢?生甲:可以寄封信。生乙:可以打个电话。生丙:可以拍电报。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我国的通讯事业很发达,跟亲戚朋友联系可以有多种途径。不过,目前人们最常用也最方便的是寄信和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寄信和打电话。(板书:第三课寄信和打电话)[评:用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月亮姐姐”迅速地吸引…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师:主持人公布的作文上什么?生:想象作文。师:喜欢想象作文吗?生:喜欢。师:谁喜欢?(师举起右手,学生全举起右手都喜欢呀!都会做吗?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的小伙伴》,经过一番集中指导,全班绝大部分同学都在草拟写作提纲或提笔作文,只有王宏新同学衔笔拧眉,左摇右晃,如坐针毡.我见此情景便来到他面前. 师:你为什么不写呀? 生:我没得写? 师:为什么? 生:我的小伙伴中没有挺好的同学. 师:谁是你最要好的小伙伴? 生:李××. 师:他有什么特点? 生:懒! 师:哪件事最说明他懒?  相似文献   

17.
爸爸妈妈说:多么想回到童年时代,无忧无虑,自由欢乐。娃娃说:当小孩子最不好。连什么时候吃饭、睡觉、看书、玩都要大人管,我们多么想快点长大呀! 是啊,无人识得稚子心,大人总是一厢情愿地认定孩子比自己快乐自在。我们来听听孩子的说法好吗? (一)  相似文献   

18.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齐):秋季!师:是呀!我们这儿是秋季,可在神奇的动物王国冬天已经到了,你们想去看看吗?生(齐):想!师:那好,闭上你们的眼睛,让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吧!(出示大雪纷飞的课件)睁开眼吧!你们看见了吗?生(兴奋地齐说):哇,下雪啦!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小伙伴吧!生:下雪啦!下雪啦!(感情不够充沛)师:有谁比他更高兴?生:下雪啦!下雪啦!生:(喜悦)……生:(更喜悦)……【评】用课件渲染大雪纷飞的特定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诗中小动物们在下雪后所产生的喜悦、兴奋之情,以此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读出“下雪了!下雪了!”的…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师所教的一堂二年级语文课的一个段:师:小朋友,这个字谁会读?(指抚”)(生连读两遍)师:很好,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生:抚就是摸的意思。师:对了。大家轻轻地摸摸自己的脸,谁愿意摸摸老师的脸呀?几只小手怯怯地举了起来,于是,个年逾六旬的老人、一个受人敬仰校长———贾老师,走到一个只有六岁的小女孩跟前,弯下腰,弓着背,带微笑地让她轻轻抚摸着他的脸。场几十名学生,百余名老师和家长时鸦雀无声,默默享受着这神圣的秒钟。我想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无的魅力,师生之间的距离从此为零。此后,贾老师用他极具亲和力的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